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二册电磁铁一节中,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演示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是弹簧伸长和缩短的可见度小。我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用一力矩盘替代了弹簧,制成了一个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演示仪。 本仪器构造如图所示,它装在一块约36cm×14cm的底板上。右边是一块标有实验电路的示教板,固定在示教板上的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10欧姆。在示教板标有电池组、安培计、螺线管符号的相应位置上装有接线柱,实验时将实物通过导线接到对应的接线柱上。左边的力矩盘是用一个塑料圆’盖,在其中心开一孔,套在支架的轴上做成。指针是用一段铝丝,在其一端贴上菱形箭头,另一端插进力矩盘侧面的小孔中,用胶水粘牢并在指针上涂一层红漆而成的。栓铁块的线绕过力矩盘半圈与指针的固定端相接。刻度板可用铝片剪制而成。准备  相似文献   

2.
关于膝损伤患者伸、屈肌群力矩值及修正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矩、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而屈肌群的下降并不明显。伸肌群产生最大量的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屈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为20度左右。患者正常侧膝关节H/Q平均值在80%左右,伤侧H/Q平均值高达90%以上。实验所得平均力矩修正值和峰力矩修正值相对于一般人群膝关节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伤膝关节伸肌群的平均力矩和峰力矩,与对侧正常膝关节相比,低于10%以上,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上册"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学生实验,装置如附图。该实验按此装置操作,实验误差较大,其原因是力矩盘平衡后,弹簧秤斜拉A处拉线时,其读数及方向受自身重力的影响,不能正确地反映出F1的实际大小和方向,尤其在F2及F3较小时,误差还会增大。《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中,对该实验的操作,要求"要使拉线与弹簧的轴线方向重合",从理论上讲,这是不可能的。为做好该实验,减小实验误差,可对实验装置作一小小的改动,方法是:用一根或几个橡皮套(串或并接)替代装置中的弹簧秤。使橡皮套的一端挂在横杆的套环上,另一端套在A处的大头针…  相似文献   

4.
力矩和力矩平衡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用单臂梁做有关实验,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对力臂,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等概念和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它由支架轴架1、单臂梁2、量角器3、可移动的量角器4组成.支轴架是用三块胶合板用乳白胶贴合而成的(见图2),外面两块是三层胶合板,长16厘米,宽1.(?)厘米,在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备小学自然常识实验仪器,我研究室对老仪器——抽气罩盘[又名抽气钟罩(附抽气盘)]作了比较深入讨论。一致认为,从原结构分析,它构造简单,具有较多的实验功能,是一种好仪器,应该发挥它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该仪器主要缺点,在于抽气盘采用铸铁制造,体积大、笨重,盘面须研磨后涂抹油脂,才能使用。同时抽气只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轨道龙门吊大车的刚性支腿与柔性支腿力矩不平衡,导致行走大车走偏而引起啃轨的问题,运用1种新型的力矩偏差调节与位置偏差调节相结合的PID实时纠偏控制系统进行纠偏.经实验,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抽气盘、钟罩做“真空铃”实验的效果一直都不理想。最近,正在起草抽气盘的行业标准。为此,笔者做了试验,探讨了效果不好的原因,以及用此装置达到良好实验效果的可能性。有关情况在此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推出了杆在临界静平衡状态下,静摩擦系数与支座位置关系,提出了一 种测定静摩擦系数的新方法、实验装置及制作。  相似文献   

9.
力矩器是激光拾音头的关键部件,轴动式力矩器是光学头上常用的力矩器。本文通过对轴动式力矩器的物理结构分析,提出了轴动式力矩器的数学模型。由于力矩器有电流控制与电压控制两种方式,以及力矩器分别有FOCUS方向与TRACK方向的运动,所以分别提出了FOCUS方向流控、FOCUS方向压控、TRACK方向流控、TRACK方向压控四个动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箭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而完善射箭动作技术理论,对箭进行了水洞和风洞实验.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箭保持附着流状态在(-6°-6°)攻角;安装螺旋塑胶羽片比平直塑胶羽片的流态要好;在实验攻角范围内,升力系数Cy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大;俯仰力矩系数Mz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减小.箭具有纵向静稳定性;有无箭羽对箭体模型的升力Y和俯仰力矩Mz影响很大;箭羽滚转一定角度对升力系数Cy也有一定影响;箭羽是产生升力Y的主要部件,更是使箭体有较大静稳定性的部件.  相似文献   

11.
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不同作用,为振动力量训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上海体育学院12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6周的实验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力量比较训练.实验显示,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和平均作功指标均显著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p<0.01;p<0.05);到峰力矩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速度力量性项群的跳高运动员支撑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太极拳内劲的特性,对两组学生进行发力实验,发力形式以短劲为主,用美国进口等速测力仪,对受试者进行站立姿势的短距离(10 cm)前推发力实验,然后对取得的以下几个指标:峰力矩、功、功率、角度、减弱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现在功率、发力移动角度上以及在力量减弱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峰力矩,做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对等速测力力矩/角度图形特征进行分析,显示出三大特征:即开始阶段的低平性、上升阶段的陡升性、结束阶段的骤停性。表明:太极拳劲力的能量消耗小但打击效果好的矛盾的统一;太极拳劲力遇刚则柔的柔性特征,而且柔性中具有弹性的特质;显示了太极拳劲力是开发了肌肉极致的弹性,而且在弹性中具有“听劲”的灵敏素。  相似文献   

13.
实验确证了恢复阶段驱动时相段的存在,但对踏蹬处于恢复阶段中的技术本质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有效的骑车技术,提拉踏板并不是为了产生驱动力,而是确保下肢环节链稳定快速的跨越上下死点区域的需要;在高功率输出下,前蹬阶段增加峰力矩比恢复阶段减小负力矩对增加功率输出肩负更多的责任;不同组合下前蹬阶段的平均作用效率、左右两腿用力是否均匀是衡量踏蹬技术两个重要动力学指标;实验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大腿长与有效小腿长的比率"是影响骑行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人体实验,对半刚性踝护具内翻防护效果进行研究,对该护具的内翻防护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14名男性志愿者进行平面与斜面着陆测试。平面着陆实验在不同高度(40 cm、50 cm、60 cm)及不同状态(裸足、弹性护具、半刚性护具)下进行,斜面着陆实验设置高度为40 cm,比较不同状态(裸足、弹性护具、半刚性护具)下的各项数据。利用Vicon三维动态捕捉系统收集运动学和地面反力数据。结果:平面着陆实验中,弹性护具组的最大内翻角度和最大外翻力矩最小(P<005)。斜面着陆中,半刚性护具组的最大外翻力矩最大(P<005),且最大内翻角度显著小于裸足(P<005)。两种着陆中最大内翻角速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平面着陆,斜面着陆下最大内翻角度、最大内翻角速度和最大外翻力矩均较大。结论:斜面着陆中,半刚性护具的最大内翻角度显著减小,表明其内翻防护性能较好;最大内翻角速度和最大外翻力矩能否作为护具内翻防护效果的评价参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跳远运动员起跳的肌肉活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初始阶段起跳腿髋关节产生较大的伸髋肌力矩,髋关节伸肌群的离心工作能力对起跳非常重要;膝关节屈肌群(股后肌群)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能力对起跳和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力矩大小和肌力矩峰值与重心腾起速度关系密切。起跳脚足底压力中心变化与重心腾起速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力量训练和韧带的牢固程度,以增强起跳脚支撑的稳定性,提高起跳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J 0301—1型热敏敏温度计,是专供中学课堂演示实验使用的温度计.经过几年的使用,普遍认为,这种温度计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它需要另配演示用大型电表,教师自己用实验的方法自制温度标盘,使用很不方便.再则,由于它的传感器是热敏电阻,而热敏电阻的温度——阻值曲线是非线性的,故其温度标盘的刻度中间疏而两端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疗法对人体膝关节等速肌肉力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名健康男青年随机分为对照组6人、中频电刺激干预组6人,干预组进行一个疗程中频电刺激。分别于实验前、后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受试者右侧膝关节肌群肌力相关指标,测试强度定为以下两组:角速度60°/s重复运动5次组和角速度180°/s重复运动15次组。结果:(1)与实验前相比,干预组角速度为6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显著升高(P〈0.05),相对平均功率AP%BW明显增加(P〈0.01);(2)干预组角速度为180°/s时,实验前后伸、屈肌群疲劳指数均FI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前、后干预组屈、伸肌群峰力矩角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频电刺激疗法对提高人体膝关节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和降低疲劳指数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膝关节肌群爆发力和耐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9.
基于刚体稳定运动的力矩平衡原理研究现今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出通过计算力矩与板块角动量间夹角来识别板块驱动力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在板块底部黏性剪切阻力的约束下刚性板块运动的稳定性。采用最新的岩石圈结构模型和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各板块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进而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到各板块受到的边界力矩及板底剪切力矩。结果表明:与洋脊力矩和板底力矩平衡的剩余力矩可由俯冲板片、碰撞带、裂谷带产生的力矩解释;洋脊与俯冲板片力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碰撞是欧亚板块运动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杠杆传动重力式力量训练器械的性能,探索器械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模拟人体膝关节肌力矩为例,通过实验获得人体膝关节伸肌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一角度特征曲线,采用图解法对杠杆传动重力式力量训练器械的阻力矩进行肌力矩的模拟,优化设计器械杠杆传动装置.结果:优化设计的器械改变了传统设计杠杆末端点与滑轮拉力作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定位了滑轮拉力作用点相对于杠杆末端点的位置.结论:优化的设计使得器械阻力矩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更符合人体肌力矩,解决了器械的全载负荷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利用惯性、肌肉疲劳和器械噪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