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一生,在国际交往上,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只访问过苏联以外,没有出访过其他的国家.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是胸怀世界的,他对每个国家都有兴趣,对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感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100诞辰即要到来,每当想起这个日子,我心中总是激动不已,难以平静。毛泽东生前曾16次来河南视察,作为河南日报的记者,我曾8次跟随毛泽东拍照,亲聆过他的教悔,目睹过他的风采,并拍下过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特别是他的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精神,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人和奠基者,他的新闻精品实践是党和人民宣传工作的卓越典范和光辉旗帜。翻开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史,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宣传工作者与新闻评论家,他生前多次说自己是新闻记者。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用“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如椽之笔,创办和主编过很多报刊,撰写与修改了大量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他为我们留下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和写好新闻精品的见解独到的论述,成为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新闻学教科书。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王鑫 《中国记者》2015,(4):125-126
2015年3月9日,摄影大家吕厚民逝世,享年88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看过吕厚民拍摄的毛泽东照片。他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瞬间。吕厚民对中国摄影做出巨大贡献,曾任新华社江西、江苏分社摄影组长。为怀念这位著名的摄影大师,《中国记者》特邀《扬州晚报》记者王鑫采写此文。  相似文献   

5.
我见过两次毛泽东。一次他站着,一次他躺下。一次他在天安门城楼。接见我们外地来的红卫兵;一次是在毛泽东纪念堂,我排队瞻仰他的遗容。每个人都说,初恋最令人难以忘怀,我遍寻记忆的苍茫大海,找不出我的初恋。在我的少女时代,我最热爱、最崇拜的男性是毛泽东。我把所有纯真的爱情,全部的憧憬和希望,都  相似文献   

6.
王安廷是四川成都人,现年67岁.也是中国唯一以收藏毛泽东像章而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收藏家;他创办了首家民间性"中华毛泽东像章收藏研究会";他曾拒绝过一对美国夫妇出巨资50万美元购买万枚像章;他有18本留言簿记录着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参观者的观感,数百家中外新闻媒介追踪过他的足迹;他无职业,一贫如洗,疾病缠身,却守着5万余枚、15000多种毛泽东像章而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7.
“他在每个阶段都在努力.年轻时搞研究,年老时反学术腐败,他始终坚持原则。他是对国家和公众做出莫大贡献的人。这是有意义的人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文风建设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毛泽东对文风的高度重视,再次显示他是一位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把内容和形式都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他不但要求新闻媒介刊播革命的内容,而且刻意追求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与风格的优美和精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极其精辟、经典地阐述过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这位指点当代中国江山的风流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在文章、演讲、谈话、诗词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自如,令中外文人墨客赞口不绝。美国著名女作家斯特朗曾经讲过:“在毛泽东的文章中和他与人谈话时,我从未遇见过有人使用如此鲜明而又充满诗意的比喻。”翻开占今中外大家的名著,都有不少精彩的比喻。而毛泽东使用的比喻,则是他独有的一种“秘密武器”。无论是明比、德比、曲比、借比、博比,都具有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想力。我们做文字工…  相似文献   

10.
在公务之余,毛泽东为报纸、刊物、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写过很多新闻作品.还亲自为这些新闻媒体审阅和修改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这些新闻稿件体裁各异,主要包括消息、述评、社论和评论等。在毛泽东修改的新闻稿件中,他很注重对新闻标题的修改和加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他都仔细斟酌,力求贴切。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父亲陈士榘,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父亲于上世纪20年代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都写满了他史诗般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生日,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节日。毛泽东如同他的同龄人一样,年年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领袖,毛泽东本可以每年过上一次热热闹闹、丰盛无比的生日。然而,毛泽东从延安时代起,便倡导党内“不祝寿,不送礼”。解放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严厉禁止党内祝寿送礼之风。因此,毛泽东宁肯平平淡淡过生日,决不开“祝寿送礼”之风。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人和奠基者,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卓越典范和光辉旗帜。翻开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史,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宣传工作者与新闻评论家。他生前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用“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如椽之笔,创办和主编过很多报刊,撰写和修改了大量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他为我们留下无数不朽的传世之作和怎样写好新闻精品的精辟论述。这些已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的革命教科书。每个丞要的历史时报,毛泽…  相似文献   

14.
来安 《新闻窗》2005,(3):42-43
前些时候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讲到崔永元主持节目特别投入,总是把每一期节目都做好,天天这样想,以至于压力太大,而深受失眠和抑郁症的困扰。1996年以来他没有从事过一次商业性活动,都是把精力放在节目上。他说,小孩都是看着电视长大的,电视拍得如何会影响孩子的,要有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马涛 《档案天地》2011,(5):24-27
卫立煌,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人物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评价他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说"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0,(39):38-39
对于欧洲,一直都无限神往。在欧洲,每个国家,每座城市都在用她独有的风情招揽着路过的游人,使您不得不驻足,去欣赏,去享受。巴黎是一座不朽的古老艺术殿堂,她总是能激发艺术家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她浪漫且时尚的气息总是能带给人们意外之外的惊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Paris。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18.
雷淑媛 《兰台世界》2012,(25):12-13
一个人的交往活动,总是不外有生活需要和事业需要两个方面。在生活的需要方面,交往上的不自觉性较强;而在事业的需要上,很大程度上是自觉的行动。毛泽东的事业是革命的事业。革命总是要有为谁革命和靠谁革命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之中的。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他把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他不懈地从事着广泛的经常性的人际交往活动,他是为了革命而交往的,并且在交往中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湖南档案》2009,(11):34-35
亨利·基辛格是著名学者和外交家,他与毛泽东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的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毛泽东最后的日子毛泽东生病期间,在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面前,从未表现出痛苦、消沉与悲观,并尽量不使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让人知道。为了摆脱缠身的病痛,转移注意力,他总是不停地阅读文件与书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帮他举过书或文件,他用放大镜阅读。后来,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已完全不能进食了,就连流食也难咽下去。医护人员和厨师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精心为他配制了鼻饲。毛泽东的肺心病不时发作,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嘴唇都憋得发紫,医护人员又在他的鼻孔插入氧气管。他长期躺在床上动不了,两侧髋部都长出了褥疮,可以想像难耐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