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批评去政治化策略之一就是从“语言转向”来探索文学的形式美学,逐渐摆脱“文革”时期的政治功利和新时期初的社会功利,突破以工具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分析,走向以本体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审美批评,完成了从文学的政治性向文学的语言性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特殊的时代情势迫使中国文学介入政治场域。文学的政治运作与政治的文学实践使该时段的中国文学承受了过多的非文学使命。新时期文学"去政治化"的文学想象是对过去文学"政治化"的一种反叛。然而,二十余年来的试图使文学在远离或逃避政治这一带有强大社会能量的话语、制度、作用力的文学努力,同样是使文学步入歧途和困境。新世纪的文学面临着一个"再政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问题。论文首先反思了文学与政治关系从“政治化”到“非政治化”再到“泛政治化”的历史演变,接下来说明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正常的积极的政治功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话语权力,论文进而对文化研究和文化政治批判的魔力与局限作了全面的解析,最后初步从学理上论述了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关涉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近三十年以来"文革"题材小说在叙事上所经历的从政治化向去政治化的转向中的重要策略性元素.在去政治化转向中,文化自身的意义与功能也在发生相应转变.这一现象既说明文学叙事对"文革"认识的日渐深化,也说明人们对"文革"的叙事态度也在发生着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的乐趣与政治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表现:大众文化的娱乐与抗政治化;大众文化傻乐与去政治化;大众文化俗乐与避政治化;大众文化愚乐与从政治化。在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学话语的乐趣博弈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失趣的困境。思想政治教学话语必须以创新的方式,突破大众文化乐趣的挑战,通过正确解读、合理借鉴和大力创造,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知乐、雅乐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克莱伦斯·梅杰是美国后现代文学中最多产、最多才的非裔艺术家之一,闻名于诗歌、小说、绘画、词典编纂等领域。梅杰提出了“黑人的标准”这一创作观念,呼吁非裔作家抵制白人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艺术标准。他宣扬政治从属于美学标准,坚持艺术生成现实,而不是反映现实,艺术起到了指导现实的作用,其实验写作和文学跨界正是对这一诗学理念的践行。梅杰认为作品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他探索语言、身份、文化杂糅的先锋艺术和跨界创作,通过意义的不确定、反权威、去中心化、去政治化来表达意义,以艺术的形式实现对新的社会秩序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围绕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通过对新时期初期的"形象的表现"、"美学的反映"、"形式分析"与"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的主体性"的复杂关联,探讨新时期初文论界是如何摆脱文学的从属论、逐步确认文学的独特性的.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9.
"第二代民族政策"说提出了"以族群替代民族"、"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民族关系去政治化"、实行"第二代民族政策"等观点。此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不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客观实际,在思想上造成了干扰,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违背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所以,所谓的"第二代民族政策"说是假学说,是伪命题。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化到边缘化的发展过程。从世纪初到解放时期,现代中国一直处于争取民族民主解放的激烈斗争的“危机时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文学理论的“他律”超越了“自律”。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对苏联文论体系的教条化接受,更由于历史传统的惯性和政治化的思维定势,文学理论一步步中心化、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和运动的工具,成为政治政策的附庸。新时期以来,由于克服了文学本质的政治“从属论”和“工具论”,文学的审美本性得到了澄清,文学理论在一步步边缘化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学科意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进入了发展的常态。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它正在也必将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初期和新时期之初,中国文艺界先后发生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悲剧的两次论争,虽间隔较久,精神却一脉相承,都是为厘清社会主义制度与悲剧的关系.这固然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不成熟相关,但亦是彼一阶段中国文学隶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学盛行时期,翻译界一直把Equivalence奉为金科玉律,借此来评判译文好坏。现今的翻译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大变化,人们习惯于把翻译放在文化、社会、政治、权力等环境下来讨论,旨在争取民族文化身份上的Equality,必将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曾经的概念Equivalence。  相似文献   

13.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镇守浙东期间,交际颇广,交游对象众多。他们因战争机缘走在一起,在浙东地区形成一个以宜孙为中心的交游圈。由此可反映出石抹宜孙在当时政治与文学方面的重大影响:激发了浙东士人的参政热情,维护了浙东的社会稳定,给浙东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敏求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及藏书家,一生交友广泛,交游的对象大都是当时的宦学名流或文苑俊才。这些交游无疑会对他自身的仕进、对宋代的政治、文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思潮: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一直坚持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涉及社会、政治.他的这种立场和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以至于初期的文学史编撰也没有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学从古到今,都保持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一直在追求一种感性美,很少与政治有直接关系,更不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7.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一般笼统地对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中的所谓"第三种人"持否定态度,而实际上胡秋原无论是对民族文艺理论的批评还是对钱杏邨理论的指责都是为了守护文学自律,这并非意味着他否认文艺与政治、阶级的关系,但其底线是他律的力量不能破坏艺术之形式。尽管这些意见可以矫正其时左翼文学的偏颇,但由于胡文极尽嘲讽之能事、再加上苏汶高调的声援,有点儿"浪费的"论争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9.
从朝代更迭的怪圈到启蒙与政治的怪圈是中国古代政治到近代政治转折的一个突出特点。朝代更迭怪圈形成了在平面维度上的历史循环怪圈,专制政治在这个怪圈中只有变化没有进步。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形成了一个思想启蒙与政治统治的另外一个怪圈,没有思想启蒙不能带来民主化的现代政治,这是启蒙者的共识,也是历史的事实。但是掌权者却每每以中国救主自认,认为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就不能对外应付列强瓜分,对内不能消弭动荡,而且唯有自身是民主的引导者,民间的民主诉求都是动乱、叛逆,进而采取压制舆论的政策,结果成了民主的反面力量。《庸言》经历了支持中央集权到反对专制的过程,自身几乎经历了这样一个怪圈的过程,浓缩了从戊戌到五四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传媒融合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武汉城市圈新闻传媒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圈信息化水平。圈内传媒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社会信息化背景、城市圈发展背景、传媒资源背景和媒体自身的生态背景,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