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前广告语中运用成语有两种现象:原形妙用和变性肢解,规范使用成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熟语在日常生活中是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广告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广告语中引用熟语更能吸引大众眼球,熟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移花接木、褒义贬用、替换等。这样的广告语更能引起人们兴趣、让人容易接受,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本文在对这些现象进行描写的基础上对如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规范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韩黎 《现代语文》2015,(4):93-9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的广告语修辞格识别能力。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广告语所用修辞格的识别能力大体上呈正态分布,低级水平的学生占26%,中级水平的占54%,高级水平的占20%。文科生识别能力总体上高于理科生。问卷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辞格混淆现象,主要表现为"借喻和借代、对偶和排比、反复和排比、引用和用典、引用和仿拟、顶真和回环、婉曲和双关"这几组辞格的混淆。  相似文献   

4.
动调原形在句中的修辞作用,是指动词原形在交际语言中的表现力和使用范围。在书面语言中使用动词的诸种私式时,动词原形最富于概括力,最能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属性、特征和规律。动词原形在口语中运用得当,即使是即兴的、简短的、松散的语句,也可以成为生动刻画人物心理感情、音容笑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于汉语中使用字母词这一现象,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文针对字母词在当今的使用现状、优点及使用地位,提出了对字母词的使用应采取宽容态度,区别对待:专业术语或专门名称,可直接引用;汉语夹杂英文原形单词应慎用;汉语拼音缩略的字母词应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综观论”中的“适应性理论”对“成语在广告语中的使用”进行分析,既包括对成语字形、字义直接引用的现象,也包括对成语字形、字义变异使用的情况,分析时不加以具体区分,重在探讨语言运用最佳效益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7.
盛琳 《考试周刊》2011,(22):37-37
广告语篇是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在广告语篇中经常出现中英文混杂或普通话与某地方言混杂的现象,这种现象属于语码转换现象。语言学家们对此语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主要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广告语篇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省略是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语篇中的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其在广告语篇中广泛使用,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句法层面对广告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广告语篇中省略出现的依据、特点及其功能,从而阐明:省略不但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也能够满足广告语篇修辞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无处不在,其中广泛存在着隐喻现象。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脑思维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为依据,将日常生活广告语中的隐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然后再分次小类,由此分析广告语中隐藏的隐喻概念,并概括隐喻在广告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是商品介绍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模糊修辞作为修辞活动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广告语中。从模糊修辞的角度,对所收集的英语广告语实例进行定性研究,从语音、词语、数字和修辞格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广告语中模糊修辞构成的主要方式。随后结合广告语的特点,阐述了广告语中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最后总结出此研究为广告语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新想法,有利于提高广告语的宣传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也帮助消费者更好理解广告语中的模糊现象,甄别利用模糊修辞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谭征斌 《考试周刊》2011,(17):64-65
一、模块的组成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大致可以分为十二个组成模块。 (一)"开"。 "开"即开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引用(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广告语、歌词,等等);安排排比句(如:比喻类、类比类);转述故事;引入社会现象;讲述生活实例;承接话题;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乃至蕴藏在文句中的情感、旋律。"移植"到作文中,成为文章亮点,会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移植"可以是引用歌曲、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古诗文、广告语等等。下面仅从名言警句和歌词的引用上举例,谈谈在作文中如何妙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3.
修辞格是现今广告语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告语中使用规范化的修辞格不但能准确诠释商品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够丰富商品的文化内涵。相反,广告语中修辞格误用会对大众造成误导和欺骗,严重影响经营者的信誉和品牌形象。本文从修辞学及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修辞格在广告语中误用的典型案例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防止修辞误用寻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便更好地展现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修辞手段和认知方式,在广告语中大量运用,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着重从句法结构特征探讨中外广告语中隐喻的运用,并进行实例分析,印证隐喻在广告语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乃至蕴藏在文句中的情感、旋律,"移植"到作文中,成为文章亮点,会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移植"可以是引用歌曲、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古诗文、广告语等等.下面仅从名言警句和歌词的引用上举例,谈谈在作文中如何妙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变异现象在广告语中大量存在。从语用学角度讲,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正是广告的制作者利用变异语言的隐含意义,从而达到吸引、鼓动、说服其交际对象(消费者)接受其产品的目的。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可从语用学角度解释英语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是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表达其隐含意义的。英语广告语言变异现象在英语广告中有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广告语中"活用"成语屡见不鲜。文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为研究对象,采取语料分析的方法,将描述与说明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分析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的形成方式,并概括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中的互文性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芳 《考试周刊》2009,(19):99-100
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是一种集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为一体的传播形式。本文首先论述了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及三种常见的互文关系,然后研究了一系列中英文广告语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语创作和广告语翻译中的运作机制,分别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三个方面阐明了互文性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互文性概念为广告语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典中英文广告中存在形容词化现象,但以往的研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语法隐喻中形容词化的相关描述为理论基础,以形容词化的四种方式为维度对中英文广告语进行具体论述。研究发现,尽管中英文广告语中的形容词使用频率较高,但呈现级阶变化的形容词使用频率较低。相比之下,中文广告语的形容词化不如英文广告语明显。语义扩充、语义重组、英汉语言自身特点、广告文体的独有特征、广告商等因素共同影响中英文广告语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2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乃至蕴藏在文句中的情感、旋律,"移植"到作文中,成为文章"亮点",从而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移植"可以是引用歌曲、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古诗文、广告语等多种形式,"手术"小,效果好。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在作文中如何妙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