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材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职教内容进教材。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职业化探索与实践中存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不深、教材内容体例更新滞后、校企合作开发流于形式等问题。教材职业化改革有效的措施包括:开展“校企”双元合作,达成校企互利共赢;深化“知识能力素质”三维育人,培养高素质卓越人才;实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教”改革贯穿职教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当代英语教学模式的变化也见证着不同英语教学法的诞生,其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重在使用特定任务促进语言习得,包括三大核心理念: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此法与校企合作及5E教学新模式的融合有助于培养职教生职业英语能力。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为依托,阐述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集团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政、校、行、企一体“资源集成和利益共享”职业教育集团的有力支撑。本文详细阐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是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汽车专业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汽车美容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和运行模式。实践证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的职业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举措.天津市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虽然已经取得卓越成效,但是在实践教学、培训专业覆盖面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在培训教学体系设计、校企协作培训平台搭建和培训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4份“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成果奖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获奖成果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企业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如何建”的问题。研究认为,未来应更加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研发能力、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国际化能力和数字素养的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改革重点应从中职、高职拓展到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队伍建设拓展到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从教学为主的创新团队建设拓展到不同类型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畅通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职业教育要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就需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梳理近几年来我院在校企合作和职教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职教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模式的落实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途径,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主要以汽车专业为例,就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最前沿,应努力改变学生走出校门时的“半成品”状态,使学生尽可能的贴近企业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教学方式、校企合作、“双证书”制度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达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机械职业教育》2012,(8):17-17
无锡职教教师论坛是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战线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展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平台,自2005年举办以来,得到了会员院校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论坛实现了交流、学习、提高的目的。“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现已进入筹备阶段,2012年无锡职教教师论坛围绕“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需要”等主题,从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自身能力等多维度总结和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促进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机械职业教育》2012,(6):64-64
无锡职教教师论坛是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战线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展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平台,自2005年举办以来,得到了会员院校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论坛实现了交流、学习、提高的目的。“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现已进入筹备阶段,2012年无锡职教教师论坛围绕“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需要”等主题,从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自身能力等多维度总结和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促进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1994年以来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表明,我国高职教育已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抓住“评估”契机,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校企协同创新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协同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强化服务社会功能、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煤炭职教集团的牵头院校,我院多年来积极主动发挥牵头作用,在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方面做了一定  相似文献   

14.
职教集团--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教集团,是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新模式。它通过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办学模式采用“骨干专业 校办产业(定点企业)”、“学校 用户”、“专业 基地”等形式。本文从农林职业教育新模式探索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普遍存在由于校企合作缺失所引发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问题,职教师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突出技能性、科研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基于此,文章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职教师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人才服务技能、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在职教师资培训工作改革和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的确很多,但有一个关键点即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教师资培训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探索高职师资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育培训特色,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条件普遍不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没有,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结果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较扎实,但商务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和澳大利亚“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双师工作室”,将学校、企业二元合一,建立起企业环境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不再仅依赖于校外企业,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上世纪末以来,澳大利亚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它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等职教理念给了我们启示,对我们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澳职教合作项目在重庆得到实施推广。我作为一名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四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制约职业教育教师进行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普遍缺乏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项目化”培训和实践,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激励政策,这是中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各院校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与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无论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还是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动手能力,以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近些年来,国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就汽车专业而言,如何构建专业实训体系,更好地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