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却鲜见评说二家之间是否具有因袭继承之关系,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其实,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柳永词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意境或语言风格均对苏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他的人生在他自己和当时社会众人的眼里是悲惨的、不幸的,然而,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才成就了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他对宋词形式和内容上的大量革新和开拓,无疑加快了宋词走向繁荣的进程,他是宋词发展的拓荒者、引路人。  相似文献   

4.
柳永词分雅俗,其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柳永的俗词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进步,是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反动,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而其词作中的女性心理及形象尤其值得关注,应给予柳俗恰如其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053年至1073年二十年间北宋词和士大夫文人词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二十年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柳永词风的延续期,也是苏轼词风的奠基期。  相似文献   

6.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立足北宋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柳永词的分析,阐释柳永词创作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柳永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词风通俗晓畅,有别于在此之前作为主流的文人词的典雅内敛,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词作中的绝大多数有变"雅"为"俗"的趋势和特点。这些有代表性的俗词就成为了柳词的创新之处。柳永的俗词对宋词发展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其中运用大量民间俗语和俚语,并以此来表现俗情。  相似文献   

8.
<正> 苏轼的词能够自成一家,形成豪放,雄浑的风格,是与他通过比较,吸取柳永、欧阳修词作的营养分不开的.欧阳修的词上承南唐遗绪,风格深婉而清丽,主要是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柳永的词以写羁旅行役、离情别绪最为出色。感情纯真、大胆,风格曲折而委婉。苏轼在这二人的基础上,大胆继承与开拓,开创了自己的词风。他的豪放风格词作之出现,标志着宋词对传统风格的大突破,对后世词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是北宋词史上的两首绝唱,前者豪迈奔放,荡气回肠;后者柔情婉约,缠绵悱恻.这两首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宋词两种不同的风格,表现了不同的题材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立足北宋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柳永词的分析,阐释柳永词创作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柳永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为词的“本色”,是有宋以来词作者及词论家无法逾越的一个文体评判标准问题。自五代始,词被定为艳科的传统确立以来,虽经晏殊、柳永、欧阳修以至苏轼等人对词体词境进行开拓扩大,力图使词摆脱“艳科”,然而综观宋代词作,词的婉媚特色依然盛行,豪放风格的词亦呈方兴未艾之势。因此以何种标准为“本色”遂成为有宋乃至以后词评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论题。秦现、周邦彦的词被认为是宋代最具“本色“特征的作品,因此,本文以二人词作为文本范例,以历代词评为线索,深入探讨“本色”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历来认为,宋代词论中苏轼鄙视柳永,而李清照又不满苏轼。事实上,苏轼对柳永的态度比较辩证,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与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具备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张炎《词源》提出“清空”概念,众多学推许它是清雅人格的象征,细经辨析,则应属于词法范畴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黄昇《花庵词选》苏轼《永遇乐》题下注是一则反映苏轼词学观的词话,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词话中针对柳永的词风俚俗、赋的写法加以批评,主张雅正,主张诗的写法,实际反映了当时词学界提倡词的诗化韵味的艺术准则,可以看出当时词学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宋词夜意象约出现8千多次,隐含在其中的审美精神因词人创作倾向不同而各显风姿,柳永夜意词表现出传奇小说精神,周邦彦意象词中灌注了苦恋意识,苏轼喜欢作月夜意象词,吴英则偏重于朦胧夜意象的营构。  相似文献   

19.
柳永与苏轼都是宋代词风转变的关键性人物。柳永对词的抒情形象、情感本质及审美空间等进行了全面开拓,突破了五代词的藩篱.使词开始转向个性化、自我化,使词的审美空间移到了广阔的自然山水之中,同时对都市生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描绘.苏轼在柳永的启发影响下进一步开拓,使词进一步男性化、多样化,情感内涵有了本质的飞跃,把自然山水与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思考相结合,同时对农村乡野与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审美空间及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