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丘思想的核心是“仁”,孟轲把它发展为“仁政”。几千年来,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无一不对这个东西唱赞歌,将其神化为“圣道”。钻入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也打出了这面黑旗。因此,“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到底有没有“仁政”?林彪鼓吹“仁政”的目的何在?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与欺骗性,对于认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孔老二和孟轲不遗余力地宣扬“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谬论,是为他们培养复辟奴隶制的“人才”服务的。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这种反动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剥削阶级奴役,压迫人民的精神枷锁。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极端仇视工农、鄙视劳动,他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千方百计地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雄伟的君主,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而实行了仁政。他的仁政继承了孟子思想的精髓,强调阜民之财、息民之力、明教化、禁暴,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朱元璋仁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民众也受惠颇多,社会得到发展,国家实力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4.
孔丘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胡说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剥削阶级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是老天安排的;而奴隶和劳动人民受苦受难是命中注定的。这真是屎壳郎打喷嚏——满嘴喷粪。林彪也把自己看成是天生的“至贵”之人,当然的统治者,把我们广大工农群众看成和他们“有天壤之别”的下等人,理应受他们的统治。这实质上还是孔孟之道那一套反动的思想体系。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对孔丘和林彪的这种反动思想的无情批判。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孔老二刊定和阐释了古诗,创立了所谓“诗教”,提出了一套关于诗的理论。孔老二的“诗论”是维护和巩固奴隶主反动统治的舆论工具。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党内的修正主义路线头子,都效法孔老二,利用文艺作为舆论工具,为其反动政治路线服务。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彻底批判孔老二的“诗论”,这对于我们认识意识形态领域里阶级斗争的规律,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孔丘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以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统治和奴役人民的道德规范。叛徒、卖国贼林彪胡说“仁”、“勇”、“知”,就是“团结”、“斗争”、“唯物论”,他的死党陈伯达则诡称“这些道德在现代可以成为新的美德”。“知、仁、勇”究竟是什么货色?孔丘和林彪为什么要拚命鼓吹它?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以所谓言行准则来规范人们的活动,使其适应于一定量阶级的利益。“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看中了孔老二反动思想的核心——“仁”,他把这件破烂货拿来涂上一层新漆,作为向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的武器。对此,我们必须彻底批判,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什么是孔老二的“仁”?他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在《论语》中直接谈“仁”达五十多次,什么“德政”呀,“爱人”呀,“忠恕”呀,“孝梯”呀,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复辟已经崩溃了的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在孔老二看来,“仁”,就是对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都应当体贴照顾,不许动他们一根毫毛;奴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爱尔兰史〉片断》)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捏造历史,是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资本主义复辟,也继承了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这种反动衣钵,通过他们的御用文人,大肆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儒法两家“礼治”与“法治”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就是坚持反动奴隶主阶级专政还是实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斗争。而“礼教”与“法教”的斗争,就是教育为哪条政治路线服务,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哪个阶级专政的问题。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八年的变法运动,在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在教育领域里也实行了重大的变革。商鞅明确指出:“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就是说,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实行统一的奖赏、刑罚和教育。商鞅认为,实行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相似文献   

11.
王龙溪的“外王”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其心学理论基础上,以“现成良知”为理论基础,以“仁政王道”为根本原则,以“一体之治”为最终目标.实现了治心与治世、良知与治政、一体与治世、为学与为政、兴学与化民的统一;体现了儒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内在品质和兼济天下、淑世救世的“外王”精神;彰显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教育为哪个阶级服务,集中反映在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孔丘生于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勃兴的大变动时期。他顽固地站在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以复辟奴隶制为己任,打出了“克己复礼”的黑旗。为了达到“复礼”的反动目的,孔丘四处奔走,到处求官,妄想通过做官掌权以实现他复辟奴隶制的迷梦。后来还办私学,招学生,鼓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路线,企图把学生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但是,林彪这个政治骗子,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竟敢违背革命人民的意志,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疯狂鼓吹反动的孔孟之道,特别是把剥削阶级的祖师爷孔老二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接过来,作为他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在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不到三个月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研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对于搞清为什么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在无产阶级取  相似文献   

15.
一、国际化的意义当前日本可以说正处在国际化的时代,但国际化的内涵是什么呢?准确地说就是指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往来频繁,并以经济为中心给世界各国的影响以及从国外反馈回来的影响增大。但这些实际上是国际化的条件,不具有国际化本身的含义。所谓国际化,首先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国际化。大规模而又比较短期的文化国际交流,实际上早在明治时期就已开始了。当时被称为“文明之花”、“和魂洋才”、“东洋的精  相似文献   

16.
孔家店的二老板孟轲,为了推行其“克己复礼”的反动路线,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炮制了《地利不如人和》这篇黑文,妄图以儒家“仁”、“礼”的说教,来对抗法家的耕战政策,维护摇摇欲坠的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两千多年来,这篇文章被孔孟之徒大加鼓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所有涉及孟轲的古典文献无不载入,注释翻译,连篇累牍,流豫甚广,影响极深。现代中国的孔老二林彪,和一切反动派一样,  相似文献   

17.
《孝经》是孔老二给他的得意门徒曾参讲“孝悌之道”的言论,相传经曾参编纂成书。它被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也是为他们培养“忠臣”、“孝子”的反动教科书。最初,“孝悌之道”作为宗法奴隶制的基石,是为奴隶主阶级利益服务的伦理道德。到了汉代,随着奴隶制复辟危险的消失和封建制本身固有矛盾的激化,地主阶级转而乞灵于  相似文献   

18.
孔老二站在没落奴隶主的反动立场上,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反动谬论。胡说什么奴隶主是“生而知之”的“上智”,奴隶是命定受压迫的“下愚”,这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并且把自己打扮成“生而知之”的“圣人”。孟轲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鼓吹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胡说什么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而不是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复辟的政治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俄罗斯为了加强全面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决定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专线保密电话和热线电话。那么,什么是专线电话?它“专”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热线电话?它又“热”到什么水平呢?  相似文献   

20.
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统治时期的辽王朝,是契丹族奴隶制社会的繁荣阶段,也是辽王朝的统治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辽王朝的经济和文化获得空前巨大的发展。首先,契丹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吸收了汉族的某些文明成果;其次,辽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建立了北南面官制;最后,辽王朝非常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