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代满族作为少数民族虽然在政治上统治了全国,独揽大权,但是满族社会的经济文化意识仍然落后于汉族社会,中原地区的封建制度及文化生活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稳定政权,努力学习汉族文化,这种学习体现在很多方面,把古典小说翻译成满文就是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使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阅读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这种用满文翻译汉族古典小说的文治背景进行描述、说明、分析以及一定的评价。清代满译小说的兴盛发展离不开最高决策者的重视,根源于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而满语文的国语地位从侧面为翻译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满语在清代有着独特的地位,被称为“国语”或“清语”,满文被称为“国书”。从16世纪末满语出现开始,它伴随着满族的兴起,在满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最终走向消亡,因此,有必要探究满语消亡的种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满语消亡的历史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在清代有着独特的地位,被称为"国语"或"清语",满文被称为"国书".从16世纪末满语出现开始,它伴随着满族的兴起,在满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最终走向消亡,因此,有必要探究满语消亡的种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简介阅读推广相关研究情况,总结2016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阅读推广工作,以满族历史文化展、满文师生书法作品展、真人图书、满语课堂、读书分享会等为具体案例,分析了满族特色文化阅读推广宣传与服务,并得出一些经验与启示,即阅读推广须从本馆实际出发,开拓新形式;主动开展嵌入式服务;加强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学校特色办学目标,加大馆藏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静维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F0002-F0002
2009年7月17日,在抚顺煤都宾馆举行了首届(中国·抚顺)满族语言、文化研讨会,抚顺市副市长刘诗,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中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满学研究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阿平教授等30多位国内外知名满语满文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是一个有200余户的村屯,满族人口6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0%。交际语为满语。此地的满语语音规范,被认为是满语正宗,这样的村屯在全国已很难找到第二处。鉴此三家子小学从1986年10月开始增设满语课,至今已编出满语初级课本四册,正着手编写第五册。全校106名满族学生全部上满语课,还录取11名汉族学生,分为二个班,1—4年级为一班,5—6年级为一班,依据教材要求,先从满语字母学起,掌握12个字头,1千余音节,逐步加深提高。到第四册安排有名词,词组,第五册进行短文教学和阅读写作训练。目前5—6年级学完了第二册。开始学习第三册。在北京、承德、东北三省、内蒙古、台湾等地珍藏有大量满文历史档案资料,涉及到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外交、语言、边境事务及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档案馆现存满文档案60吨.会讲满语者,全国不足百人.图为会说满语的满族老人富喜山,男,八十六岁;陶锁珍,女,八十五岁.  相似文献   

10.
岫岩是满族集聚地,也是满语通行时间较长的地方,尽管满语使用时间较短,但仍对汉族聚居区产生了影响,岫岩满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使用满语/满汉语共用/使用汉语的过程。岫岩汉语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满族虽然习用汉语、汉文,但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人名、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满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入主中原数百年,随着清朝灭亡,满族逐渐出现衰落。记录满族历史的满族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存留下来。满族家谱自身承载信息量由简入繁,部分谱中只有世袭图表。从满族家谱记载财产、人员简介、世袭更替以及满族特色的祭祀等内容,可以看出满族家谱有被汉化的迹象同时也保持本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其他民族文化开发相比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即政府、开发商、旅游者和本民族文化的持有者,四者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如何构建四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红旗满族乡是清朝满族屯垦遗址,拥有丰富的满族民俗资源和开发民俗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章以哈尔滨市红旗满族乡民俗旅游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资源的历史遗存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描述,利用SWOT分析法时满族民俗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满族民俗游的合理有序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清中期以后,天下大致太平,战事明显减少,高官大吏多起自科举,而科举之中最重翰林。不仅汉族士人如此,满蒙汉军旗人士子亦如此。此外,清代一直推行“首崇满洲”的国策。在科举方面,虽然在一甲进士和状元及第等名义上照顾汉族士子,但真正受皇帝信赖倚重的大臣,仍然是本族士子。在翰林群体中,满洲翰林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胜过汉族翰林。这一点在鸦片战争前后活跃于政坛的几位翰林身上便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活跃于当时政坛的两派阵营中的领军人物皆出自翰林,但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道光时期满汉翰林之分歧较量的过程予以深入剖析,验证了“满重汉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清中期以后,天下大致太平,战事明显减少,高官大吏多起自科举,而科举之中最重翰林。不仅汉族士 人如此,满蒙汉军旗人士子亦如此。此外,清代一直推行“首崇满洲”的国策。在科举方面,虽然在一甲进士和状元 及第等名义上照顾汉族士子,但真正受皇帝信赖倚重的大臣,仍然是本族士子。在翰林群体中,满洲翰林的地位和 作用远远胜过汉族翰林。这一点在鸦片战争前后活跃于政坛的几位翰林身上便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活跃于当时 政坛的两派阵营中的领军人物皆出自翰林,但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道光时期满 汉翰林之分歧较量的过程予以深入剖析,验证了“满重汉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城戏中女性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概括出满族女性机智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满族历史文化层面进一步探索新城戏剧作塑造女性形象的缘由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忌食狗肉是满族风俗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对于其中的原因,各家众说纷纭,然而,不论是哪一家观点都无法令人信服。论文对各家观点进行了整理、比较,对其中的不足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曾慧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42-148,15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