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法选择与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中蕴涵着一定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出本节的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逐步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教法选择与教攀设计 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中蕴涵着一定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出本节的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逐步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以火为知识载体,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灭火原理,用灭火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灭火现象。融入安全用火常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用“空瓶灭火”“吹气生火”“滴水生火”三个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化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选取化学启蒙教学内容时,应选择基础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数学分析》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中强调理论轻视应用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一种“兴趣——问题——解决——应用——兴趣”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新问题,教会学生方法,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到学有所用,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将为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它所表征的意义与价值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到“生活”,从“方法的运用”到“方法的探索”的改革。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有利于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二,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与联想能力的发展: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地寻求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6.
仿写是一种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习作习惯的方法。仿写是三年级学生写作的起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石。仿写能够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让学生由读发展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梁,顺利地完成书本到生活的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教学中,把对数学推理的理解从狭隘的解题运用经验层面,拓宽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智慧层面,是让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推理能力的关键.数学教师需要对推理经验理解进行梳理,并上升到理论层面,这需要从两种基本形式把握数学推理的实质,并通过数学活动与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机器人教育的现状所谓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高度的智能化的活动过程,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所在的无锡,部分学校开展的FVC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火炬接力等机器人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案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包括"灭火的原理"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两部分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了很多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这一课题也不知曾被多少老师精雕细琢,如同一幅旧时的风景已被描绘出千百种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基于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理念,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班主任在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在国际化石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由"中学"到"大学"的思想转型,培养学生由"自我"向"集体"的团队协同意识,增强学生由"了解"到"热爱"的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由"国内"到"国外"的国际化视野。实践证明,班主任制度不仅使教师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也使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及时认知专业并培养专业兴趣,更能使学生提高国际化人文与业务视野,这些均为国际化石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熊忠 《湖南教育》2006,(8):14-14
先看这样一条初一学生的创意: 森林火灾很难扑灭,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想发明一种自动灭火粒,它由一种可吸收并能贮存水分的生物材料构成。体积小,可以用飞机撒播到森林中。灭火粒接触地面后,就能从土里吸取并贮存水分。一旦发生火灾,灭火粒受热膨胀弹射到森林上空,并自动爆炸,体内贮存的水分如同阵雨撒下,从而扑灭林火,保护森林。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材的转变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渗入,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终身学习理念为主。因此,为适应新型教学理念的需要,教师应当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建立并摸索出一套符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乐"。但这种乐不仅仅是逗乐,具体到语文教学而言,这应该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实质的一步步的思维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有苦也有乐,甚至先苦后乐。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使学生弄清语文与社会的关系,应该逐步理解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可以通过语文表现出来。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并且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自主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苦到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体验是人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理解人生与社会的一种方式。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体验教育,它应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育,更应是关注人追求什么样体验的教育。体验教育更应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并强调学生主体自我的感情与发现。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感受,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在体验中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达到促使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1体验教学的理论依据体验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生活情境理论和心理情感理论。生活情境理论告诉我们,生活是由存在的无数情境组成的。处于一定情境之中的人作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与情景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而且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外部环境。生活具有创造性,它为人通过活动不断发展自己、展现自己提供了舞台,教学是教和学双方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围绕一定的内容而展开活动的一种特殊情境。体验教学是以生活提供的无数情境为背景。人们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通...  相似文献   

15.
SOLO分类理论主要划分为二阶五水平,是对化学学业质量的标准化等级划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化学课时教学标准分类是有必要的,它主要对初中化学课时学业质量、课时教学标准研制进行了分类调整。一、教学内容提出“燃烧与灭火”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认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初步掌握灭火器的正确选择方法与使用方法。在SOLO分类理论中,教师希望迎合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建立严谨课时教学标准,为实施适度适量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重要的教育理论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启发教育者们无限的思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感触颇深。随着《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培养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生活即教育"应当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使日常的英语教学变成日常生活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强化,新课程的理念已经由理论上升到实践,新课改的重点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这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