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平时所说的“U盘”,正式名称是。USB闪存驱动器“(USB Flash Drive)。这里的所谓”驱动器”,其实就是一种“数据存储设备”。近几年以来,在IT界出现了许多所谓“Live设备”,在这里,”Live”的含义是“直接启动“的意思。那么,  相似文献   

2.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是百姓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4,(1):121-122
正在馆藏敌伪时期档案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词汇叫"苏谍",这些所谓的"苏谍"都是隶属于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工作班或工作组,是国际特工。对于何谓"共产国际工作班"和"国际特工",笔者想赘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这里所说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  相似文献   

4.
右派分子说:人民的报纸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布告牌",意思是说,索然寡味,不值一读.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所谓布告牌的含意,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报道的面很广,不少报道往往是揭露社会弊端的。因此,有些被报道对象为了自己的"利益",便会想方设法在字里行间寻找一些所谓的失实、遗漏之处,从而引发新闻纠纷,给记者和媒体带来很多麻烦,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采编社会新闻的记者、编辑如何避免或减少新闻纠纷的产生呢?1、提高判断能力这里所谓的"判断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要求采编人员的党性原则、法制意识要强,恪守职业道德。不能想象一个被人情、金钱所左右的记者、编辑在采编过程中会不出偏差。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在采编  相似文献   

6.
古文今译,顾名思义就是今人翻译古人的文章,翻译作品的总体出版要求就是达到信、达、雅,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认为在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古人的文法,改成今人的语法;二是把古人的用词改换成今人的用词。一"、信"古文今译的质量好坏,首先要看是否做到了"信"。所谓"信",就是忠实原文。但做到"忠实原文",又谈何容易?今人不识古人,是  相似文献   

7.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指百姓的意思.而民生新闻是有关百姓的新闻,这也符合当前的新闻报道"三贴近"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说说Money     
前两年网上有个题为"当今中国十大流行恶习排行榜"的帖子,其中第八大恶习是所谓中英文夹杂的"新洋泾浜",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  相似文献   

9.
近日接到一出版同仁来电,询问关于图书"续集""同人文"的相关版权问题.这里的"续集"是指非原作者所写的后续文字,而关于"同人文"众多说法不一,记者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所谓"同人文",就是"同人之名以为文",即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环境里,以此表达新的思想感情,揭示新的道理.正因为它"同人不同文",一部原创作品往往可以有无数篇同人文,作品的生命力就再次得到延展.  相似文献   

10.
从事电视新闻拍摄多年的老记者有句"行话":新闻拍摄主要就是"玩镜头",只要镜头拍好了,一条"好新闻"就成了一半了。这里所说的"镜头",其实就是新闻画面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构图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新闻来说的重要性,所谓同一条新闻,不同的记者会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而获得的报道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笔者是新闻记者出身,对稍纵即逝的新闻拍摄,尤其是角度的抓取很有感触。一个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后,不单单是一个"机器架子",机械地进行简单的拍摄,  相似文献   

11.
正都说民国时期"大师云集",然而彼时真正被大家尊为"大师"的还真不多,若有者,章太炎先生大概可算上一位。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的朴学大师。所谓朴学,即上古朴质之学也,后泛指为儒家经学。梁启超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也就是说,传统之经学,到了章太炎这里基本可以"观止"矣。而且,章太炎学问之大,几乎是当时一批新旧学者人所佩服的,旧学  相似文献   

12.
八月初,北国边城满洲里(内蒙古),天蓝、云白、草绿,房舍五彩缤纷,中俄蒙三国风情交汇,一派宜人风光.在这里,我"见"到了特派记者瞿秋白. 所谓"见",是在国门旁边的红色旅游展厅里参观了"瞿秋白生平图片展".这个名叫<书生领袖瞿秋白>的展览,重点介绍了上个世纪初21岁的瞿秋白是如何以<晨报>特派记者身份,经由满洲里赴苏采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14.
美国艾美加公司(IomegaCorporation)推出新潮设计的ZIP250MBUSB驱动器,方便PC及Mao电脑用户备份大型重要文件,并提供了信息安全的天堂。艾美加公司以开发便携式智能存储设备闻名,此次推出的新型驱动器采用超薄的流线型设计,扩展功能强大,在中国的市场零售价约为人民币1980元,配备PCMCIA卡的Zip250MBUSB/PCMCIA驱动器套装则以人民币2580元的建议零售价发售。Zip250MBUSB驱动器具有如下优点:·迎合潮流的新颖外型:前卫的深蓝色金属机箱,内藏最先进的技术,宽度只比盘片略大一些,重量不足500克。·易于使用:USB…  相似文献   

15.
闲谈,时有媒体老总发牢骚:上级 管得严,整天打招呼,自已挨批写检查,比小学生还苦;有些媒体的记者则埋怨:自己跑的"口"的领导更厉害,送审的稿子,该改的他不该,不该改的地方他全给该了.这里所谓"上级"、"领导",大家都明白,说的是比媒体级别更高、权势更大的党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6.
正"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  相似文献   

17.
电子档案著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的"电子档案",通常是指"由档案部门接收、保存和管理的电子文件",而所谓的"著录",根据现代档案著录的定义,则是指"是通过捕获、核对、分析和组织有助于确认档案及说明其上下文和产生该档案的文件系统的各种信息这一过程,形成对所描述单位及其构成部分的准确表述"①.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当前,"三农"新闻报道面临着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报业战略转型已实施多年了,经过这几年的试水、磕碰、激荡,当前在转型的模式(或路径)的选择上,呈现出三种主要形态:第一种称之为"坚守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纸转型,就是利用网络来巩固和壮大现有的报纸;第二种称之为"多元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纸转型,就是发布渠道由单一的纸质媒体向多元的全媒体方向转变;第三种称之为"融入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纸转型,就是报业要拥抱互联网并逐步实现互联网化。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4,(S5):76-77
<正>"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就是指百姓的生存状态的意思。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与百姓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档案,其直接触及人民群众的相关利益。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资源环境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因民生档案具有重要的原始性、基础性、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