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至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练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有的同学在翻书,有的同学低头不语,就是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意愿;偶尔个别学生抬头看一眼教师,目光和教师短暂的接触之后,  相似文献   

2.
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的教师仍旧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有的教师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材难度和学生学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停留在形式上;有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当,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降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重点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龙莲明 《现代语文》2013,(10):74-75
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起来没有味道。据我观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的语文教师没有注重寓教学于美育之中,没有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能具有的那些宝藏。"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花花 《教师》2010,(29):76-76
朗读水平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既不会读,而且在课堂上也不想读,不愿读。尤其是语文成绩较差的同学更是读不对、读不通;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则感觉语文似乎就是读、讲、听、写,教学形式单调,因此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尽管教师上课激情四溢,但学生仍无动于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朗读指导,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可能都知道问题设计的重要,可在设计具体问题时常常存在着质量偏低的情况。有的问题设计浅显, 无需开动脑筋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不知从何人手;有的问题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有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与文本缺乏联系;有的过于直白,让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语教学,教师还是习惯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过程。这些问题有的是唱答式,由学生集体回答“对”与“错”;有的是猜谜式,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准备好的答案方算对,而且大多数问题缺乏启发性。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实际上是表演,学生是配合,有的学生甚至一直是听众。这种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活动积极,其实,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依然会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场面。例如,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经常发言的只是少部分学生;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因表达不准确而被其他学生抢先回答了,再加上教师肯定不够,使得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习不再积极;等等。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不善于运用有效对话进行教学。"对话"作为一种核心理念,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师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怎样在小学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可能都知道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可在设计具体的问题时却存在着提问的质量偏低的问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浅显,学生无需开动脑筋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有的问题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有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与文本缺乏联系;有的问题过于直白.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等等。结果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和一些学生开了一次有关语文教学的座谈会.座谈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及见解,结果很让笔者吃惊,对于你喜欢语文这个问题.五位学生,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有两位学生回答一般.其他两位回答无所谓。笔者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都回答说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新疆教育》2012,(13):226-226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如今教师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有的同学或是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地预习呢?  相似文献   

12.
赵培富 《云南教育》2001,(10):31-32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因为片面认识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把简单的一问一答视为启发式教学,所以抓了芝麻,放了西瓜。请看下面五年级语文——《火烧云》课堂教学片断纪实:   师:“请打开书,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   师:“什么是火烧云 ?请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生:“不对。应该是这一句:‘天空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师:“同意第一个同学的举手。” (3名 )   师:“同意第二个同学的举手。 (很多同学 )…  相似文献   

13.
桑猛 《现代语文》2013,(10):92-93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了解学生具体学情,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对突出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有良好作用。如何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来提高课堂效果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复杂就是太过僵化,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探究式的问题,没有学生之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五、六年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噤若寒蝉”。于是,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独白”。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沉默者”课堂沉默有四种类型: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甚至理解较深刻,但羞于回答;有的同学没有求知欲望,懒得回答;有的同学信心不足,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回答;有的因为某种原因与老师存在敌对的心理,故意不答。  相似文献   

15.
李文瀚 《考试周刊》2012,(64):27-27
从笔者所在农村中学及周边学校的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厌学的情绪越来越浓.教师的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语文教学的成绩低位徘徊,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首要策略。一、学生厌学现状及其主要原因从笔者观察来看,不少学生厌学。早读不想读,若不是老师监督,读书的声音小而慢,或者干脆不读,有的学生即使老师提醒也不读。上课不想听,课堂上不少学生不是发呆,就是想办法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不想做,课后作业总是十几个同学不交。或者交上来的作业几乎全是抄袭。课外阅读更不必谈,暑假按要求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结果只有四个同学进行了阅读,而且不是指定的阅读书籍。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厌学的情况,笔者还特意做了一次调查试验。  相似文献   

16.
哈佛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这也是目前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所要体现的重点教育教学理念。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总觉得在课堂上没有问题可提,只是盲从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去回答一些问题。而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时,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很好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的恰恰就是写作文.有的同学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同学说没东西可写,有的同学说不懂怎样写,有的同学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总之,大家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高中语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展示课上,我被邀请做评委,听了七节课,点评时我把我的观点概括成三个“终于没有”。就是终于没有听到语文教师让学生说出文章里写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话,终于没有看到语文教师请班级所谓朗诵最好的学生起来朗读,终于没有出现只请语文课代表或班长出来回答问题的场面。因为在一般的公开课中,在更多的地方,在更多的语文教师那里,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这三句话应该是教学的流行语,是教师们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性提问模式。三种提问内容看起来有一定的技巧性,实际上充满了老课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学生做作文,教师批作文,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好象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记得在我们全家下放在农村里的时候,一些老年人经常来找我爱人(她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写家信。我爱人问他们:村上有的是高中毕业生,为什么不去找他们写信?回答是:那些高中生就是不会替人家写信。的确如此,有的高中生的父母也来找我们写信。今天看来,这不能不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失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问题,即在教学中,虽然教师讲得很卖力,但是学生并没有学到东西。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并不热衷于学习知识,也就是学习兴趣不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地利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组织教学活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