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2.
“三农”报道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地方党报,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报,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和地缘条件的制约,办报理念陈旧,宣传手段落后传统,对“三农”报道强调的多,但抓落实不力,认识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热与冷的表现 1.宣传主体方面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在现实的“三农”问题报道中,农民的这种主体地位被冷漠淡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要搞好“三农”报道,首先要面向实际,走进农村,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什么问题,存在什么矛盾?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当前“三农”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地市党报不能不时时刻刻加以思考和调研。只有善于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全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看,才能明确“三农”报道的方向,从而组织策划和写出有力度、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三农”报道来。  相似文献   

6.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琼 《新闻前哨》2010,(6):100-101
县级电视台是处在广播电视产业链末端,最贴近“三农”的媒体,其节目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是最容易被农民接受,因此,县级电视台在宣传“三农”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受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问题的制约,“三农”宣传工作的开展并不尽人意。县级电视台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三农”报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随着去、今两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党报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热起来。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以致有不少不太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记者在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误区。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质量的“三农”问题报道来,就应系统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努力成为对“三农”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深入思考的专家,准确反映“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最广阔的农村,投向最基层的农民,“三农”报道成为近几年来媒体宣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综观众多的“三农”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和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话套话多、贴近性差等问题。笔者以为。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使之更多地体现出“农味”.这是搞好涉农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应如何做好“三农”问题报道?笔试图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报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大同日报社农村部记者坚持走向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着眼“三农”大背景,本着“深入农民心、写好农家事”的要求,不断探索“三农”报道的采写规律。  相似文献   

12.
如今,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现实问题之一。作为一个媒体人,尤其是从事党报新闻工作的一名记者,重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非过时。相反,观照时下的一些轻视“三农”报道的现象,或者说,在新的形势下,不适应变化着的“三农”新现象,该如何重视与把握这一时代命题的新要求新方向,是检验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尺码。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茂峰 《新闻世界》2004,(9):43-43,63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好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蚌埠日报》及时开辟了“聚焦三农,力促增收”、“小康路上领头雁”等直接反映“三农”的专栏。为了使“三农”的报道更深入扎实,可见可感.蚌埠日报社总编缉刘学海亲自策划了“春耕见闻”栏目,在为期12天的采访中,我与农民同  相似文献   

15.
地方级党报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每年都占据大量的版面,现实中农民接触最多的报纸就是地市级党报,山东日照虽是个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但城市化程度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所以我们对“三农”问题历来关注。2001年,日照日报相继推出了“聚焦农民增收”、“增收亮点”专栏,通过一件  相似文献   

16.
邱扬清 《新闻前哨》2022,(22):40-41
做好“三农”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舆论引导支持,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对《山东三农新闻联播》报道宣传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为“三农”工作的宣传以及舆论引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山西经济日报也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采的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尤其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地关注。同时在报道形式上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要求记者力争做到:“老百姓的语言+专家的看法+小说家的写法”,收到了受众很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18.
严志成 《传媒观察》2006,(10):58-5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人类学视野中,人已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一性而存在,而这也是我们讨论“三农”问题这一中国历史性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相似文献   

19.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20.
“关注舆情动态,反映百姓心声”是我国新闻工作尤其是党报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体看,我们的媒体主要是各级党报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一些报纸上“领导活动多、会议报道多;新闻信息少、群众视角少”的现象依然存在。新闻媒体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反映现实生活、没有反映百姓的心声、没有报道社会现实,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的舆论引导力量就会削弱。最新改版的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注重满足主流读者的需求,始终将引导社会舆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法和创新的报道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