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古资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固原地区就有人类的繁衍和生息,并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按其不同特点和时间先后,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菜园遗存和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考古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发现,处于大致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几种考古学文化之间往往有许多共性。如山东地区的“北辛类型”文化,河南、河北地区的“磁山—裴李岗文化”,陕西地区的“老官台文化”,甘肃地区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所体现出的共同特征。比上述文化晚一些的“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又包括了若干个类型)”等等也都表现出了一些文化因素上的共性。这些文化的分布,从黄河下游到黄河上游绵延数千公里。人们对于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文化面貌上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和时代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相比较,认为通江擂鼓寨遗址和巴中月亮岩遗址受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影响较大,绵阳边堆山遗址受宝墩文化影响较大,广元张家坡遗址、邓家坪遗址则受到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在川东北地区的分布大致以嘉陵江为界。  相似文献   

4.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5.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戎是一支先秦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重要部族,在历史文献中屡次出现.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文献角度对山戎的称谓、地望、族属、分布及源流等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成果异常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燕山山麓及河北北部地区发现了众多山戎考古文化,考古工作者以及地方史学者在山戎文化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许多山戎文化面貌被揭示出来.文章主要从山戎的称谓,分布的地理环境、山戎的源流和考古学文化三个层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上的豫东地区是个重要的古文化分布区,从地理范围上主要指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和安徽省西北部。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之前的商族部落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与夏文化基本一致。近年来,豫东地区田野考古也有较大收获,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现较为丰富的先商文化遗存,豫东东部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中也包含有先商文化的因素以及少量先商文化的遗物,这些都为探索豫东地区的先商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解决商族的起源问题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说明我国境内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遗址约有九十个左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约有六千处之多.图中所列大都是有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地方曾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化石,即北京人;在这里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化石,即山顶洞人.图上的萨拉乌苏和水洞沟,即一般所说的河套人遗址.许家窑人化石及其文化是一九七六年在山西阳高发现的;大荔人头盖骨化石及其文化是一九七八年在陕西发现的;安徽和县的猿人头骨化石是一九八○年发现的.内蒙古札赉诺尔有人骨化石发现,或将其归入中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也叫做甘肃仰韶文化,时代晚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或称青莲岗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中部、南部,江苏北部.龙山文化可分为陕西、河南、山东等几个类型或系统;山东龙山文化又称为典型龙山文化,有铜器发现,已进入阶级社会.东北、内蒙、新疆以及西藏聂拉木等地普遍发现细石器,其特征与华北发现的细石器有明显的一致性.台湾省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左镇人是从祖国大陆迁移去;台湾省的新石器文化与祖国大陆沿海各省基本上是同一系统.  相似文献   

9.
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广泛分布,鲁西的北辛文化与磁山文化中后期重合,直接影响了后冈一期文化的崛起。后冈一期文化是东夷文化,在与西来的半坡文化碰撞中退居到雷泽东部地区。庙底沟文化与后冈后期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融合,成长溶入河南龙山文化,而退居山东地区的后冈文化受庙底沟文化影响,发展为大汶口文化,最后成长为山东龙山文化。从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可发现这一变化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0.
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涵盖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高校应巧妙地挖掘利用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实现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河东盐池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食盐产区,所产食盐销往山西、河南和陕西的一百多个州县。通过河东盐的销售,山西地区相对于河南、陕西形成了地区间的"贸易顺差",由此导致白银长期流入山西,山西地区的白银存量持续增加。白银流入促进了明清山西的经济发展,也是明清晋商辉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济文化的文化地理大道。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地位,无论古今,都具有无限丰富和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洛地区生动的黄帝传说,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河洛地区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和文化旅游的圣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和人民群众获得历史知识及增强爱国热情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运用舞蹈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部以晋商为主题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山西晋商大院生活的兴衰历程.本文以文献资料及当地走访调查为基础,从舞剧《一把酸枣》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舞剧中舞蹈、音乐、服装、舞美方面体现的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分析,展现了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呼吁人们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使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与西方文化相并立的一座高原。黄河贯流古代中国,秦岭将古代中国分为南北,山西高原将古代中国分为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现实发展相结合,造就了山西文化小高原,使山西文化高原具有阳刚、桥梁和独立几个特点,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而言,山西文化高原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高合成性景点,山西高原曾经演绎过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心灵文化等厚重、博大、细腻、壮观,充满了神奇的文化魅力,看历史中国必看山西。  相似文献   

18.
论炎黄时代河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史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代。河洛地区指以洛阳为中心 ,西至潼关、华阴 ,东至荥阳、郑州 ,南至汝颍 ,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炎黄时代河洛地区已有了先进的农业经济、发达的文化艺术 ,在经济文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率先开始了由部落社会到原始国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少典、有蟜氏则是炎帝、黄帝的先祖。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氏部族间的关系及其居住地望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诸多历史文献证明,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部族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0.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