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从1980年开始,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指导课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上,通过对读物内容的扼要介绍,或朗读读物部分精彩的段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同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2.
首先,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弥补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的不足,运用新学的知识去阅读课外读物,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训练重点的健康的作品。 其次,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1.推荐课。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介绍读物的大概内容和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活动课。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朗读比赛。3.交流课。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让他们根据读物的内容,交流感受。 第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摘录法。…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课外书籍,逐步形成读书能力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新型课型,可分为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等。"阅读推荐课"是重要的课型之一。在阅读推荐课上,我们常常缺乏对"度"的把握,或从小处着眼,内容过细;或缺乏创新,模式过僵;或学法指导痕迹过重;或初步感知要求过高……导致了课堂"情趣"的缺失,使课堂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王丽 《英语教师》2023,(8):40-43
介绍导读课和整本书阅读。结合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认真的重要性》,探索导读课教学。认为导读课教学应分五个步骤进行:封面激趣阅读,形成阅读期待;阅读剧本片段,感受体裁特点;主要人物登场,输入背景信息;阅读精彩部分,感受剧本冲突;开展人物评价,探究主题意义。提出导读课教学要关注对兴趣、思维和主题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亲近书1.卖关子。猜猜故事的结局、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等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执教《小女巫》推荐课,通过看画面猜情节,读故事猜结尾,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本书。最后,在"我今天就去买。""哇,这本书一定很好看!"的声音中拉开了阅读的序幕。2.大声为学生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他们还没有获得一定的识字量,还不能完全进入自主阅读阶段时,为他们大声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晨间、午后,我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尽管精彩,但毕竟有限,并不能真正满足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面,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只有科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7.
薛萍 《小学生》2013,(8):53-53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也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切实保证学生阅读的量,《盐城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要求》和《阜宁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课外阅读课已经上了我们各学校的课程表,课外阅读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课外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保证  相似文献   

8.
龚祖金 《教师》2014,(28):27-28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榜样激励,调动学生阅读动机;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品味精彩,分享学生阅读体验等策略来有效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学生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对自身的成长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现如今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阅读方法,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朱丹丹 《小学生》2023,(6):154-156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让学生尽可能多读书、读好书。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打下良好阅读基础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多途径展开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引导,使学生在拓展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习得更多的阅读方法,读出更多精彩。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载体,是语文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的继续和延伸。它能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视野,营造阅读氛围,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可以透过知识的窗口,间接地了解社会,走向社会,领悟语言的魅力,探寻知识的奥秘,从阅读中学习,从学习中提高,真正体味阅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春莲 《成才之路》2009,(11):78-79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例如拿出《一千零一夜》一书,并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会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相似文献   

13.
展开内容丰富精彩的活动,是为了激起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为了激起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需求,只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兴趣的培养,就能起到作用。本文从以下方面来展开论述:一是言传身教,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慎推读物,净化学生阅读兴趣。三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四是成果激励,保持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外阅读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现实中的课外阅读不容乐观。为此,我们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留给阅读时间;激发阅读兴趣;推荐读物;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设定指向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阅读对象,即作品;阅读主体,即学生;阅读情境,场景;阅读话题,支架;阅读引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共读,建立话语环境;话题,寻求对话支点;分享,提升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语文的关键一步。阅读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眼睛获取信息。如果仅仅凭"万人一本"的语文书,靠"千人一课"的语文课来获取信息,是定然不够的,也是难以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就得先学做好一个"杂家",打破课本、课堂的局限,变语文阅读的封闭性为社会化、生活化的课外阅读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的课外阅读",具体是指教育部或其他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编著的要求必修的教科书之外的阅读,能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理解、摘录、概括、总结、评价、赏析、设疑、答问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明确要求,但仅靠课内阅读很难达成阅读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课外阅读,并提出了课上课下同步阅读,达成课上课下阅读的联动,以此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文章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谈中文系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研究发现,中文系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文学课的不尽人意是其中一大原因.为此给出中文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意见,首先是中文系的文学课及文学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改革,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1.培养学生的五个习惯。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走边诵。"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好习惯,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根据课本的要求将之改为查工具书或资料;思考文本中的疑点、重点、特点;画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边走边读是针对"阅读生活"提出来的,生活即书本,平时多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就会学到很多的生存本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量必须达到150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