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1)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统称。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它们又被称为自然天体;在宇宙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宇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许多学生由于对这类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 ,致使答题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现象。为帮助学生在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此类概念 ,现将高中地理中 ,一些学生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较如下 :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 ,是宇宙间各种物质实体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 ,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2 .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小块和尘粒统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  相似文献   

3.
一、节外生"新"枝,培养学生情感 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借助图表资料,通过师生互动,先后让学生知道了宇宙中的天体类别,理解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关系,掌握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还理解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又让学生理解了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等.照理讲,任务已经完成,不必"节外生枝"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奥地利工程师汉斯·海尔维加曾对宇宙的生成提出了一个“冰宇宙论”的奇谈怪论,即认为宇宙是由冰块聚合而成。按他的理论,宇宙永远是光明与黑暗、火焰与冰块斗争的场所。在很久以前,存在一个比现在太阳大几百万倍的高温天体。有一天,该天体与由冰构造的其它天体碰撞,发生了大规模的水蒸气爆炸。爆炸的结果是,构成天体的大部分物质飞散,冰的碎片受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本节内容的呈现是由正文、三个阅读(探索宇宙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探索宇宙中的生命)和三个活动(光年观察月相行星基本数据)构成,教材图文并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6,(19):40-41
白日以这小小地球的喧扰,淹没了整个宇宙的沉默.——泰戈尔 星系常被称作“岛宇宙”.人们曾以为银河系便是宇宙的全部,当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原本被当作是星云的星系认定是另外的“银河系”后,这些分布在各处、由无数恒星构成的天体,便被人们比作了漂浮在茫茫宇宙中像小岛一样的“岛宇宙”.  相似文献   

7.
一、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总星系(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河外星系(数10亿个)银河系{恒星世界(2000多亿颗)太阳系{其它行星系统地月系{地球月球1.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天体系统层次(2)太阳系中的地球2.课标要求:“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公转及其联系普通的行星特殊的行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类地行星的结构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特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概念能量来源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提供…  相似文献   

8.
哈勃     
哈勃的发现哈勃是20世纪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他利用天文设备观测,发现离地球很远的天体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因此他认为这些天体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由此他推测整个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哈勃常数根据自己的观测,哈勃得到一个结论:远处天体远离地球的速度和它们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这个公式中还有一个哈勃常数,这个常数对于研究宇宙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从这个常数可以推导出宇宙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哈勃     
哈勃的发现哈勃是20世纪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他利用天文设备观测,发现离地球很远的天体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因此他认为这些天体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由此他推测整个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核能和热力学的分析,提出了在物质结构中,自宇宙演化之初就存储了能量.并建立了元能量、元能量系统及其演化模型.通过对元能量系统演化的分析,对耗散结构和相关热力学概念作了梳理及系统定位;提出了用"能级"和"能量梯度",对耗散结构的能量交换进行度量;在元能量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有源"与"无源"构成;提出了现生物"演化悖论"的不合理性;物质结构中的元能量是宇宙演化的动力源,此能量的释放,推动了宇宙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刘霞 《中学生英语》2013,(Z2):18-22
一、话题导读温家宝总理曾赋诗《仰望星空》,他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天文学(Astronomy)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的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就让  相似文献   

12.
宇宙是什么     
宇宙指的是自然界一切物质(特别是天体)的总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宇宙的概念包括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含意。古人云:“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 茫茫宇宙,人类对它认识了多少呢?人们最先了解的是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九大行星、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九大行星则绕着太阳转  相似文献   

13.
地理     
《地理基础知识》1.了解天体、天体系统、恒星、行星、卫星、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2.掌握关于地球大小的基本数字,理解并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3.掌握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等概念,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作文》2023,(Z2):91-92
<正>浩瀚的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会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其中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构成的。什么是行星呢?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提出的行星定义是,有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有足够的质量使自身的引力超过物质的刚体力,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08,(12):44-45
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中央不动,日、月、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提出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围绕太阳运动。而后,布鲁诺继承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记忆关键调:"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是无限的/伽利略/行星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天文学发现天体演化时得到双星系统是一种普遍现象.基于此,用大型计算机模拟的宇宙演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非常类似太极图的结构.并且,更大的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的形状也完全类似太极图.结合老庄哲学,"混沌"应相应于"道"和"太极".如此<易经>与现代科学是完全一致的.同时,我们提出一种简单的九宫八卦五行图,它可以统一易学中的许多图,且可以发展为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学生》2005,(20):76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8.
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本真存在方式的显现.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而海德格尔干脆认为,语言符号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存在之家,是文化传统的水库.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他所说的能指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能指所表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体(包括宇宙中多种形式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产生于人们开始将光谱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应用于天文学研究的19世纪中叶,而在20世纪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诺贝尔物理奖共6次对10人,授予这个令人神往的物理学科.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人们遵循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波浪式前进运动的规律,逐步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揭示客观规律,逼近真理。而假说是这一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 1.以太概念的诞生及其历史背景。以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天体间一定充满有某种媒质。雷内·笛卡尔1644年发表的《哲学原理》中引用了以太的概念,首先提出了“以太”的假说,他认为“虚空”是不可能存在的,真空不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稀薄的看不见的物质。他在书中这样描述:“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一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