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环境的刺激,作用于个体,引起知觉,并在大脑中对它进行评价、比较。如果能满足于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环境的刺激,作用于个体,引起知觉,并在大脑中对它进行评价、比较.如果能满足于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情感教育过程中的几对矛盾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强调了健康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是情感唤醒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挫败都会唤醒个体的消极情感。长期处在消极情感状态下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情感,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和教师应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对小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行适当调控,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 情感冲突往往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起到催化的作用。因此一些心理专家在分析暴力事件这一问题时就指出:“情感是个体对周围事物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体验和评价,一种特殊的反映。也就是以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那么当需要受阻时,便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就会使集体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攻击机制就会在这里产生。”情绪调控产生障碍,失去驾驭自我能力,即可导致冲动性暴力和攻击行为的产生。 社会的迅速变迁,使我们的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其内心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冲突。目前学生最主要的情感冲突可以  相似文献   

8.
所谓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即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情绪、情感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表现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程度高,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占优势。这种占优势的积极的心理气氛一旦形成,反过来又会对个体心理产生如下的作用:一是自发性。个体在一定的群体心理气氛下,尤其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会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情绪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一…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同学,他们的智力  相似文献   

10.
马腾 《学周刊C版》2014,(3):106-106
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路玲 《河北教育》2007,(9):31-32
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表明,移情能力与个体的道德品质之间具有高相关性,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人际技能,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创设交往情境,提高对他人表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并使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非常有效措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们…  相似文献   

14.
张爱华 《农村教育》2007,(11):59-60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强调了健康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情感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尝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于情感和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原动力,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  相似文献   

16.
郭绍磊 《现代教育》2011,(Z2):43-43
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是决定一个人追求目标、选择利益、情感和行为最核心的意识观念。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在社会群体中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和人格魅力。所以,价值观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并能通过影响个体、组织或群体的行为,影响个体和组织或群体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17.
道德失调是指个体在道德情境下,当其认知、情感或者行为与道德准则产生矛盾时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负性情绪的过程。损人情境是一种道德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做出了违背道德准则的不道德行为,个体也会因为其行为与道德准则相悖而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周素琼 《新疆教育》2013,(12):51-52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晴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1创设“情景”,促进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总是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离开外界的环境,人将失去他自身的成长、发展的“土壤”。在充满欢乐气氛的情景中,人就会产生快乐高兴的情感,而在充满忧伤气氛的情景中,人同样会产生悲伤的情感。教师要善于营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的具体情景或氛围,景又有情,情中孕景,寓情于景,以景激情,由此激发、  相似文献   

19.
在线教育获得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在线学习环境下师范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师范生的人际关系质量、情感健康和从师素质至关重要。研究以某省级师范院校889名师范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个体和专业两个层次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以及层次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在个体层面,在线学习环境归属感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最大,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次之;(2)在专业层面,同伴关系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最大,在线学习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机会次之,师生关系的影响程度最小;(3)专业层面因素会通过个体层面因素的中介作用对社会情感能力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情感流失之必然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文本(声乐作品)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情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而言,在不同个体A和B之间存在着基于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情感差异,这种差异如果体现在A与B的传递中,则表现为情感的减少或情感的丰富(这一现象另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