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云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又是我国老一辈地质教育家,他1914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留校任教,1937—1952年任地质学系主任,对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5年是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谨概略地记述孙先生在北大读书、执教、治学、办系等情形,以表达我们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2007,(8):57-59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至2005年1月,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任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曾当选为第四届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2日,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80周年庆祝会于伯苓楼举行,近200名代表参加了庆祝活动。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门,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曾为历史班授课。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蒋廷黻任系主任。抗战期间,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历史系并入西南联大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北京大学秘书长兼史学系主任郑天挺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入南开,南开历史学科进入空前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历史学科焕发了勃勃生机。2000年10…  相似文献   

4.
刘唤群教授     
刘唤群教授刘唤群,男,1937年12月生。系河北省获鹿县人。汉族。1955年在获鹿县政府参加工作。1960年入南开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后调入国防科委第九研究设计院任翻译秘书。1973年调入河北师范大学夕I一语系任教。曾任讲师、...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  相似文献   

6.
漆侠先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大历史系,194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旋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自1953年至今,任教于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大、河北大学。现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顾问(原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史、宋江夏…  相似文献   

7.
苑天舒: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现北大方正)任区域销售经理。1991年创办北京大学新北高公司。2000年起: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北大新北高教育集团董事长2004年起任北京自修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8.
当代史学大师范文澜的早期革命生涯与学术生涯都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范文澜1917年在北京大学文科毕业。1922年来天津,在南开中学和大学任教。1925年起专任大学教职。这年,在天津投入“五卅”爱国运动,参加群众游行活动。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南开大学学生支部书记。当时,教员中还没有支部,他实际是被任为天津南开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张景钺植物学家,原籍江苏武进县.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在高等学校任教多年,长期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4,(6):F002-F002
李喜所,河北涉县人,生于1946年,197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任讲师,1985年任副教授,1990年破格晋升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兼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申葆嘉 教授     
申葆嘉,1924年生,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外贸部工作。1980年应邀到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参加旅游学系建系工作。主张应在社会科学范畴内从事旅游教育和研究工作,认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旅游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长期从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钟哲明,又名新民、哲民,笔名有金重、春阳等,1932年6月生,湖南武冈人,苗族。北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1952年起在北大任教。1958年参加劳动锻炼,任北大第一批下放干部工作组组员、代组长。1960年任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兼北大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副主任。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历任常务副院长、院长,北大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理事,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主持国家社科研究重大项目,有…  相似文献   

13.
学术人物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F0003-F0003
杨国学,男,1948年生于甘肃酒泉,1967年参加工作。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师大中系,1982年春毕业(获学士学位)后任教河西学院(原张掖师专),曾任中系教授、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兼河西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武夷学院(筹)和河西学院中系教授、武夷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福建省学学会理事、福建省海峡化研究会理事、全国《西游记》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生》2011,(12):2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主任。1924年起,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  相似文献   

15.
吴孟复教授,原名常焘,以字行,号山萝。安徽庐江人。193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4年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旋任暨南大学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任教于安徽师范学院,继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并受聘于阜阳师范学院,任中  相似文献   

16.
<正>龚书铎先生是福建省泉州市人,1929年3月生。1947年入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现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50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7.
阙端麟  1 92 8年 5月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 1 95 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机系 ,毕业后留校任教。1 95 3年调浙江大学工作 ,1 984~ 1 988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学专业学会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半导体学科评审组组长 ,国务院第二、三届学位委员会非金属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协主席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阙端麟院士是我国最早开展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学者之一 ,1 95 4年就着手研究温差电半导体材料 ,并制成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8.
刘文修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多年来致力于比较教育和教育管理的研究 ,在我国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曾任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和河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顾问、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刘文修教授 1 91 2年 9月出生于河北行唐 ,1 92 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 931~ 1 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 ,曾在中学、师范、师专、师范学院任教师、讲师、副教授等职。1 94 7年赴美留学 ,先入亚利桑纳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1 94 8年回国 ,先后任教于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06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入文学院,1914年获硕士学位。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又任北大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31年春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5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评议会评议员。1946年就任北大校长。1949年离沪赴美。其间曾先后于1952年和1954年返回台湾讲学,并出席“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1958年离美返台,定居于台北,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复校,合称西南联合大学。集中了一些名教授,对教育有深远的影响。我是在北大读完了史学系二年级,又在联大读毕业的。毕业后,在昆明任教。课余时间,有时还去母校听教授讲课,所以对一些教授有较多认识。介绍他们的事迹,当是很有意义的。郑天挺先生,字毅生,福建长乐人。原北京大学秘书长兼文、史两系教授。先生是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