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模块课程是一种形式灵活、独立性强、结构相对松散的小型化课程。相对于传统的单元式课程,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适应时代变迁和地域差异。模块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带来了课程内容的重组,也必然影响到相应的课程实践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模块主题的呈现策略,加强学生选课指导与课程评价,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真实体验,谨防陷入“为模块化而模块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10月起,根据自治区课改项目组的安排,长庆银川高级中学“学校课程编排与学生选课指导”课题组,进行了“学校课程编排与学生选课指导”的全过程实验,编写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了两次学生模拟选课,并且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断创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1.柔性化 课程体系由3个模块构成,即必修课模块、限选课模块、任选课模块?必修课模块是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有12门左右。限选课模块是按照规定要求选修的深化、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我校的限选课模块有若干组,每组有5-6门课程.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限选课模块,就选择了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任选课模块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实施模块课程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模块课程中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选修模块内部各具体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课程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随机进入模块、循序进入模块和混合型组织三类。实施模块课程要认真研究模块主题的呈现策略,加强学生选课指导与课程评价,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真实体验,切忌为模块化而模块化。  相似文献   

5.
按照模块课程中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选修模块内部各具体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课程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随机进入模块、循序进入模块和混合型组织三类.实施模块课程要认真研究模块主题的呈现策略,加强学生选课指导与课程评价,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真实体验,切忌为模块化而模块化.  相似文献   

6.
正选课管理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它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时间,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课程模块以课程为构成要素,是围绕某一特定知识范畴或领域而结构起来的课程群,它为选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课程模块内的所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选课工作能否顺利举行的重要条件。[1]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课程模块下的选课管理进行改革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弹性选课需要依托适于选课的模块化课程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源自于不同的课程形态,并反映其课程观念.不同的课程,对弹性选课有不同的影响.发达国家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选修课的诞生与演变,均说明了课程形态及其观念对选修课设置的影响和制约.源自于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的多种职教课程模式,引发了我国职教界对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的深层次思考.弹性选课需要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多元整合型课程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两个阶段均采用了模块式设计,适于弹性选课,并已在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相似文献   

8.
弹性选课需要依托适于选课的模块化课程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源自于不同的课程形态,并反映其课程观念。不同的课程,对弹性选课有不同的影响。发达国家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选修课的诞生与演变,均说明了课程形态及其观念对选修课设置的影响和制约。源自于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的多种职教课程模式,引发了我国职教界对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的深层次思考。弹性选课需要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多元整合型课程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两个阶段均采用了模块式设计,适于弹性选课,并已在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毋用置疑。目前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一样,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企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的调查分析,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目标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课程设置的编排形式应为:语言模块+专业模块+综合实训模块。  相似文献   

10.
弹性选课是职业教育落实国务院批转的《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实施弹性选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以及相应的手段。课程结构模块化并使用学分制,是推行弹性选课的必要条件。集群式模块课程(宽基础、活模块)(以下简称KH模式)的模块化结构,有利于学分制的使用,实施弹性选课是KH模式的重要设计思想。一、弹性选课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及其使用的课程模式,必须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要,既是职业教育应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素养的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设计的现代化,与其相适应的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和方法应具有预期的内在特色,包括同具体学习目标的联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供机遇和有益的评估方式。“2061计划”将课程设计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强调革新课程设计框架,包括课程价值取向的建构、课程内容的统整、课程时间安排和类别设置、课程实施的多重变量的关注以及课程板块的组合等描述,旨在为研究者、实践者在基于科学素养的课程系统内提供借鉴和新思路,对面向新时代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素质课程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影响新课改的另一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课程意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创造空间。但是新课改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很多人士都在探讨影响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因素,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师水平、学校管理等等,而现阶段社会上各类补习学校,无疑已影响着新课改顺利进行。这类学校教学目标单一,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如果能尽快排除这一影响因素,将大大加快新课改的速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现行课程设置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阐述了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结合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经验,指出随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实施,各院校结合《课程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大学英语教学能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英国“课程2000”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新课程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从2001年开始酝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此期间,我国课程界急需他山攻玉之石。本文力图通过探析英国始于2000年9月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掏取有益之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课程体系改革应当适应市场需求,打破传统模式.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建设性地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构建"实践+就业"、"理论+深造"、"社会+创业"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六部分:公共基础课、理论必修课、理论选修课、实践必修课、实践选修课和(就业、考研、创业)指导课.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德国中小学课程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揭示了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课程的宽泛性;加强有关欧洲教育;重视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化;加强作为思想方面的价值观的教育。并提出几点启示:优化课程结构;注意课程衔接;充实课程内容;重视潜在课程;加强个别化课程。  相似文献   

1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突出"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建立"课内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综合实践"的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对办好本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传统课程改革不同,目前在我国兴起的新课程改革,其重要理念是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为此,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对其在课程决策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敏感性、批判性、反思性意识。当前,教师有三种课程意识形态,即天真意识、惯性意识与批判意识。为唤醒教师课程意识,必须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并通过叙事、合作传记、价值之思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