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8页苯甲酸的重结晶操作如下:将粗苯甲酸1g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5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短颈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只100mL烧杯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乙醇是易溶于水的,那么当乙醇遇到小水滴时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实验现象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小水滴竟然被乙醇赶走了。(1)实验仪器与药品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白色铝箔纸,固体碱性品红,乙醇,蒸馏水,滴管,两只烧杯,药匙,玻璃棒。(2)实验步骤①向一只烧杯内加入少量固体碱性品红,然后加入20mL水,搅拌使其溶解得到红色的溶液。  相似文献   

3.
准备15mL的鸡血,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使血液不凝固。将血液分成两份,一份倒入大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目的是扩大血液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机会),10min后血液变成鲜红色移入试管1,将另一份血液移入同样大的试管2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定性测定溶液是否显碱性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这是因为其显示出的红色易于观察。但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酚酞指示剂显示出的红色没过一会儿又慢慢消失了。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将一小颗粒钠置于滴有酚酞的盛20mL 水的小烧杯中,钠在水面上迅速与水反应,酚酞与产生的 NaOH 作用显示出来的红色随钠的游动而在水面下延伸着。反应完后没过多久,其溶液的红色渐渐褪去了。再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的定量分析实验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验证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往往再反滴一滴 NaOH 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一册对该实验是这样描述的: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相似文献   

6.
一、干燥管妙用(一)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取二支干燥的干燥管,细口处用橡皮胶管连接,胶管中间放入一颗酸式滴定管中的小玻璃球。然后,按图1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一只干燥管的尾部和另一只干燥管的颈部相齐平。取烧杯一只加入蒸馏水半烧杯,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片刻,自然冷却后,取出一半配制3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半蒸馏水用来配制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配制前应加入少量硫酸酸化,同时加入少量铁粉,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置于试剂瓶中保存。实验时,先将玻璃球放置在低位干燥管的一端,在高位干燥管内,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整个胶管中都…  相似文献   

7.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此过程中不“加几滴水”行不行,加水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对照实验来回答此问题。  相似文献   

8.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中的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以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获得相应数据。学生经计算、比较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可预测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运输的关系,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玻璃棒——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虽无资料对它赞赏和描述,不过它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充当搅拌棒 在实验中,要使固体较快地溶解或几种液体充分的混合,常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便能达到目的。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干净的烧坏中,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迅速充分的溶解,再移液、定容即可。 二、充当引流棒 实验中,要将液体转移,玻璃捧是最好的引流  相似文献   

10.
孔佳零 《阅读》2023,(ZD):36-37
<正>实验材料:玻璃量杯、锥形瓶、酵母粉、洗洁精、过氧化氢。实验步骤:1.往烧杯中倒入酵母粉、水,搅拌均匀。2.往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一些过氧化氢,和洗洁精搅拌均匀(请在家长指导下操作)。3.将混合有酵母粉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选修课本中的演示实验(3—4)内容如下:把少许棉花或几片碎滤纸放入试管里,加入70%H2SO3~4mL,用玻璃棒把棉花捣烂,形成无色粘稠液体。把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约15min,放冷后倾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取出一部分已中和的溶液,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作试剂试验,可以观察到有红色氧化亚铜生成。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中用CS2 溶解白磷 ,将溶解了白磷的溶液滴在滤纸上 ,置于空气中 ,挥发后 ,白磷自燃 ,实验现象很明显 ,但CS2 是一种剧毒的有机溶剂 ,挥发性极强 ,环境污染大。我们使用了水封的方法改进如下 :首先在小烧杯内注入水 ,然后再倒入少许CS2 。由于CS2的比重较大 ,位于水的下层 ,防止了其挥发 ,然后用摄子夹取少量白磷溶于CS2 中 ,这样制备好白磷的CS2溶液 ,待演示实验时直接用吸管吸取下层白磷的CS2溶液滴于滤纸上 ,观察白磷的自燃 ,实验现象同样很明显 ,但挥发的C…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获得相应数据。学生经计算、比较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可预测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运输的关系,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笔者考虑到球体更接近细胞的形状,所以用琼脂球代替琼脂块来完成实验。以前…  相似文献   

14.
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色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实验的效果有没有影响?用酒精配制的酚酞试液在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浑浊物?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表明:用蒸馏水配制的酚酞试液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尽量低些,才能保持红色的时间会更长;用酒精配制的酚酞试液与碱溶液反应,酒精中溶解的酚酞要尽量少些,才能避免白色浑浊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在电磁学教学中,磁力线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这一概念,对磁场磁力线的空间分布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用实验来显示磁场的磁力线分布是很必要的。但以往的实验只能显示某一平面的磁力线分布,也就是只能显示空间磁力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不能全面显示磁力线的空间分布情况。下面介绍一个巧妙的实验,能直观的显示出磁场磁力线的空间分布情况,是一个明显的改进。 一、器材:玻璃缸一只(鱼缸或大号烧杯)、透明胶水约2千克、细铁屑约0.1千克(细铁屑要非常细小,并且不要生锈)、条型磁铁、马蹄型磁铁及需要演示的其它磁源、细玻璃棒一根。 二、实验:将透明胶水倒入玻璃缸里,再向胶水中均匀洒入细铁屑,一边洒一边用玻璃棒搅拌,  相似文献   

16.
1苹果中还原性糖的检测和观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册中关于检测苹果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内注入20mL待测组织样液。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笔者认为检测苹果中还原性糖的实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掌握简单的检测方法就可以了,如按课文中的实验方法去做此实验既浪费药品又浪费学生的实验时间,也不符合新环境实验要求。笔者设…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植物的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植物的花所含有的色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能显示不同颜色,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制作用具及材料:研钵、烧杯、纱布、玻璃棒、漏斗、各种鲜花样品、稀盐酸、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1∶1酒精水溶液。制作过程:1采摘一些常见的植物的花,品种如表1所示。2各取适量的花样品用研钵捣烂成泥状,转入烧杯内,加入1∶1酒精至刚好浸没为止,浸泡5min并搅拌,然后用纱布过滤,将各种滤液存于滴瓶里,贴上标签,待用。自制酸碱指示剂即成。3…  相似文献   

18.
1硫和铜反应的防污染实验(1)实验装置(见图1)(2)实验关键加热温度要高,铜丝要细且擦得很亮。(3)实验操作①取少量硫粉加入具支试管,在玻璃棒-端固定-束擦亮的细铜丝,插入涂有凡士林的橡胶塞孔内,塞好带玻璃棒的橡胶塞,把玻璃棒向外拉至端点,导管E插入盛有碱液的烧杯。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用品(1)试剂 :白磷、红磷、紫色石蕊试液、Cu SO4 溶液、蒸馏水(2 )仪器 :离心试管两支、试管 2支 ,小烧杯 1个 ,双孔塞 3个 ,玻璃导气管、乳胶管、Y型管 ,二连球 1个 ,酒精灯 1盏 ,铁架台 (带铁夹 ) 1套。2 实验装置  (如图 1)图 13 实验步骤(1)在两支盛 13体积蒸馏水的离心试管中 ,分别加入一小块白磷和红磷 ,使白磷、红磷分别固定于离心试管的底部。另取两支试管盛 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 ,在小烧杯中盛 Cu SO4 溶液 ,然后按装置图的顺序连接好各仪器。(2 )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离心试管底部加热 ,使水温上升至 4 4℃以上 (可…  相似文献   

20.
1 关于木炭(或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改进 向装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然后将40mL红墨水分别等量注入到2支长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烘烧过的木炭粉(或活性炭),振荡1min-2min,再将大小相同的两个脱脂棉团塞在试管中,用玻璃棒将其慢慢推向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