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脚背内侧弧线球的力学特点、技术原理及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进一步加深对脚背内侧弧线球的认识和理解 ,为培训基层师资 ,在少儿足球中普及弧线球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元整合"程序教学方法主要依据运动技能转移、"程序"教学方法和主动性等原理把踢、停、顶、运、抢、断、假等七大技术进行"整合"程序式教学,在教学顺序上,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理,按照正脚背、脚背外侧、脚背内侧、脚内侧、脚尖、脚跟的顺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对象尽快领会足球运动的内涵和魅力,成为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Daedo电子护具应用以来,跆拳道比赛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得分现象,这些新技术的得分是偶然发生的?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得分技术的运用特征呢?此方面研究尚属空白。方法: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实验法探寻DaeDo电子护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术的电子护具识别情况和比赛运用特征。结果: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符合规则要求和力学原理;2)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的成功率高,分别为94.84%和92.97%;感应力值总数分别为299.9和294.7,比相似技术低,但达到得分力值标准;其感应率均为99.24%和98.28%,比相似技术高;3)随机统计22场比赛运动员的新得分技术的使用次数达30次,得分3次。结论: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和感应标准,在使用DaeDo电子护具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运用新得分技术是有效得分手段;2)脚内侧横踢适用于贴靠战术,在各种战局战况下贴靠时可代替近距离脚背横踢,以提高得分率;3)中位勾踢技术可运用于不同战术,受战况等因素的局限,在比赛中要与推踢技术配合使用,以出其不意得分。意义:为运动员在DaeDo电子感应护具的新规则运用下有针对性地发挥技战术打法提供实战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学者在足球踢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背景干扰效应,并分析原因。方法:以足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动作技能作为学习任务,选取某大学足球专修班的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进行10周的体育教学现场实验,对一周后保持测试的达标和技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三组保持测试的达标和技评成绩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结果未能出现背景干扰效应,未能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和背景干扰效应假说的最主要原因是,足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复杂性任务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628个角球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对时空间的利益诉求愈来愈强烈地成为现代足球比赛的显著特征。激烈的时空竞争使得角球进球成为高水平比赛制胜的关键。长传配合仍为角球进攻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角球进攻空间轨迹以弧线球进攻为主,弧线球进攻形式中又以内弧线球进攻为主;内弧线球的运用数量以及成功率,都明显高于外弧线球;二次进攻成为外弧线球进球的另一有效进攻手段。角球进攻的空间区域主要集中在球门正面地带的近距离区域(1区、2区)内;1区进攻次数仅次于2区,但成功率却最低,进攻空间2区进攻次数最多,成功率也高于1区,但在进攻1区的成功射门对球门形成的威胁程度要远大于2区,本届世界杯关键比赛尤其如此。球门区域内的空间(1区)主要为内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球门区域外空间(2区)主要为外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后插上是角球进球的主要空间抢点方式,直接攻门成为进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1特点和用途(1)特点由于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球体,学校虽有现成的地球仪模型,但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教具通过钟表机构的驱动来带动球体的转动,从而直观形象地看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化难为易,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想象力和探究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上旋弧线球”的射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足坛上,上旋弧线球射门成为一项专门技术,这项技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它不受足球场地影响,来球的速度、方向、运动的轨迹,很容易引起守门员的错误判断。因此,上旋弧线球是一项很主要的射门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手台内侧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新技术,主要通过调查法和实验法对乒乓球正手台内侧拧技术进行运动力学和解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验对该技术在落点、旋转、弧线、命中率等方面进行实效研究。研究结果:保证"全方位"的全台进攻,继而掌握主动性和形成优势局面进入相持阶段,因此,对于前三板有技术优势和相持打法为主的运动员来说,正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赢得整个比赛打下更为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 )特点 :本教具是将烧瓶内产生的蒸气不断地从喷嘴两边喷出汽流与空气形成作用力 ,使顶端的磁铁紧紧地吸着钢球 ,在空气的反作用力下 ,不停地做圆周运动来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具有直观、形象、可见度大、持续时间长 ,有一定的趣味性等特点。( 2 )用途 :可用于演示高中物理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自然现象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3 制作材料取 2 4 0mm× 1 80mm的五层板 1块 ,高 4 0 0mm、宽2 1 0mm、1 2mm的不锈钢管支架 1个 ,70mm扬声器 1个 ,1 5 0m…  相似文献   

10.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力学问题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基本功.所谓受力分析是: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隔离法),只考虑它受到周围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而不考虑它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学生分析受力时易发生的一些错误.一、怎样对物作进行受力分析1.必须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包括两个重要内客: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三定律说明物体间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一些同学分析受力时常发生的一些错误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缺乏深刻理解.如:水平桌面上有木块A、B(如图一)A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与B共同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受力情况.有些学生认为B除了受重力、支持力外,在水平方面还受向右的静摩擦力,才使B运动.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缺乏理解的表现.B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改变,因而没受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和人体运动规律,设计了可产生3级风的大型模拟风洞。通过不同风速条件下嗒嗒球空气作用力和运动飞行轨迹的大型风洞试验,对嗒嗒球重量、羽毛长度、球体高度及原材料等技术指标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研制出在三级自然风环境中仍能开展正常运动健身的防风嗒嗒球。  相似文献   

12.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演示实验 ,主要是研究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导线中电流方向的关系。原演示装置 (图 1)是用弹簧把一段直导线 AB水平地悬挂在蹄形磁铁的两极间 ,设法使导线 AB只能上下移动 ,不能左右移动 ,电流经弹簧引入导线 AB,慢慢转动磁铁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图 11.磁场方向跟导线 AB中的电流方向的夹角不断变化时 ,载流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是否变化 ?2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何时受到的作用力最大 ?何时受到的力最小 ?用该装置做课堂演示实验 ,要使学生看到通电导线受到力随θ角变化的情况 ,和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3.
理论力学中研究曲线运动时,常以轨道的切线与法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这种坐标系称自然坐标系。在自然坐标系中,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dv/dt=sum from i=1 to n(F_(li)) (1) mv~2/p=sum from i=1 to n(F_(ni)) (2) 式中为曲线的曲率半径。应用上述方程解题时,需要确定切线τ与法线n的正方向。一般教材中只规定法线n的正方向,对切线τ的正方向没有统一的规定。如《理论力学简明教程》(肖士珣编)中规定:顺着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切线τ的正方向;《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编)中对切线τ的方向没有明确说明。这样就给学习者造成混乱,无规则可循。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关节紊乱症是运动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通过对腰椎上、下关节面以及椎间关节间隙形态结构的测定与比较,说明由于腰部的解剖学特点使腰部的侧屈、旋转、环转等活动幅度均较大,而女子腰部的上述活动幅度又较男子为大。文章对腰椎间关节紊乱症的发病机理作了解剖力学分析,脊柱在后伸位和伸展过程中突然作旋转动作时发病率较高,在前屈位突然诡转时发病较少。受累腰椎棘突偏斜方向与脊柱体位、旋转方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第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电视录相观察统计,对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共97个进球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前锋队员进球最多;禁区区域是进球最佳区域;比赛60~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期;中路配合进攻成为最有效的进球方式:脚背内侧射门进球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跆拳道男子选手前旋踢动作的得分能力,而实施的对于优秀选手和非优秀选手在前旋踢动作时的人体力学比较分析。为此,通过对动作的所用时间、身体分段角度、身体重心的变位和速度、脚的脚尖速度、躯干的扭转角度、上身的前后倾斜角度、地面反力、肌电图等的变因分析,不但预防了较量选手和指导者的伤害,而且也提出了通过被定量化的腿法动作而提高更有效率的得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足球正脚背、内外脚背、头顶射门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各种射门技术的训练方法及训练青少年射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手段。指出对青少年射门训练是培养高超射手的关键环节,也是为足球运动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后旋踢技术身体重心移动、动作所用时间、踝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和髋关节角度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踢击腿在离地瞬间身体重心要快速向回旋方向移动;踢击腿膝关节最大程度弯曲,以缩短动作时间、加快踢击速度;踢击腿髋关节只有最大程度地弯曲,弯曲的膝关节才能快速展开;踢击腿的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再打开时,踝关节能快速鞭打;支撑腿弯曲后在踢击腿踢出的瞬间,髋关节开始伸展,将对打击高度产生影响;踢击腿膝关节和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时能增加击打力度.  相似文献   

19.
踢鼓秧歌是流布于大同、朔州(以下简称为同、朔)及内外长城之间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和同朔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风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同朔地区踢鼓秧歌活动的剖析,说明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网球发球具备技术精湛、动作复杂和高损伤风险特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物力学方向。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网球发球力学研究进展,总结技术动作规律,分析损伤制因和创新器械结构,为网球发球力学特征提供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国内网球发球研究应当拓宽研究角度,加强实验设计严谨性,选取指标时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平击发球击球力量来源于肩关节内旋(Internal Rotation, IR),末端关节调控击球点参数,形态学特征对发球质量影响较大,但更取决于训练因素和技术表现。击球点空间位置、拍面角度、速度分量和旋转速率是决定不同类型和不同落点发球的关键指标。提高网球发球隐蔽性能够增加接发球方提取预判信息的难度,进而提高发球质量。发球过程中易损伤部位发生于腰部(Low Back Pain, LBP)、脊柱(Lumbar)、肩关节(SLAP)和上肢关节,挠背和随挥阶段是各部位出现损伤风险最高的时段。球拍材质、质量分布(Mass Distribution)、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感觉"(Felling)和线床(String bed)与球员个人喜好、形态学特征、技战术素养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网球发球力学研究逐渐从总结技术规律、损伤致因向各关节力学特征、动力学指标、器械创新和研究动态化趋势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