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羽 《记者摇篮》2008,(8):15-17
当有一天,我们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能够随时、随地、随意的观看视频节目的时候;当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互联网上,上传自己的视频与每一个人分享的时候,你还会坐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吗?作为传统三大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正面临着来自“第四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4年金色的秋天,应浙江省政府新闻办的邀请,近30家国外主流电视媒体的记者到浙江拍片。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外国记者自主决定节目的选题,自主决定节目的样式,外国记者充分发挥了节目创作的主体性。半年后,我们收到了他们在各自国家播出过的节目。当我们观看这些节目的时候,尽  相似文献   

3.
周荻潇 《今传媒》2020,28(5):40-42
自2017年以来,国内首档大型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每周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这档节目的宗旨是"还原名家本真,寻回时代情怀",主打"融媒互动、跨屏播出、全民参与、情境访谈、科技点亮舞台"等创新点。过去的戏曲题材媒体产品往往更关注于回溯戏曲发展历程和介绍戏曲界的老艺术家,但这种形式难免会让观众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中央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互动节目《角儿来了》聚焦当下,运用融媒体手段对戏曲名家和流派进行推广,这一点与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的产生,让书评经历了从传统书评到站点式书评的变革。而当下以自媒体为典型的新新媒介的急速崛起,特别是"罗辑思维"等自媒体节目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书评在自媒体渠道上传播的可能性。本文借助个案分析,探索自媒体平台上书评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热线类"节目是广播媒体独有的特色节目形态,也是大众媒体中最具有操作意义的节目。历来"热线类"节目都与"民生类"节目和频道定位联系在一起,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电波媒介语境下,媒介机构和受众的"互动"。结合近几年来的"热线类"节目的一些制作及播出实际,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某种程度上又能加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把个体的心性与传播载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构成了参与思想生产和舆论生成的能量平台,当这个平台拥有大量粉丝并构成圈群互动关系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价值符号——自媒体.自媒体的价值符号必须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之下去体现,才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中坚力量.如何让自媒体的价值符号更具有价值,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郭艳梅 《东南传播》2016,(10):23-25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节目推选活动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已开展三年,期间产生了一批精品。近年来网络视听节目呈现主题突出、开启故事模式、节目包装新颖、形式和手段有所创新等特点。电视媒体、社会影视公司和高校学生成为泉州地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的主体,但是如何提升网络视听节目核心竞争力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伴随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充分利用传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已成为各大电视媒体提高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  相似文献   

10.
丁元 《今传媒》2013,(4):60-61
近几年,许多低俗、庸俗、媚俗的节目出现在我们的电视媒体当中,对大众起到了消极的引导作用.“三俗”现象的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很艰巨,本文从整治三俗和强化媒体社会责任出发,对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明晰“三俗”问题,为我国电视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荣荣  王晴 《今传媒》2014,(8):10-11
麦克卢汉把媒介理解为"人的延伸",尼克·史蒂文森则认为"媒介在伸展社区界限的同时,使我们接触到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生活"。身处于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因此,本文以央视一套节目《舞出我人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节目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当下电视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媒体奇观现象。  相似文献   

12.
长假期间,荧屏上热闹非凡,各类节目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被称为第四、第五媒体的互联网和短信也异常活跃。但是,当我们打开报箱,或是从售报员手中接过报纸的时候,却发现平时厚厚一叠的报纸此时变得非常单薄,新闻报道的策划力度也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既有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拥有一大批忠实观众、节目质量较高。但是与新媒体相比,也存在诸多的短板,新闻时效性差、与观众互动少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辩证地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严峻挑战,随后从迎合媒体融合趋势、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严格把关节目质量、推进"大小屏"深度融合等方面,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继光  曹军 《新闻天地》2002,(11):40-41
中国电视业的竞争开始走向国际化。面对内部同业之间的竞争和境外强势媒体的介入,地方电视媒体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办台思路,准确把握频道定位,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以"地方化、专业化、异质化"来了强化地方电视媒体的特色和竞争力。办台思路:地方化相对于抢滩我国电视传播领域的国际传媒业巨头而言,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一再呼唤节目主持人要提高素质的时候,当我们一再呼唤广播电视节目要“提高品位、多出精品”的时候,当“素质”和“品位”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核心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决定这些问题的至关重要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审规一下我们的品格所谓人格就是人的道德品格,是各种道德在具体人思想中的印记,是一个人品质的深层概括,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的内在根源,是一个人作为人的资格的体现。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人格而产生的特别吸引他人、征服他人的力量,是人格的正面效应。人格有高尚与低…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数字电视媒体无论在工作流程、传播方式,还是在节目来源、节目介质、产品价值方面都与传统的电视媒体有着显著的不同。那么,全新的数字电视对于传统电视媒体将产生怎  相似文献   

17.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为切入点,针对弱势群体在电视媒体新闻报道和节目中话语表达受限的问题,分析"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报道的忽略和失衡、传播效果的过分追求、缺乏人文关怀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从政策、传播渠道、记者新闻素养等方面着手,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维护起来。  相似文献   

19.
陈娟 《青年记者》2014,(33):24-25
新闻评论节目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是塑造媒体形象、使媒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法宝,新闻时评节目更是其中的"轻骑兵"。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节目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新闻时评节目必须正确处理和媒体、受众、政府、社会及新闻自身的关系,在价值导向上既要注重收视率,又要启发民智、构建公共话语平台;既要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又要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如今,电视已经成为最普及、影响最大的媒体,电视媒体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在传递各种信息的电视节目中,电视主持人是不能缺少的重要角色。当电视主持人承担着传达电视节目主题、与电视观众沟通等任务时,至关重要的工具就是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的语言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也对民众的语言素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