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低俗化:受众中心论下媒体对受众的迎合与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低俗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媒体热衷于追逐"黄、赌、毒","星、性、腥"的低俗内容.而且,一些媒体从业者认为从满足受众的角度出发,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内容也只不过是"受众中心论"下的合理产物.本文从媒体的角度出发,梳理传媒低俗化的现状,探究传媒低俗化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既有部分媒体从"受众中心论"出发对受众的过分迎合,也有媒体对受众需求的误读,从而导致"受众中心论"应用的过分泛化.  相似文献   

2.
刘俊  江玮 《青年记者》2022,(5):53-56
当前热点的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跨年知识演说类直播节目、跨年与节庆类仪式性晚会、春节/国庆等节庆档电影、短视频/创意融媒体产品、圈层垂直类创新创意作品等.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有一些共同特质,例如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垂直性、圈层式的知识生产,以及诉诸想象的共同体机制并激发受众的共情能力,这些都有效调动了大众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3.
媒体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信赖度、受欢迎程度等.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针对媒体公信力出现下降的趋势,媒体本身在受众中的地位、形象出现弱化的现象,广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如何积极努力,提高公信力,使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开心农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今传媒》2010,(7):11-13
传媒产品是指由传媒组织提供给目标受众,旨在引起受众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①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其中,传媒产品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媒体利用信息的水平要通过传媒产品去体现,品牌媒体形象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传媒产品来组成.近年来,依托互联网的网络媒体获得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产品之一,也为传媒从业者和研究者讨论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忠诚度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信任度.传媒公信力,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议题主要涉及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与渠道可信度.当三者都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才能保证传媒的公信力.只有这样的传媒,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还是一个变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某些媒体无奈地面对受众的悄然流失时,有没有检讨一下自己的公信力如何?在通常情况下,传媒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忠诚度成正比,即传媒的公信力越高其受众的忠诚度越高,传媒的公信力越低其受众的忠诚度越低。《传媒公信力与受众忠诚度》一文,对此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受众资源是传媒从事传播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也是传媒产品生产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基本前提。对受众资源的有效管理作为实现传媒各项资源间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媒体受众资源的认知,即把握受众的数量、质量,了解媒体受众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受众资源的调整,即优化现实受众结构,拓展现有受众的规模,使现实受众与目标受众趋向一致化;通过人际传播等其它传播渠道或开发传媒产品链等形式,发掘受众资源或其它相关媒介资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涛 《报刊之友》2010,(7):11-13
传媒产品是指由传媒组织提供给目标受众,旨在引起受众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的关注度与受众对舆论的参与度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介重大报道视点的突出要素,因此,舆论强势与受众兴趣的最大趋同化也就成为传媒竞争的焦点.这样,加强对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是媒体间争取受众扩充市场容量的首选.但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诸如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不够、切入不妥.本文试图换位思考,阐述和分析传媒在报道重大新闻时遵循合理的方式,有效地体现舆论的引导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视传媒的倾向性",是指"电视传媒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①.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议题选择、表达形式等方面会给受众提供认知框架;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思想.如果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影响他们对有关事物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鹿麟 《编辑之友》2003,(2):53-55
受众作为大众传播的“靶子”和目的地以及参与者和最终决定者,是传媒首要的研究对象,传媒要通过受众对其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接受与消费来实现其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知道,大凡一个新的媒体创办的时候,总是要首先确定其受众群并进行大量的读者调查;某一媒体进行重大改革时也多要考虑受众能否接受;或是当某一媒体的受众发生变化时,媒体也要亦步亦趋地跟着进行改革。由此可见,如果说传播的效果必须通过受众的接受来实现的话,那么,反过来传媒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每一步都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时刻以受众为坐标来定位…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钊 《出版科学》2015,23(2):34-37
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碎片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编辑在融媒体传播视域下,应建立跨媒体、以受众为本和出版人的传播意识,深入挖掘新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融合的划时代传播.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7,(6):36
传媒非理性与受众非理性。由于传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传媒为争夺受众求得自己在竞争中的制胜地位,使尽浑身解数,于是出现了某些媒体良知和文化逐步"风化"的现象,使传媒非理性表现得越来越露骨。过度新闻策划、新闻炒作、虚假新闻,哗众取宠、粗制滥造、庸俗低级,一味地迎合非理性的、无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传媒市场渐趋开放,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迅速崛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众和广告收入不断流失,覆盖面、渗透率、影响力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传媒业渐入平均利润时代.然而,传媒市场上的媒体数量却仍在不断膨胀,不少中心城市的受众平均可以接触到几十家电视台、十几套广播电台、几十种报纸和杂志.  相似文献   

16.
媒体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信赖度、受欢迎程度等。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针对媒体公信力出现的下降趋势,媒体本身在受众中的地位、形象出现弱化的现状,广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如何积极努力,提高公信力,使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杭敏  李成章 《传媒》2016,(23):57-61
近年来,传媒专业化的趋势推动了财经媒体的发展.综合性媒体的财经报道部门、专业财经媒体、财经信息服务集团,以及细分市场中的财经新闻机构等,都在传媒专业化的浪潮中不断追踪受众市场的变化、发掘专业财经信息内容生产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国际财经媒体的发展.本文对国际财经媒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评述,并探讨财经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自建立伊始,就制定了明确的跨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综观其跨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明显的从内生性转向外生性、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从单环节转向全产业链、从业务合作转向资本运作等发展特点.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广播电视媒体,上海东方传媒的跨区域发展战略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     
跨媒介、跨地域、跨行业的集团化组建是传媒市场竞争与扩张的必然结果.徐舫州、张静滨等的<我国跨地域媒体传播发展研究>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脉络,分析了我国传媒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关系及传媒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