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患白血病的13岁女孩周越离开人世后,报社派我和另一名记者前往她家中采访。刚接到采访任务,我有些茫然:人已经死了,如何用镜头表现这一新闻事件?来到周越家中,听周越父亲介绍完情况,我发现卧室有一小床,床上放着一些衣物和一个布娃娃,我问这是不是周越的床,他母亲说,这就是小周越生前睡的床,那个布娃娃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于是我让他母亲简单整理了一下小床,按动快门,拍卜了“小周越带着对人生的眷恋走了”这张照片,随后我又给周越父亲要找了一张周越生前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3):33
正《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东子/著定价:28.00元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相似文献   

3.
专家点评郑卫(新华社摄影部):所有母亲怀抱孩子的形象多少有些类似,许多情形下给人的感觉是优雅的,温暖的.但看了这张照片,我们会从那些美好的感觉中醒来,代之以焦虑、伤感,一如这位母亲的眼神.摄影作品要以细节动人,这张照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反常”细节,本该圆润的孩子的腿与臂,却如同干枯的柴棒,还有不成比例的头部与鼓起的腹部,这样的孩子来到世上,承担着怎样的痛苦?他们该如何面对人生?摄影师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人们,以图为证.  相似文献   

4.
我家儿子上小学四年级, 特别喜欢唱歌,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哼上两句.唱的还不错,但总感觉怪怪的,歌曲内容明显与他的年龄不符,有一次他竟然唱起了"擦干眼泪陪你睡". 这句歌词出自一首情歌,当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演唱"擦干眼泪陪你睡"的时候, 不知道在其幼小的心灵世界里是如何理解歌词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这一行,什么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不懈追求的呢?我们以为是作品,是出一些"有影响""放得住"的东西. 在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有一个人物,他的作品--关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关于白求恩,关于鲁迅,关于周恩来,关于抗日军民的许多照片,影响巨大,成了历史的珍品,使人们感到震撼,使人们难以忘怀,使人们把他的名字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相联!他,就是沙飞.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孩子犯了错,怎样的惩罚才能让他永不再犯? 许多家长的选择是痛打一顿。然而心理学家说,打一顿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行为,但是其长期的后果却未必好。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格肖夫博士根据62年的社会心理学统计数据,分析了其中的88例个案后指出,体罚可以以最有力最快的方式让孩子立即停止不端行为,但也增加了孩子在此后继续实  相似文献   

7.
拍照片:从记录孩子成长开始 27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小王子"诞生. 我为他拍下第一幅照片,是裸照.这裸照不轻易示人,至今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为"小王子"拍照,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孩子的脸是最天真的,他的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每次带"小王子"逛过公园,拍过照片,跨上自行车往回骑的时候,都要问问他的感受:今天玩得开心不开心啊?他有时说开心,有时直接就说:不开心!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前进还是倒退的是钟摆;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倒退的是时针.假如让时针倒退26万2千8百转,你会看什么? 你可曾知道或记得照片上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9.
财经类图片难出好照片.这是个难题,难在哪里?如何突破?如何打开新的思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通过梳理财经类图片的现状,或可从中谋求突破.作为知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百年间坚持"让报道比颜色更出彩":始终采用传统的黑白灰格调.但从2002年4月起,开始采用彩色照片、漫画和图表,结束了"黑白"历史,添加了更多色彩及图片元素,头版图片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11.
多数品牌在进行传播时,无可避免地进行品牌单向性传播,一味地描述产品的优点,但是无法控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七度空间品牌在传播的研究中也遇到这个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参与?如何让营销活动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2.
某报副刊发了这样一张照片:花篮旁,一稚童着鲜丽的日本和服作娇媚状题图文字是:妈妈,我像不像日本人?看了这幅照片我有一种苦涩的味。当然,孩子是纯真的,家长让孩子穿和服拍张照片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在报纸和编辑身上(大概是无意的)。配了这样的文字说明,客观上会起到什么样的导  相似文献   

13.
电视广告真的没法规范吗?我觉得并不难,也不用广电总局这个令那个令的下,只要让广电部门在违反规定时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而且要对广大电视观众承担民事责任,那么这个问题应当是能迎刃而解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开会?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到世界末日那一天,上帝把人分成了两类,好人让他们去了天堂,坏人呢,都送去了会议室.还有人说:"如果哥伦布有个委员会的话,那他现在还在岸上没能出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谁喜欢开会胜过看电影的?估计没有.为什么?通常一部电影持续90分钟到2小时,会议也是.可是,会议是交互式的,但是电影不是.我们不能冲着屏幕叫:"别进那个房子啊,你这个白痴!"更重要的是,电影不能真正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能让我们因为故事的结果而做什么事.但是会议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欣赏与评价新闻照片和艺术照片时,总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这幅照片好在哪里?怎样的照片算好照片?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往往众说不一,各执已见。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呢?这首先涉及到——  相似文献   

16.
秦兆阳先生去世已两年多了。我一直揪心地怀念他。我只见过先生两次。但我梦见他却远远不止两次的,在他生前和死后。现在移居北京了,应该说对严冬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回想起来,1994年郑州的冬天是最冷的。在那个冬天,秦兆阳先生去世了。在那个冬天,我知晓了这个噩耗。  相似文献   

17.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8.
第九届华赛的13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美国、阿根廷、英国、南非、印度、泰国等国,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使本届华赛精彩异常. 影像内容和评委倾向 问题1:评选照片的过程中,哪些要素是您最看重的?核心评判标准是什么? 巴拉特·乔达里(印度纪实摄影师):如果只是纯粹的纪录,就不能成为一张好照片.好照片需要摄影者能够传达一定想法,或传递一些信息,但必须是重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真正好的摄影作品能引发人们思考.让你对照片中体现的事物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照片档案?它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是照片档案工作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明确照片档案的范围与内容,或者对其认识不一,就容易引起照片档案工作的混乱。近几年档案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照片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感光材  相似文献   

20.
游军 《新闻天地》2011,(9):80-80
那个孩子.才十岁的孩子。 他的家园瞬间消失在泥石流里。所有的亲人都来不及和他告别,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老天爷让他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