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句组中,那种只由两个或三个简短单句组成的简单句组,意思比较单纯,结构也简单,一般说来,组织和使用都比较容易。可是,复杂的句组,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句组,思想内容多,结构也复杂:它往往由众多的句子构成,而句子,可能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以及复杂的多重复句,复句的分句又可能是复杂的句子形式;同时,它的结构层次也多,结构关系也复杂。这种句组,无论是  相似文献   

2.
复句与句群     
单句是最小的语言表述单位,而复句,则是单句的扩充。我们在需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复句。进入复句后,原先的各个单句就成为复句中的分句,各分句之间小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结束时有大的停顿,则常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 复句对单句的扩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语言单位增多,句子加长,而是指由逻辑关系联缀起来的句子关系的增加和意义的复杂。也就是说,界定单句与复句的标尺不在句子的长短,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状况。如果一个句子中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错误,这就是一种综合错误。语言单位有多种,主要的是:语素、单词、词组(或叫做短语)、句子、句组(或叫做句群)。综合性错误多见于句子和句组中,而句子又有单句、复句之别,所以,也可以说,这类错误多存在于单句、复句与句组中。本文所要谈的是单句运用中的综合性错误。先看两例:  相似文献   

4.
顿号的错用,除本题上篇所谈的两种外,还可以举出以下几种: (一)在复句的分句之间错用顿号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是用逗号或分号表示的,而不是用顿号表示。如果使用了顿号,那就会将复句误变成单句,将复句的分句误变成句子成分,因而歪曲和错误地改变复句本来的语法逻辑关系,并使句意不确或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5.
分清主动和被动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生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如“他拿走了《新华日报》。”或者选用被动句,如“《新华日报》被他拿走了。”报纸上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复句中,几个分句有的是主动句,有的是被动句,分不清主动和被动,前后主语不一致,造成语义不连贯,表达不清楚。例如:  相似文献   

6.
在标点符号中,句号是个重要的点号,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它的使用方法.《标点符号用法》有如下规定:“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对这些规定,还可稍做说明:(1)句号是表示句子末尾停顿的;而句子,从结构上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中又可分为完全句(即主谓句)和非完全句(即非主谓句)两种;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也无论是完全句还是非完全句,它们末尾的停顿都是可以用句号表示的。  相似文献   

7.
“特别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常见常用的插入语。它可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分句中,用来联系单词或词组;可用在复句中,用以联系分句;也可用到句组中,联系着其前后相关的句子。“特别是”所联系的前项与后项,有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中的某个个体;有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的某一组成部分;有的则是并列关系,即前项与后项是平等的并列关系等。不管上述的哪种情况,它都可以表达某些特殊的语义,主要的是强调和突出它所引领的部分(即后项)所表示的人、事物或某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讲究美感,使用对偶是造成这种美的因素之一。 “对偶”这个词,“对”表示对称,“偶”是双数的意思。对偶辞格,即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从结构形式分,有词组对词组的对偶与句子对句子的对偶两种。如: (肩)江泽民访欧期间看望我使馆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9.
同仁 《编辑学报》2004,16(3):227-227
问:请问,分号有哪些用法?为什么有时在“但是”“所以”等之前要用分号?答:分号有3种用法。1)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可用分号。例如:①硬件,指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实体;软件,指那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专用程序和同计算机有关的各种资料。但是,如果不强调这种并列关系,或者并列分句较短或结构不复杂,可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例如: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双重复句中,第1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停顿,也用分号。例如:③激光雷达是激光测距原理的具体应用;但其主要任务不是测距,而是…  相似文献   

10.
播好一篇文章有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播好句子,重视播好句子的基本功,这是播好全篇的基础。前些天读了《文心雕龙·章句》,有些启发。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写文章由词连成句子,集结句子才构成段落,段落集成篇。篇所以文采焕发,是因为段落没有毛病,段落所以明朗流畅,是因为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所以清晰美好,  相似文献   

11.
略说句组     
句组,也叫做句群,或语段。它同句子一样,也是个语言表达单位,只不过它是个比句子更大的语言表达单位。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联并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句子构成的。例如: ①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1)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②街上,祭神的花炮逐渐多起来.(1)胡同里,每家都在剁饺子馅儿,响成一片。(2)赶到花炮与剁饺子馅的声响汇合起来,就有如万马奔腾,狂潮怒吼。(3)(老舍《正红旗下》) ③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1)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  相似文献   

12.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通过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有些关联词语可以单个地使用,有些关联词语则需要成对地使用。比如,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中,可以只在正句里用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可是”“但是”“然而”“但”“却”“不过”等;也可以成对地使用关联词,如在偏句中用表示让步关系的“虽然”“尽管”等,在正句中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可是”“但是”“然而”“还是”等。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表示转折意味很重,分句间在意义上明显对立;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表示转折的意味较轻。当然有时也可以一个关联  相似文献   

13.
本题以上三文分别分析了顿号和句号的错用,本文再简要谈谈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的错用。一、分号的错用《标点符号用法》对于分号的性质和作用有这样的规定:“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号只用于复句之中;(2)分号在复句中主要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表示一种并列关系;(3)有时用来表示非并列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复句的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叫关联词语。复旬中表示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些需要用关联词语,有些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就应该准确使用关联词语,特别显有些关联词语是成对使用的,谁和谁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关联词语残缺,前后意思就不连贯。下面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句组的组织结构中,句间关系不当也是一种常见的句组语病。所谓句间关系不当,主要是将句子之间的这种语义结构关系,误作另一种关系,结果歪曲了句组内部本来的语义结构关系,并使句组意思不通这种弊病。例如:  相似文献   

16.
平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前面是总括性的话,后面用几个分句说明和解释。使用这样的句子容易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就是标点符号使用不合理,即“总分不分句子”。所谓总分不分句子,是指“总括性的话后面出现两个以上的分句时,总括性的话后面用的是逗号,分句之间用的是分号,结尾的分句是句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前后相关,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个句子(主要是复句)也是这样,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句子内部前后应该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那样通畅自然,中间不能出现梗阻,也不能断流。如果一句话说到一半,把它放在那里,另起一个与前面没有意义上紧密联系的话题,或者一句话说到一半,便嘎然而止,没有下文,那就会导致句子语义不衔接,文意不通畅的毛病。 但在新闻写作中,句子内部语义不衔接的现象却时有所见。限于篇幅,本文难以尽举其例,只能按类型每类各举一例评析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句中出现梗阻 这类句子的前后说的是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题,使整个句子衔接不起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1、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对  相似文献   

18.
正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19.
“不仅”、“不仅仅”是两个连词,常用于递进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间意义上一层进一层的关系;两者置于前一分句,后一分句则常用“而且”、“还”、“也”、“更”、“都”、“甚至”、“反而”、“就是”等关联词语与之相配合、相呼应。例如:  相似文献   

20.
现在,简要地谈谈语言表达问题。理解是播音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依据。但理解了并不等于就能播好。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有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重音:一篇稿件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是一个独立的意思。表达这句话意思的最主要的词、词组或短句,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