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已成了地球人的共识,然而对于语文教育的生态平衡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语文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其中学生和教师是独立的、自主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人们对自己的物质家园十分关注,采取一切措施乃至法律手段来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然而对于与人类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文化生态的层面上来观照语文教育。从宏观上看,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首先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次语文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化生态保护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语文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华东师大张华先生说,语文教育“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以及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环境已经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并且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可见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应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换起青少年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是我们生物教师肩负的重任。为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紧密联系为一体,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与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原则以及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朱国庆 《学子》2012,(8):38-39
一、创设生态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中社会教学要创设生态德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8.
一、“生态理论”烛照下的作文教学“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把“生态”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归结到底是人的问题。在传统的生态文化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以人为本”,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观念对立,强化着人类存在的反生态本质,从而导致生态的反向发展;二、“物我共生”,主张“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消灭主体价值,以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所以,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与伦理问题。自然,两种不同的生态文化伦理,必然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后果,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文化开始。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世界不仅仅是文化的世界,也与自然界息息相通。随着生态主义的兴起,人们不仅把自然当作人类的朋友,而且注重人类与自然的"灵性"沟通,开始承认自然对于人的发展的根本性价值。自然之于教育有着拓展智力、感悟自由、启示生命、认识自我的价值。教育活动要走向自然,确立自然之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程设计及具体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然体验,让学生在与自然生命的接触和对话中理解世界、感悟生命,在对自然的领会中达到本真人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王建辉 《湖南教育》2003,(15):36-36
生态知识是《自然》教材中研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生态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自然》生态知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教师要提高对生态知识教学的认识生态知识对人类的作用已日趋明显。目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已成了世界性的灾难。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是人类必须研究的课题。对少年儿童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同时,少年儿童时期也是人一生中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时期。因此,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适应就是一个人,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从特定文化中学到能力的过程。在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入学教育中加强文化适应教育,不仅是大学自身的使命所在,也是时代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注意,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受到人们重视。从其生态维度来看,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生态优先原则、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自然价值存在及多维性。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注意,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受到人们重视.从其生态维度来看,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生态优先原则、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自然价值存在及多维性.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珺 《文教资料》2008,(12):116-118
本文通过对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期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审视、思考和重视,建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教育和引导.使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养成道德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使人类在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互进互利中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塞耳彭自然史》是一部开创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它蕴涵着丰富的、开创性的生态思想:首倡生态整体观,质疑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人们贪婪的欲望,非议人类文明的一些“成果”;重视自然与人和谐地相处,提倡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8.
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教育、教学或生活中的不符合教育规律要求的行为或程度较重的过错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有恶作剧,偷懒,贪玩,对抗等;发生在教师身上有呵斥,藐视,漠不关心等。问题行为无论发生在学生身上,还是发生在教师身上,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引起对行为过程及其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一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在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关于师范生(未来教师)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教育是人类本着维持地球生态持久文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长远宿愿,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自觉和生态能力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再也难以吞噬生态失调的苦果。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空前放大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生态和毁灭自身的力量。结果是,资源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