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是外来文学的民族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学的现代化相交融的产物。中国新持自然屯不食价。长期以来.在对以自由体为形式主导的中国新诗的认识与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到的是西方现代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的影响,对新诗的价值判断大多在肯定新诗与传统诗歌相背离中的新的创造。然而,只有对整个中国新计在向外选择与面向传统选择的”双向选择”作全面考察、才可科学地展示中国新讨发展中的“立体形象”。而中国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较之与外来诗歌关系相比,要更复杂,更具潜在性。青年学者李始的新着忡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话新诗兴起于光辉的“五四”时代。诗歌革命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诗歌革命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原因。中国诗歌发展到“五四”前夜,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有着光辉诗歌传统的国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时代,而且中国诗歌毫无愧色地曾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和世界诗歌的高  相似文献   

4.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杨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教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古代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作一阐释和探讨。一、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一)古典诗歌的历史资料性“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已被文坛所关注。其误区主要表现在新诗脱离时代、脱离生活、脱离大众,背离民族文化血脉,对西方文学流派的生搬硬套。因而诗歌的出路在于植根民族文化传统,拥抱火热的现实生活,脱离盲目崇洋的误区,致力于诗歌形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在其问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演创人员时说的一番话,其实对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十分精要的回答。他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忻平教授《从上海发现历史》一书力图建立一个研究上海这类近代条约口岸城市社会史的新模式。该书响应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观念,同时借用余英时闻释的自魏晋以来信、释、道三教均一直存在的与商品经济相吻合的“入世”倾向,以及儒家“教义”由原始的生成形态向经世致用、义利并重转化的理论,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内在基因”,上海近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在于此。但作者关于上海基本上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背井离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传统观念的背离”的论述却并不支持这一理论。尽管如此,忻平著作注重事实重建的完整性,对于近代城市社会史研究的贡献仍然是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古典诗歌重“意”尚“神”的特点。对陶冶情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与积累。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杨斌老师执教的古诗《游园不值》,可供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诞生得最早,普及面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应追求“四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欧洲直到近代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国文学,虽然此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译介的范围却是全方位的,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欧洲学者希望通过中国文学来洞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配合远东传教的同时,用以改革自身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以戴望舒为首的现代诗派在积极向西方现代诗歌吸取养分的同时并没有丢弃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他们致力于新诗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探索,走上了一条"化古"和"化欧"的中西合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语境中,个人写作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写作姿态,在诸多因素所造就的多元话语时代坚持"话语差异".差异成就了诗歌写作新的独立品格,从而确立个人写作在90年代的特殊意义.但是,在背离传统言说方式而力求有所突破的同时,个人写作可能蕴涵了它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可能形成某种自我封闭、自我表现、远离社会与大众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话作丛编。本所及主要是指传统书目列入“诗评”一类的作,约130余种,考述其作、版本及内容,诗学观念等,对目前有关的记载多有正误之处。  相似文献   

17.
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方针”和“人类文化向艺术更高层次的转向”等学术思想,蕴涵着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层面上对美学和人类学的科际整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说明美学与人类学的科际整合是学科发展的逻辑结果,兼备诗性精神和美学情怀,是重建信息时代和谐、宽容、劲健的人文世界的一个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诗发展史中,卞之琳迥异于新诗创作的前辈,在于他即接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同时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强调具象性、理意、非个性和多重主体的变化,克服了初期新诗创作中空泛化、概念化的弱点,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形成了独特 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汉诗的语言体系及其表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传统汉诗的语言体系及其表现策略,认为:不能简单地认定传统汉诗即言诗,它原本是由传统诗人“天人合一”的观物态度、感物方式所决定的,排除分析一演绎之掺入,从而形成的一个点面展现性语言体系,并藉以物观物、直觉感应的印象化组词,成分省略、语序错综的反常态组句和句式破碎、句群断隔的大跨跳组行等策略,来充分显示其作为意象载体的表现功能。处于这一语言体系中的传统汉诗,也因此显示出“诗缘情”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诗歌最早形成的文学样式就是诗歌。古典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形式,并形成与新诗相链接的趋势,这就是古典诗歌从松散走向格律化又向非格律的松散化发展。正因为有了这种发展,才使得古诗与新诗顺利地对接,甚至将在今后一定时期相互融合,形成诗歌新的发展方向与新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