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蕾 《辽宁高职学报》2007,9(12):106-108
汉语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对文化间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了解语言间的文化因素,掌握汉语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原则及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连贯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是语篇翻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而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篇的连贯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美汉语在句群、段落、段际以及整个篇章的连贯手段上的差异,并结合典型翻译材料,论述了译者在英汉/汉英翻译时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邓黎 《文教资料》2009,(27):47-48
汉语民俗词语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一大难题.如何传递民俗词语中的文化信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其次在讨论俗语"童养媳"的翻译同时,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翻译的六种方法.最后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译出俗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郝福合 《文教资料》2008,(27):39-41
本文探讨了在翻译汉语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时应采取的不同策略.歇后语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性鲜明,直译和意译在具体实践中皆有其局限,成功的翻译有赖于译者的英文素养和翻译功力.文章提出直译优先,意译为辅的基本原则,以保留源语韵味,传达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一些典型汉语新词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汉语新词语产生的若干原因,并探讨了汉语新词英译的以下原则:信息等量性和信息传递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英译方法原则和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原则,以期为汉语新词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等效原则"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文本、文化思维方式和译者等因素的影响.追求绝对的等效是不可能的.汉语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翻译时存在可译性限度.因此,译者可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充分利用汉英两种语言的共性,使译文尽量"等效",力求"神似".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文化词语的概念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从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入手,着重比较汉英文化词语的差异,并借助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剖析以上翻译的错误,探究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汉语韵文博大精深.文情并茂,诗、词、曲、赋堪称华夏四绝.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务必对何谓精华了如指掌,将翻译的原则融会于心.文章以典型译例从现代与实践两方面探讨汉语韵文英译的3条美学原则:保持元叙事美,力达自然美,追求音韵美.  相似文献   

9.
仿译是一种逐词逐句的翻译方法.能成为汉语语汇的仿译词除了体现翻译的基本原则--"真实、通顺和传神"外,文化造成的词汇空缺,汉语构词习惯,相对应的语素的联想意义,人们对译出语历史文化的熟悉度、认知度都可能影响外来语中的词汇能否以仿译词进入到汉语语汇中.同时,汉语仿译词对人们了解他国文化、语言,吸收新概念,填补词汇空缺,丰富、发展汉语语汇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特色词承载着丰富的中国特色文化,其英译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翻译过程因所包含的复杂文化内涵而变得困难重重。文章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出发,将译者的汉语特色词翻译过程分解为文化图式的解码和再编码两个阶段,探讨了在各个阶段译者应关注的重心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翻译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理论则为思考和看待胡适翻译思想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试图用文学多元系统理论逐条解读胡适翻译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论证其翻译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汉语长句进行断句及翻译应符合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分析汉语长句特点,总结它的断句原则和翻译方法,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少出错误,使译文清晰流畅而又达意。  相似文献   

13.
中文翻译成英文,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相关原理,同时还要关注到不同国家语言运用的思维与习惯.在基于美学翻译原理的视角下,展开了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在翻译核心理论的指导原则下,采取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包括增删、拓展以及逻辑整合等方面,从而达到成功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品牌翻译和中国企业的世界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译名也是品牌,品牌翻译是顺利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一环。它对企业的跨国发展具有重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从品牌命名的原则出发,分析了国际品牌汉译的特点与中国品牌英译的特点和现状,指出品牌翻译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的辅助作用,并对中国品牌英译的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迄今,国内外学者关于翻译原则、翻译理论,发表过诸多的真知灼见。尽管这些理论、原则似乎无论什么样的翻译内容,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航标。但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翻译内容,还是应当在翻译策略上有所取舍,比如谚语的翻译。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笔者认为在谚语翻译中,应当侧重“以文化还原文化”,以期加深对中日谚语文化的了解和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辜鸿铭的汉译英诗的经典之作《痴汉骑马歌》,分析了辜鸿铭在汉译西方诗歌中的归化翻译,从而揭示了归化策略是译者对读者关照的体现,同时也发现辜鸿铭在英译儒经中的翻译原则同样也存在于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17.
“等值”、“等效”是翻译教材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反映奈达翻译思想的两个术语,通常被称为“等值”翻译原理、“等效”翻译原理。然而,“等值”的意义含混不清,并且“等值”中的“值”和“等效论”中的“效”也是误译。依据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重新解读了所谓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于外国品牌名汉译的研究侧重在具体的翻译方法层面,而缺乏自上而下的对外国品牌名汉译原则的深入研究。文章在目的论视域下提出了在汉译外国品牌名时应该遵循属性关联、文化适应和显著性三大原则,并结合宣传心理学和商标学相关理论予以论证;并指出此三原则对外国品牌名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中国品牌名翻译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新词蕴涵大量文化感知信息,透视其文化蕴涵,笔者分析并探讨了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特点及相应的英译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实践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项目谈起,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语言体系及叙事方式,提出了翻译中国哲学的三点基本理念和相应的翻译方式,进而指出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哲学、用中国话语翻译中国哲学是译者所秉承的翻译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