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层次低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粗放扩张,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相互制约机制,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玲萍  陈雷  罗小玲  王荣喆 《资源科学》2013,35(6):1277-1284
本文结合河西走廊东部地区降水特点,定义该地区大到暴雨的概念.然后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年-2012年5月-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90年-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大到暴雨的环流特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影响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暴雨强度由于暴雨的局地性以及测站布点稀少等原因,最大中心出现在了凉州,最小出现在乌鞘岭.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具有单站暴雨多,成片的、大范围的暴雨较少,局地性强,且具有夜发性的特点,都出现在5月-9月,主要集中在7月-8月,出现的日数占到总日数的69.7%;近52a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存在6a、9a左右的周期反映,但未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南北进退有密切关系,其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正在席卷全球,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推进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都带有明显的"绿色新政"印记,不少发展中国家也雄心勃勃。而世界各国绿色新政的不断推进,也必将引起全球经济秩序大的变化和调整。"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  相似文献   

4.
陈钧 《资源科学》1997,19(5):78-82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兽类的生活环境及种类组成复杂,本区具有相当的特产种,珍稀兽类的地理分布具有区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南阳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南阳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三大类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探究了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23年来,南阳市的气温与≥10℃积温明显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变化率为0.392/10a,积温的线性趋势变化率为195/10a。农作物种植结构受气候变暖影响发生变化:花生、蔬菜、玉米等喜温作物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喜凉作物冬小麦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建议应关注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种植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下石羊河流域径流模拟与影响量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率最高、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本文选取石羊河中上游流域为对象,基于流域水文模型SWAT,研究1988年-2005年以及未来多种气候情景下出山口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其中上游地区水文情势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采用SWAT模型对石羊河各条支流径流模拟已能够体现该流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径流特性,模拟精度满足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情势影响分析的要求;②通过调整历史降水和潜在蒸散发驱动SWAT模型对比分析未来A2和B2情景下2020s(2020年-2037年)、2050s(2050年-2067年)和2080s(2080年-2097年)三个时间段径流过程.未来A2和B2情景下石羊河流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持续增加,但降水增幅略高.由此导致径流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A2与B2情景相比,A2情景下降水和潜在蒸散发的增幅均略高于B2情景.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将略微增加,杂木寺断面增幅为1.37%~9.03%,而西营断面增幅为0.12%~5.04%.研究可为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为我国气候变暖较明显区域之一。本文为了能够明确冬小麦对气候的响应程度,选取了我国陕西地区来探析我国西北冬小麦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主要目标,深入开展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沙形势与防治任务研究工作。依据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化土地特征和风沙活动形势,以“流沙不再漫延,尘源有效防控”为目标指向,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核心课题,确定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思路。通过系统梳理“风、沙、尘”的源区和路径,瞄准沙漠边缘防沙治沙关键带和突出沙害治理重点,提出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防沙治沙重点任务区和重点任务,以期为打好、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海岸带地区开展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以胶州湾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1980-2010年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事实、当地居民的感知及其与气候变化事实的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胶州湾地区近30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幅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具体气候要素的感知与实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参考时段的关系,居民对极端事件的感知与事实一致性程度较高。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措施的应用程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胶州湾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采用程度不高,适应措施的采用比例和适应措施的多样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和降雪量近52a来都出现增加趋势,主要存在5~6a和9~10a的周期反映,都出现了突变,但突变年份不同,其降雪的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其影响机制相同,都需要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一定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11.
橡胶种植对景洪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200-1206
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橡胶种植已成为景洪市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景洪橡胶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橡胶种植改变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渐下降,橡胶、茶叶种植呈现上升的趋势。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解释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显示:①橡胶种植面积与农民纯收入的回归拟合程度很高,种植面积增加1万hm2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6元;占人均纯总收入增加额的75.94%。耐用消费品支出与橡胶种植面积也表现了较高的相关性,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干胶产量的相关性为0.7045;②橡胶种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交通、水利、教育事业等的发展,也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诱发了宗教行为世俗化的倾向。歌舞、民族服装、居住风格等民族文化特质正在逐渐消失;③森林变成橡胶林后减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气候正从湿热向干热方向转变,3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8℃,平均相对湿度降低了6%。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丰富度下降了60%。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38107元/(hm2a))仅为热带雨林及次生植被价值量的56.74%。正确处理橡胶种植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作物产量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主要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洪涝、台风等,对永嘉县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植被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I0005-I0006
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而云在地球气候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在目前的气候模型研究中,寻找云的"配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巴林左旗气候特点和产量水平,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对巴林左旗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这对增加农业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蓝浩宇  苏瑞雄 《大众科技》2021,23(10):121-124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西旱涝灾害频发,使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在生产实践中,农作物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总结分析广西农业气候资源出现的主要变化,同时以水稻、玉米、甘蔗、柑橘四种农作物为例,围绕广西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能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根据气候变化制定适宜种植方案和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0年-2009年近50a来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988.7MJ/m2,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和日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上升,其线性倾向率为+12.7MJ(/m2·a);春、夏、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72MJ(/m2·a)、+5.69MJ(/m2·a)、+2.0MJ(/m2·a)、+0.17MJ(/m2·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增大年与区域内气候开始变暖年同步,气候变暖使区域内中北部川区降水呈增多趋势,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增多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物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日照时数的增大。河西走廊东部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季节分布呈现由夏-春-秋-冬季减少。研究区域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专家简介:左志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她从事东亚气候变异和季风、气候变化、陆气相互作用、短期气候预测等研究多年,在陆面过程对中国气候和亚洲季风变异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对深入认识中国气候和亚洲季风变异有着  相似文献   

18.
卜祥 《华夏星火》2011,(9):56-58
9月14日,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中美双方股东代表齐聚甘肃省临泽县,在这片河西走廊玉米制种黄金地带举行种子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奠基仪式。中方代表来自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美方代表是美国孟山都公司。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周兵,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新闻发言人,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东亚季风活动中心英文门户网站创建人,同时被聘为中国科协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专家。他致力于亚洲季风和降水、气候系统诊断、气候变化监测、气候服务与科学传播等工作,先后主持3项国家及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3项气候变化原国家"97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定位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主导发展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甘肃河西走廊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尽管近些年其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与其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相比仍不相称.本文从河西走廊现有特色旅游资源分析出发,评价了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三个方面确定了其发展定位,并提出了河西走廊旅游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应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传媒宣传为手段,以景观差异为动力,走区域联合经营的、特色的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