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里普克认为包含两个严格指示词的同一陈述是后验必然的,他结合本质主义学说,认为心身同一论试图使用从语言角度来辩护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克里普克表明各种类型的同一论都不成立,因为严格指示词理论能够从同一论中推出矛盾,这说明心理状态和物理状态在本体论上并非同一关系。就批判同一论而言,建基于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基础上的可想象性论证并不比之更有效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哲学终结论”作为追问的背景在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给哲学的本质意蕴一个初步的回答,认为今天追思哲学的本质意蕴更深层的任务在于:完成一种“思想的转换”,在新的思维范式下重新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为人在世界中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当代彻底怀疑论宣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面对怀疑论的攻击,怀特发展了一条内在主义式的反怀疑论方案。基于传递失败和认知资格两个关键概念,该方案指出认知者接受类似我没有在做梦一类的反怀疑论命题是符合认知理性的,因此怀疑论攻击所造成的破坏是有限度的。有一派反对意见指出,该方案只是为接受反怀疑论命题给出了实用辩护,而怀疑论者则是要求认知辩护。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批评者对于认知辩护与实用辩护的理解过于狭隘,而怀特的方案同时给出了实用辩护与认知辩护,也对怀疑论产生的根源做出了哲学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哲学当下的基本任务是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性。对此一基本任务的承担,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在东西对勘的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是种内在超越的文化,几成不刊之论,而中国文化有没有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是内在超越的,都还需要更为坚实的辩护。中国文化内在超越论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意蕴,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发展仍有不可或缺的启示价值。中国文化内在超越的现代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打通知识与价值的区隔、重塑真我自由以及追求人生境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言不尽意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命题,它与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哲学、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古代哲学和文学中言和意的关系,并落脚于文学创作。本文认为言不尽意论是在对语言表达功能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言意问题的认识,我国古代对言意关系的认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言以达意论;二是言不尽意论;三是言外之意论。由言以达意、言不尽意到言外之意,既承认了言和意的一致性,又指出了它们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找到了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言意论。  相似文献   

6.
智者高尔吉亚通过与芝诺同样的逻辑推论揭露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的荒谬,代表了怀疑论对本体论的一次重要的摧毁。本文就高尔吉亚的命题提出一些问题并试图做出一些解释,并顺带对其在哲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哲学专著<同一论>展开评论,文章对<同一论>的概念框架,内容指向,写作风格和价值标的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同一论>是一部既著书,又立说、新见迭出之作,是深化辩证法研究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安道什猜想演化命题给出了否定回答;并给出一个限定条件,在此条件下,安道什猜想为真。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想。  相似文献   

9.
知识理论与真之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康德的先验逻辑关于知识说了很多,关于真却说得很少。康德的真之理论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符合论,也不能简单地划归于融贯论。引入当代逻辑哲学成果,从真之定义、形式和质料标准、真之载体等方面分析先验逻辑中真之观念,可以对康德的真之观念作一种实用论的解读。准确把握康德的真之理论,既可以促进对先验哲学的理解,又可以促进对逻辑哲学中真之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白马论》是公孙龙成名之作。“白马非马”的观点,至今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诡辩,有人指出是符合逻辑的命题。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白马非马”是逻辑命题的理由及其论证,进行了概括与分析,说明为诡辩辩护,也必将陷入诡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