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实在论是科学自己的哲学,它在发展过程中引起了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科学实在论有3条基本进路:语义学进路,本体论进路,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2.
阿瑟·丹图是二战后美国著名的分析的历史哲学家。笔者认为丹图在历史语句的中观层面上为历史叙事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丹图的历史叙事理论体现了历史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张力,同时包含了叙事实在论与叙事观念论的对立与融合;从其历史哲学论述中已经可以窥见他的历史表现的概念萌芽。直到今天,丹图的一些观点仍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为后现代历史哲学家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研究提供了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围绕道德的普遍客观性问题,当代西方哲学家们的各种不同观点引发了当代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在反实在论的论战。论战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普遍客观的道德原则?如何解释当代西方的道德现状?虽然实在论观点拥有广大的支持者,但反实在论的看法同样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赞同者。综合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一种“无道德的”伦理学正在西方兴起。  相似文献   

4.
时空实在论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空实在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到目前为止,所有时空实在论的方案都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些困境。要全面理解当代时空实在论,必须从其哲学和物理学渊源上进行分析。论文从时空的形而上学定位、物理学时空的理性化思考和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融合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时空实在论的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空实在论发展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把实在论哲学引入本领域过程中对实在论进行了重构,重构过程中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其先驱巴斯卡批判实在论"存在着"哲学产生了偏离,其真正理论源泉是巴斯卡的哲学老师哈里的"存在者"实在论体系。"存在者"哲学中构成论的缺陷可以被"存在着"哲学中的生成论范式所弥补。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它涉及的主体是形而上学。由巴门尼德开始,每个人都在追问世界的终极存在,但没有一个哲学家反思过这一问题的合理性,这体现出对问题的忠诚信仰。哲学家以理性或感性追问本源,开始了实在论、认识论等哲学时代,回顾哲学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能发现休谟《人性论》中所阐发的正确性论述:以信仰开始与结束。  相似文献   

7.
Lakoff和Johnson在严厉批判西方客观主义传统哲学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全世界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体验哲学登台亮相有其哲学上的历史根源,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著名哲学家洛克经验主义观念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施密茨的新现象学以及普特南内部实在论的影响。我们认为它还与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关联。但体验哲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则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以前虽有哲学家提及,但未能从认知层面将其提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拟对体验哲学作一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8.
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在推动其后期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界对此讨论甚少,知觉理论在普特南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在消除传统哲学中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知觉分界面的尝试中,普特南从内在实在论彻底转向实用主义实在论,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和审视构成其后期实在论思想的哲学根基。对知觉分界面的成功消除促使普特南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以实践为原则重构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形成一种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9.
内在实在论与现代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的语意学、内在实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物自体的康德悖论,在不同意义上承认纯客体和认识论客体;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充分重视哲学问题的语言分析;现代唯物主义有必要对实用主义和实用的态度作恰当的区分。文章力求在20世纪的哲学背景下理解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Israel Scheffle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cently introduced an interesting idea in terms of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between constructivism and realism. Scheffler's idea has its roots in his debate with Nelson Goodman, his Harvard colleague, who defended thoroughgoing constructivism and pluralism (a fusion he termed "irrealism"). Scheffler describes his plurealism as a synthesis of Peircean "monistic realism" and Goodmanian "pluralist irrealis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ossibl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all three of these positions: constructivism, realism, and plurealism. Scheffler's idea of plurealism is educationally rewarding since it preserves Goodmanian pluralism without slipping into his voluntarism or relativism. In educational terms, plurealism implies, first, the value of different ways to both see and describe the world and, second, the independent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realms of science as well as other area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As a version of realism, it indicates that we can evaluate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认为,自笛卡尔以来,哲学被观念论所支配,观念论必然导致外部世界怀疑论。为捍卫常识,反驳怀疑论,里德对观念论展开了全面深刻的批判。虽然里德哲学曾一度被后世哲学家所忽视,当代知觉哲学的发展却又重新肯定了里德批判观念论所展示的深远洞见。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为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铺垫了道路。在《君主论》一书中,他通过大量史实证明了权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君主应如何维持和统治国家,提出拥有自己的军队是治国的基础,而产生这些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则是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的哲学启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启蒙方法上,他的"否定式论辩"和"无知论"容易滑向怀疑主义;在启蒙基点上,他的理念论容易滑向理性独断主义;在启蒙理想上,他的至善主义容易滑向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性质是纯粹描述的,这既不同于他前期哲学所认为的哲学是逻辑分析的活动,也不同于以建立理论体系为己任的传统哲学。当他把哲学归结为描述时,也就表明哲学不能是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6.
徐弢 《培训与研究》2006,23(10):81-82,62
亚氏《政治学》中的法哲学思想是他《政治学》中思想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城邦政体论述内容密不可分。亚氏的法哲学思想不是凭空得出来的,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前政治思想家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另一方面认真考察城邦与政体中的法律和法治实践经验,通过比较和鉴别而得出,也就是说具有深厚的经验基础。因此,亚氏的法治思想是理论性与经验性、实证性与现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范畴的意义域及其相互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得益于马克思“社会劳动”思想的启发,但却不同于马克思交往概念与生产方式的内在关联.立足于其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由目的合理性转向交往合理性.尽管交往行为理论在对社会进化的解释方面与马克思的思想存在种种差异,但它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研究,对于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之一,他的哲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华严宗的宗教精神。所以要了解他的哲学思想,不能不了解他的华严哲学。写他思想的作不少。但大多是从他思想的特点来阐述。本尝试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他的华严哲学思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清末社会转折时期的龚自珍,作为先进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思想实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他早年曾致力于依靠"天"的权威以实现自己改革现实的理想,可由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障碍,以及自己官微言轻,使他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于是,他从对"天"的迷信转向对"心"的膜拜;在经世致用思潮中,他虽崇尚"西京"今文经学,却又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在自我矛盾的哲学体系中,他最终走向了"心本体";晚年受菩萨戒后,龚自珍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之后,便彻底完成了他回归"心本体"哲学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