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习作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遵循努力打造外部的习作"力量"来影响习作者内部的习作动力的原则。包括营造有成就感的氛围,"可靠"的循环日记的制度;发现和张扬循环日记的创造性做法;坚持循环日记的全面性,关注循环日记中的"两极"现象,力争实现学生循环日记有计划、有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学生个体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采用记循环日记的方法,每天让一部分学生写日记。实践中我发现,循环日记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作用远远大于单篇日记。由于循环日记的交流限于一组之内,老师批改评价的影响也相应变小。如何让循环日记走出"组内循环"的小圈子,进入班级循环的大天地呢?我的做法是简批、详评、日日评。  相似文献   

3.
所谓"小组合作循环日记"(以下简称"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写"小组合作循环日记",训练三年多来,效果甚佳,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了写作思路,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这种练习方法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循环日记在内容长短与写作方法方面与普通的日记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组学生共用一个日记本,值班轮流写日记,循环日记面向所有人。加强循环日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一、激发学生参与循环日记的兴趣要想学生参与到循环日记活动中来,需要以兴趣作为支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教  相似文献   

5.
正"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以组为单位,每个组员每周写一篇日记,写完传递到下一个组员手中。日记内容和形式不限,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其他组员可以对每一篇日记自由发表意见或建议,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现在的学生已是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大孩子了,说话、做事不喜欢直来直去,循环日记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从组名的确  相似文献   

6.
"循环日记",按字面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循环写日记",其具体含义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一个学习小组内,学生轮流负责写日记。这种循环日记写作形式不仅使小组成员间相互理解,还能相互督促学习。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课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训练不足问题,课上训练时间有限,课下又不能保障一定的写作量,因此采用循环写作模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分配小组,促进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发现、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写“循环观察日记活动”,每组每天由一名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新鲜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又不能不写,于是就东拼西凑、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年来,我尝试"循环日记"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做好宣传,一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从一年级起步,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我从一年级开始教学就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如何让学生爱写也乐写呢?在开学的第一周家长会上我就开始宣传和安排"循环日记",让家长明确  相似文献   

9.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然后每一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四,每天由一位学生完成一篇日记,每周五全班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循环往复,周周不断。循环日记模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均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循环日记策略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提升循环日记的有效性,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管理循环日记"就是由班级统一购置部分日记本,挂在黑板的一角,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把个人在班级生活中的所想所悟随时写在上面,循环往复,集班级全体学生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管理循环日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