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我在教学中以此为指导思想,确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英语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感悟。注重体验感悟显现了英语语言的特性,也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阅读教学中倚重体验感悟的主要策略有:切身体察、活化形象、诵读涵泳、点拔促悟等。在体验感悟的同时,辅之以语法知识的学习,伴之以理性的思考和系统的训练,那么体验感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素养的又一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马彩芳 《山东教育》2004,(19):126-126
理解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阐释,我们不难发现,理想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文章充分地读,要求读出意、读出神、读出情,在阅读中感悟,从而形成对文章的理解。感悟由此也成为理想阅读教学中最高层次阶段。  相似文献   

5.
覃毅 《广西教育》2013,(46):67-67
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理解和重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是基础,理解是重点,感悟是核心。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并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目标引导学生多读文本,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感悟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本人坚持借助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感悟中积累,再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积累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感悟积累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课堂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于课堂阅读教学的“法”。而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都应在“读”中来完成,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体验和感悟。本人就此谈谈“阅读五步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诵读感悟往往不被重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事实上,诵读感悟符合心理学,生理学原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在诵读中思考、释疑、感悟文本,无疑是给予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乔新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9,(12):12-14
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中得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差异,围绕教学目标,捕捉教学重点,挑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争辩.可以有效地融语言的理解、情感的体会、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训练于一体,以促进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强化教学效果。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捕捉学生阅读感悟中容易出现的偏  相似文献   

13.
朱雪梅 《教师》2011,(3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语感,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中缺少体验和感悟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就会重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因此,正确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内涵,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施,是目前语文教学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大家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运用向读方法,自主发表阅读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有独特感悟和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感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大力提倡感悟,进行感悟教学,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解和认识感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用合适的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感悟,真正使学生感有所得,悟有所进。  相似文献   

18.
张辉 《辽宁教育》2002,(12):35-36
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推进,朗读感悟越来越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从而替代了长期以来的繁琐分析,课堂上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我们还应冷静地看到,不少教师对朗读感悟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从而走进了感悟的误区。误区之一:非主体的悟1.老师的替代。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把阅读教学的“教”处理为教师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和盘托出地倒给学生,“学”就是学生听取教师分析讲解的过程,这就剥夺了学生通过阅读而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自己都未进行认真的思考而直接…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关注高效课堂的今天,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宝藏,借助教学中的情感因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共同发展。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