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语言既是哲学思维伸展的"向导",又是哲学思维水平的外在标志,哲学语言的"内面"即哲学思维方式。哲学语言"引领"哲学思维不断地走向深远,反过来,哲学思维又促进了哲学语言的发展。从哲学发展史的总体上看,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相应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维特根斯坦思想创造性自我颠覆的哲学力作,《哲学研究》以其独出机杼的语言思想、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在当代哲学史中占有重要一席.维氏语言思想凸显了语言本质是一种活动、语言意义根植于使用、语言游戏乃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其思想表现风格体现在内容上的自我颠覆以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巨大反差;同时其语言思想的地位在逻辑分析的式微与日常语言分析的兴盛中也得以显现出来.维氏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哲学任务的重新界定推动了20世纪中期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尤其是其对逻辑(理想)语言的反思和批判,开启了20世纪哲学批判思潮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研究,实可溯源至古希腊哲学。不过,如果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作一番考察,就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中同样存在现代语言哲学的萌芽。本文正是从此点出发,考察了“言不尽意”论的现代哲学意义。并通过分析力图勾勒出其与现代语言哲学的共通之处及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波捷布尼亚占据十分特殊和显赫的地位,他有关语言之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精神之关系,以及语言的系统性和语言意义等一系列学术思想,都显现出其特有的系统性和哲学性,体现出极高的语言哲学价值。波捷布尼亚秉承颇具俄罗斯特色的“理性—经验主义”(也即“欧洲—斯拉夫主义”)哲学态度,既是对洪堡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后者的批判和修正,并始终以彰显和弘扬俄罗斯的民族性以及俄语的独特性为宗旨。这对我国当代语境下的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与现实是语言学和哲学等领域中的重要论题。语言世界观是一个民族凭借语言构筑认识世界图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语言固化思维;不同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的图景和方式不同。从哲学角度来看,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结构等民族文化和观念并不能解释跨语言差异,感知和认识并不能根本制约和决定语言本质,语言符号或语法标记与外部客观世界也并不必然存在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在发表了《存在与时间》之后,其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转向.在语言哲学方面,后期海德格尔继承欧陆人文语言哲学的思辩传统,从对传统的西方语言观的背离,逐渐走向对现代技术状态下语言观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丰富、深刻而独特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对传统语言观的背离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对西方传统的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质疑.这一质疑在其后期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哲学的发展由近代哲学转向了现代哲学,即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形而上学转向了生活世界。其中,20世纪的西方哲学也经历了一场“语言的转向”,语言成为现代哲学关注的问题。与英美分析哲学强调语言的分析、逻辑功能不同,文化哲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文化特性,并进而从语言的文化特性来说明人的本性问题。就语言哲学而言,威廉·冯·洪堡特最早地设想和从事了这一研究。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哲学理论入手,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其理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领军人物,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代表的语言哲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语言哲学研究,且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对指称、意义、知觉的观点共同组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对哲学术语和日常语言进行微小细致的分析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征。通过了解奥斯汀的语言哲学思想,能够进一步理解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明确其在语言哲学研究史上的位置,以及其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和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与思维密切关联的意义问题,在语言哲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他所提出的"意义即使用"学说对译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翻译学中对于意义的研究,使其与语言哲学不谋而合。文章旨在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揭示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给翻译学中的意义观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语言的哲学转向,使哲学研究的主题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与世界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系统。词语涵义和事物指称之间没有等同关系。迷信是语言的创造物,是人类对神秘事物想象的语言表述。它作为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又有其顽固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观照下的中西译论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西方语言哲学与翻译学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通过评述西方语言哲学中与翻译学相关的几种意义理论,分析中西译论中所蕴涵的意义观及其发展轨迹,可以提出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发展影响着翻译学中的意义观。我们应该权衡其利弊,构建全面的合理的翻译学意义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语言哲学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两个传统的语言哲学理论。语言哲学、教育哲学、语言教学的发展与融会必将产生语言教育哲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分析哲学理论、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哲学传统中的哲学理念对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教学,尤其是母语教育必须引进当代哲学理论改造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原有的方法。构建语言教育哲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陈婷婷 《考试周刊》2009,(46):33-34
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语言观,并论述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通过比较这两种哲学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主张.寻求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了体验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语言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后期维特根斯坦让哲学保持与现实生活紧密接触,从而赋予其语言观以日常性,这种与现实的亲近是通过哲学对人及其生活的整体进行全貌概观来完成的.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活动观其最终目的也就仅仅停留于他所说的"让语言的地基干净敞亮",而不是在此基础再建构其他诸物.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时代下,对于儿童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靠近人类中心范式与心智哲学的研究方向.人类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以及儿童语言的发展,从语言博弈的角度看,其始终是儿童心智与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寻求对话规律的博弈史.在生物学的解释中,注重的是儿童语言的生物特性及其内在机制,而在社会学的解释中,重视的是儿童语言的社会性以及外显功能.语言哲学的内容不仅包括研究成人语言,儿童语言也是语言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哲学视角对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儿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学术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语言的功能与构成方式均导源于人和物的实践性关系;论证语言的三个重要品格,即实践化品格、意识化品格和逻辑化品格。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与欧陆人文哲学正是以背离语言基本品格而实现其背离语言本质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哲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日常语言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中心在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的一个倡导日常语言哲学的哲学家团体称为牛津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赖尔  相似文献   

18.
潘庆玉教授在其已经出版的著作《语文教育哲学导论》中,对语言哲学基本命题视角下的语文教育哲学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阐释.通过潘庆玉在其著作中论述的有关语文教育哲学的相关方面,从世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命题、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论述,希望从不同角度打开语文教育世界的大门,从而助力中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乔小芮 《海外英语》2012,(4):237-23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重要的语言转向,开始从传统哲学转向语言学,形成了语言哲学的研究热潮。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之后他的学生塞尔对其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引起了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试图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观点,并探析其应用及发展的现状,以求更加深入地将其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