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张云美 《现代语文》2013,(1):156-157
《现汉》(第5版)通过释义用语的调整、释义结构的调整以及添加“的”字等手段使属性词释义语言较之前几版更加准确、精简、规范.但仍旧在释义的语言结构、释义用语、括注等多个方面存有缺憾,这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性上.我们认为,释义结构、释义用语、括注都要体现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现汉》的质量,方便读者的查阅.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括注修订达524处,主要采用了以下5种方式:(1)括注的增补,228处;(2)括注的删减,73处;(3)括注的置换,93处;(4)括注与释文的转换,79处;(5)括注的综合修订,51处。第6版括注修订的原因主要是释义内容与客观事实或语言事实有了一定的差距,而编纂者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推动了括注的修订,主要表现在释义括注修订的全方位性和对词语语境更为重视两方面。当然,在对括注的修订中也存在少量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是括注的体例不一,一是括注的使用欠统一,二是括注内释语提示词的使用欠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注<庄>的各本中,<南华发覆>和<庄子内篇注>因其作者释性通和释德清的佛教学者身份而显得独具特色,虽然两注本在阐述<庄子>思想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两者在释义上却有着更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逍遥游>与<齐物论>两篇为例,试比较两注本释义之异同,并考证了两注本的成书年代,以期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李善<文选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研究者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对李善注最大的争论焦点.其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鞑?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美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完整解说字义字音的文字学著作,在收字立目、创立部首等方面均有开创之功,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的释义准确而科学,对训诂学,词典学的影响颇为深远.本文通过<说文>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现汉>)的义界对比,探讨<说文>义界释义的特点,并指出其时当代词典释义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文达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收词上,收入了非固定短语;在异形词处理上,相关条目分合失当,缺少页码标注;在释义体例上,有不平衡、不完备的个别失误;在释义内容上,仍存在过多限制声音模拟对象、例义不合、释义不准确等问题;另外,有些词条有印刷排版错误,不符合词典规范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采薪之忧"是"自称有病的婉辞",但故训和辞书的具体解释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言已有担樵之余劳",有的认为是"言病不能采薪"."采薪"是修辞用法,表示"低贱"的意思,与是否采薪没有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辞海>、<汉语大词典>相关的条目和释义,提出了当前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几个原则问题:修辞与辞书的释义、立目;包孕词目的立目和释义;同义异形词语的立目和照应.  相似文献   

8.
现今注家对<论语·雍也>"陋巷"一词屡有误解,"巷"字在古代可指居室,<论语>"陋巷"实指陋室.与之相关的"穷巷""阨巷"等词均有此义,某些大型语文辞书在释义时尚存在不同疏失.  相似文献   

9.
括注是词典中重要的辅助性释义方式,有助于词典读者全面了解词目词的信息,对括注认识和了解的不足会妨碍读者有效发挥词典的释义功能。文章梳理论析了英汉学习词典中括注的类别划分并探讨了其在帮助读者解码词目词的语义,语法,百科,语用以及文化信息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娅莉 《现代语文》2007,(12):118-11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对"说文学"的贡献在于其对<说文>义例系统而全面的阐发.据统计,其中有二十条是关于"传注"与"字书"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发明许书通例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传注与字书释义的异同.本文试图将其并作系统整理,并加以总结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一联中的"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注为"曾经";吴先进先生认为此注"没有理由和依据",先后撰写<"省",字注释指误>(<语文学习>2009年7-8期)、<透过"省识"看同义复词现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两篇文章进行辩驳,力主句中"省识"应释作"认识",其主要理由是:①<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及网上资料中,均不见"省"释作"曾经"之例证;②<辞海>、<汉语大词典>皆收有"省识"一词,释义即"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起哄"一词为个案,采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其动词词性在语料库中的话语表现特征,然后分析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对"起哄"一词的释义是否全面揭示了"起哄"的语义成分和能否帮助读者准确理解"起哄"的话语表现,以探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现存的释义问题。国内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存在两大问题:1.释义没有体现学习型词典应有的特点,只是一味地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蓝本,释义高度概括抽象;2.释义没有吸收应用语言学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了解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认知规律,没有充分利用语料库对被释义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辞源>之"好(上声)事"、"文房"及"文房四宝"条的解释,虽然没有错讹,却存在明显不足:其一是个别解释未能澄清源流,其二是释义未尽完全.通过钩稽史料,对<辞源>以上三则加以补正,可作为其以后修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诗经>耕、真合韵问题,学界历来观点不一.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承认<诗经>中存在耕、真合韵;一派认为<诗经>中没有耕、真合韵.两派的分歧,主要源于对"令"声字的归部不一.以上古典籍文献、汉语方言及闽语歌谣作为研究素材,可以确定<诗经>并无耕、真合韵现象,问题的根源在于其押韵字皆具-n、-ng两读.  相似文献   

15.
<庄子雪>是对<庄子>全书三十三篇的注评,大致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将全书浑沦圆融加以赞赏.第二,涵泳义理且超出儒道家派局限,有益于读者初学.第三,以<庄子>为针砭墨、惠之书,有醒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僵"条"僵硬;不活动"义下所举<灵枢经>、<红楼梦>两个例证与释义均不相符,二例中"僵"应为古义"倒下",其它一些辞书也存在相关疏失.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有关规定和成语内部在语音、语义和语法上的结构特点,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在成语的汉语拼音拼写规范及其书写格式方面存在一些与<规则>不吻合的地方,同时也存在成语的拼写规范和书写格式自乱其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前言>、<说明>和<凡例>中对"词、词汇、语汇、词组、词语、语词、成语、熟语"等语言学术语类词语使用情况的梳理,在与该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的解释进行对照发现,其词典<前言>等对这些词语运用不当和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释义不当等问题.深层原因是词语的释义没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高步瀛是现代著名学者,著有<文选李注义疏>等.他对<文选>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校勘、释义、评论与考证诸方面,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选>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辞典>,编排缺失统一原则和整体性.由于缺乏相关的语言、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所以其中部分释义不正确,其规模和准确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要原因是编者未能把握大型双语词典的编撰原则,常常以汉英单一的对应词为释义,缺失对原语和目的语解读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