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情感教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从四个部分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想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能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互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布鲁贝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这句话阐明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情感使其“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其“想问”,鼓励质疑问难使其“善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其“会问”。现结合课堂实践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相似文献   

4.
从当代大学生的“问题”事件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淡薄。深度分析其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消费主义的影响,但这些都集中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的缺失。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核心价值的关键因素。因而如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成为了倍受关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有:加强宣传教育使其“知”,加强制度建设使其“守”,强化理想认同使其“归”。  相似文献   

5.
“用教材教”使教师改变了过去“教教材”的作法,不再“以本为本”,以教材为中心,但在“用教材教”时,也不能忘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不能脱离其指导,偏离其要求。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其理念;分解其目标;明确其要求,才能使“用教材教”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使者有节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论对当前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载道”“言志”与“应世”的写作目的观,使其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言志”“抒情”比“载道”更可贵,也与真实的社会需要相结合。二是“言之有物”的写作内容观,使其形成说理等三大写作内容和独特的写作理论。三是“文质兼美”“偏重文采”的写作评价观,使其依然把“语言有文采”作为重要的衡文指标,并且保持了语言表达与特定文体相适应。四是文体多样化,但有“泛文艺化”的倾向,使其文体界限不明晰,但也可推进创意写作教学。五是“文如其人”,重视写作主体的精神和品格修养,但是易忽视文章写作过程和写作技能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关于“文言词的一些用法”有所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句为: (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就是“使之活”) (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就是“使之走”)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之”就是“使之归”)此之谓“使动用法”。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我”就是“以我为美”) (5)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质其首”就是“以其首为质”)  相似文献   

9.
李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3):126-126,136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尊重感情,使学生有“疑”敢“问”;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0.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教这段文字时,有两点感到特别别扭。一、从对文看,极不对称。请看下列词语。“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其身”、“其所为”。“其身”后面少了一个字。二、从翻译的角度看,“行拂乱其所为”多余一个字。“行拂乱其所为”是一个使动句。即“使其所为行拂乱”。“其”的意思是“他的”,“所为”的意思是“做的事情”,“拂”的意思是“颠倒”,“乱”的意思是“错乱”,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使他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由此可见“行”字未作翻译。事实上,“行”在这里是一个多余之字,加上它,反而不好处理。为了翻译通顺,我就干  相似文献   

11.
彭伯仲 《家长》2009,(2):44-4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老师当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惬意:既要“养其身、健其体”,使孩子长大成人;又要“育其心、励其志”,使孩子顺利成才。可是,孩子的性情一日三变,“养身”难,“育心”更难。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快乐教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完全有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情趣”和“魅力”,使学生成为“乐之者”,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  相似文献   

14.
曹动清 《上海教育》2009,(13):53-53
何谓“活力课堂”?我以为,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描述,动态的描述比静态的描述要难,但它更能反映教育规律的特征。也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的理解太狭窄。“课堂”,是一个“场”,教学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的层面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的层面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5.
地图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但是,怎样运用地图,使之与教学相融合,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趣     
说到“兴趣”问题,教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而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兴趣”。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唤发教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归根到底。其倡导一个至为重要的理念——“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中“动”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动”起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自产生以来,一直把“对效率的追求”作为其理论前提,决定并束缚着管理学的建构与发展,并使管理学成为了一种“单向度”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破除“效率”对管理理论的逻辑强制性,使“人”或“人的存在”重新成为建构管理理论的基础或前提。  相似文献   

19.
杨云法 《中文自修》2009,(10):44-45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苏武传》一课,其中有几处谈到“节”: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单于壮其节”。  相似文献   

20.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营田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它与其他藩镇一样,也设有“营田使”及其管理系统。归义军的营田使也由节度使例兼,并由中原王朝授予,但其主掌的营田既不是“营田务”之营田,也并非边境屯田,而主要是指经营土地,即境内土地的分配、授予、请射、对换等。除了归义军节度使例兼“营田使”之职外,其下各州还有具体管理营田的官员——“都营田”或“营田使”及其具体的主事者——“营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