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是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根本依据。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的梳理,以单向流动、双向流动和平行流动三种流动类型为维度,可将教师流动政策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现阶段政策虽已发展到成熟阶段,但还不够完善,我们需要在流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增加人文关怀,合理调控流动政策的各项要素,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健全教师流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维  陶鹏 《教育探索》2022,(2):64-67
教师流动是促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措施。近年来,全国各地针对教师流动政策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区管校聘”制度作为一种教师流动政策,存在教师的流动意愿不足、流动教师作用发挥不足以及教师流动政策评价不高等问题。从完善政策体系、明确主体权责和提升政策认同等方面提高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效果,对促进地区教育均等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体系完善,实施程序严密,能充分调动相关各方参与流动的积极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概言之,政策宗旨能兼顾政府、学校和教师利益诉求的平衡,调动相关各方参与流动的积极性;教师流动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并能与其他法规有效衔接;实行流动积分制度,确保教师流动过程公平;设置流动申诉制度,保障教师合理的流动诉求;注重偏远地区流动激励,多途并举吸引教师任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流动制度是以形成合理有效的流动秩序为目标,以公正性为根本价值取向,要求各项子制度能够完善自身构建,共同作用于目标实现。当前教师流动制度的困境体现在:教师流动制度理念强制,制约着流动主体主动性的发挥和流动效果的达成;教师流动制度各项子制度还未能在具体领域内切实发挥作用;教师流动制度设置本身还未能真正起作用。摆脱这些困境,就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构建合理有效的运行体系以及设置公平正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流动政策的合法性缺失及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各地教师流动政策的实践,从政策合法性视角来看,教师流动政策存在政策执行主体权限不合法、政策内容合法性缺失、政策内容与《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相违背、政策对象不认可等问题。合法性制约着有效性,也影响着政策价值选择的实现。在肯定教师流动政策合理性的前提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合理界定政策要素、完善政策内容、变"强制"为"引导""主动"、政策执行过程中积累有效性等途径重构教师流动政策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不能被简单地视同为物化的教育资源,在被强制性的流动中,教师以"怠工"等消极形式抵触流动政策。自由流动是教师流动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流动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自由权利不容忽视。研究认为,物质的匮乏与自由权利的丧失是教师自由流动的主要推力。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中,自由流动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在实现教师流动政策目标上其效果优于强制性流动政策。研究认为,在制定和实施教师流动政策中,应尊重教师是否参与流动的自由权利,应坚持"无补偿不剥夺"的教师流动原则,应以契约保障教师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7.
薄弱学校建设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才流动激励"(TTI)政策遵从"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基于薄弱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自愿的原则,实现"输入校"和"输出校"之间的供求匹配。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流动政策:明确"输入校"和"输出校"的划分标准,规范流动教师的能力要求;以薄弱学校的需求和教师发展为本,自下而上制订流动计划,明确教师流动的程序规范和实质规范,重视对高质量教师的流动激励;构建校际间或区域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之间及校际间交流;完善流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流动实效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薄弱学校建设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人才流动激励"(TTI)政策遵从"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基于薄弱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自愿的原则,实现"输入校"和"输出校"之间的供求匹配。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师流动政策:明确"输入校"和"输出校"的划分标准,规范流动教师的能力要求;以薄弱学校的需求和教师发展为本,自下而上制订流动计划,明确教师流动的程序规范和实质规范,重视对高质量教师的流动激励;构建校际间或区域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之间及校际间交流;完善流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流动实效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9.
欧盟教师的国家间流动是欧盟教师流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鉴于教师国家间流动在欧盟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欧盟及其成员国制定了多层面、多形式的教师流动政策。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欧盟教师国家间流动的现状与特点;另一方面,探讨了针对该现状,欧盟及其成员国在立法保障、政策支持和教育方案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面对教师单向不合理流动问题,制定并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是最佳选择.政策制度不完善、宣传不足、办学观念以及教师培训的落后等都影响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办学观念,促进全社会对教师流动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定期流动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实证研究,以政策工具理论为指导,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实证调查进行分析与讨论.在优化政策工具方面从完善其管理环境、制度环境、监督环境着手,探索将政策意图转变为管理行为、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的最佳工具,尤其是2011年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颁布并逐步推行后,更需寻求使现有教师流动机制更高效、更完善、更有效的工具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城乡教师均衡流动体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地区间、校际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轮换,旨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师资均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对有关教师流动政策的文本内容、执行成效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政策实施的理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678名乡村初中教师流动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①乡村初中教师流动率随乡村留任时间呈波形变化趋势;②乡村初中教师流动风险存在学历及职称上的差异;职称对乡村初中教师流动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③乡村初中编外教师流动风险高,队伍稳定性差。建议:①针对乡村初中教师流动时间规律,完善教师流动政策和激励政策;②改善条件,提升乡村初中教师生活满意度,促进专业发展;③完善乡村初中教师编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教师流动伦理是指在教师流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理念、道德法则、价值规范。教师流动伦理历经了政治伦理主导与经济伦理主导两个时期。当前教师流动存在着政策伦理缺失、主体道德病态、流动程序伦理偏差等困境。为实现教师流动的伦理转向,需要从教师流动政策、主体、程序等维度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主导、流动过程、流向和流动的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教师流动进行比较。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的不足,并以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的建议:第一,推动教师流动的制度化、法制化;第二,教师流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质量提高为目的;第三,改革教师的人事制度;第四,实行同工同酬,出台特殊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6,(2):21-26
在实施教师流动政策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采用强制的做法,忽视了教师的自由,导致政策效果不佳。教师不同于物化的教育资源。在教师流动过程中,教师自由应当得到尊重。教师流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保障教师自由。本文重申诱致性流动制度立场;强调扩展政策应用范围,调节所有教师的流动;抓住经济驱动力,有效调节教师流动;用教师自由流动倒逼地方政府教育作为,可持续地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教师流动也日渐频繁,带来的后果是师资流失比较严重。民办幼儿园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方法、教师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自身在其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工作压力、自我发展等方面有各种考虑;各类幼儿园蓬勃发展客观上给教师带来更多的选择、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教师流动疏于调控引导、市场经济大潮背景下过于强调急功近利等外部环境均对教师流动产生了影响。政府应根据以上状况,制定合理配置幼儿师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24个省184个区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与政策文本,考察教师流动政策的进展与完善路径。结果显示:缩小教师收入差距有利于流动政策的实施,合理的教师流动比例与交流期限应分别控制在5%和5年以内,诱致性流动政策实施效果优于强制性政策,新任教师比在任教师更愿意参与流动,差异化的激励措施更能有效推动教师交流。但调查也发现政策被异化为校长管理教师的工具等问题。因此,要制订完善的配套政策,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性扶持力度,制订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以真正发挥流动教师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姿 《教师》2013,(8):99-101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国家和地方性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梳理,指明政策出台的背景,从对政策内容的解读中了解其精神实质,探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问题,进一步思考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教师县域流动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分步实施原则和地方政府主导原则,促使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序运行;要完善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形成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社会基础,创设教师县域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推动教师县域合理流动的有效实施;要强化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县域管理力度,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域流动政策,将义务教育教师县域流动纳入政府管理行为,纳入义务教育教师考核范畴,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