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研究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色块辨别速度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是否存在色彩的心境一致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色块的反应速度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被试无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还是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都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其中积极情绪状态下反应速度最快.同时被试对不同色块的反应速度也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情绪类型对延迟满足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激发大学生被试产生不同情绪(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比较不同情绪状态组延迟满足得分,进而得出情绪类型对延迟满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组与中性情绪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积极情绪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中性情绪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  相似文献   

3.
“快乐和谐”教学中的快乐属于心理学的情感范畴。更明确地说,它是一种情绪。作为情绪,快乐由表情行为(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外部的变化),生理反应(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的变化)和主观体验(情绪发生时个体自我感觉)三个方面要素组成。它往往以某种状态的形式存在,称为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起伏,表现出情境性和波动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情绪还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积极情绪与个体发展和社会利益相符,  相似文献   

4.
基于以往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以“整体积极情绪”“整体消极情绪”和语言表述(中\英)为自变量,探究中\英文表述的整体情绪对无意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整体情绪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母语表述的整体积极情绪组的无意识思维效应显著优于整体消极情绪组;外语表述的整体积极情绪的无意识思维效应不显著;第二,研究结果证实了情感—语言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情绪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而消极状态下,个体倾向于运用非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②任务类型也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对于重要物品,个体倾向于运用代偿性决策策略;而对于非重要物品,决策策略多采用非代偿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方法探索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没有情绪影响对警察院校学员射击技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对射击技能正常发挥有不利影响,中性情绪接近于无情绪对射击技能影响,表明警察院校学员情绪稳定最能正常发挥射击运动技能.为了保证警务实战中正常发挥射击技能,建议警察院校射击运动教学中增加情绪控制教学内容,利用情绪调控建立警务射击实战中认知加工体系,正常发挥射击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三组英语水平相当的大学生被试分别进行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诱发,比较以上三种不同情绪对于英语词汇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积极情绪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2)中性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没有显著影响;3)消极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同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积极情绪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情境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对福建师范大学44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分析阈下积极情绪对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组别为群体组和个人组,情绪变量为阈下积极情绪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被试的捐助水平。结果表明:(1)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2)组别的主效应显著,群体组的捐助水平显著低于个人组;(3)情绪和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启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表达抑制策略对紧随其后的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消极情绪对延迟满足表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DRM范式,考察关键诱词词性(积极词、中性词、消极词)和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采用混合设计,情绪状态为被试间变量,关键诱词词性为被试内变量,通过错误率考察个体的错误记忆。结果表明:不同词性的关键诱词对错误记忆效应的影响并无差异;情绪状态对错误记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线讨论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文本数据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互动质量以及情绪状态。学习情绪影响认知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效,研究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文章基于Harris等人的情绪分类法和蔡今中的认知分类体系,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研究学习者的动态学习情绪、认知行为序列模式以及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困惑情绪和消极情绪会转化为积极情绪,但是中性情绪不会转化为积极情绪;学习者倾向于呈现描述行为和推断或解释行为,且认知行为序列模式具有渐进性特征;描述行为会引发消极情绪,比较行为、推断或解释行为会引发积极情绪。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行为转换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使人产生诸如胃部疼痛、结肠疼痛等病症,而积极情绪可能会比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更佳.消极情绪往往来自精神压力,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就会使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基于情绪时间动态视角探索高心理弹性者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唤起反应变化的特征,可为心理弹性科学提供情绪过程机制方面的证据。利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从232名大学生中筛选实验被试,有34名高心理弹性者和33名低心理弹性者参加实验。利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检查表(PANAS)、情绪(积极和消极)唤起视频材料和自编情绪自评表,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心理弹性被试情绪基线及积极、消极情绪唤起反应变化进程的时间动态差异。结果发现:与低心理弹性组相比,高心理弹性者的积极情绪基线水平高,消极情绪基线水平低,情绪平衡度基线高;高心理弹性者对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唤起均相对更为敏感,积极情绪唤起后恢复相对较缓,消极情绪唤起后恢复相对较快。提示更多、更长时的积极情绪唤起获益和更快的消极情绪唤起回复,是更具适应性的个体情绪时间动态特征,这种特征有助于个体保持高水平的情绪平衡度,利于当事者进行有效的压力/逆境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生的人格、情绪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中男女生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差异(t=-2.857,p=.005),而在神经质、外倾性、说谎量表上的得分均没有差异。高中生的积极情绪显著多于消极情绪,在积极情绪方面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89,p=.004),男性的积极情绪显著多于女性(M男=29.75,M女=27.73),而消极情绪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t=.60,p=.55)。人格与情绪密切相关,神经质是和消极情绪相联系的,而外倾性是和积极情绪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结果表明,轻重量启动下,个体对积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词;重重量启动下,被试对消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积极情绪词,体现了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该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概念隐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钢琴课教学很多年来一直被大多数教与学的双方认定为是一种纯技能传授活动。然而就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智力,在课堂上以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行学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情绪是人身体对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简单情绪与复杂情绪以及对立情绪等等。它与学生练琴乃至上课的信心中  相似文献   

18.
笔者探讨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使用影片短片片段作为情绪诱发材料,采用PANAS量表分析情绪效价;实验分为3个阶段:基线期-实验期-恢复期,记录被试在各个实验阶段的肢体II导联5分钟短时程的心电信号。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使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在心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积极情绪组的心迷走神经兴奋性比消极情绪组占优势;男性从不同情绪恢复到放松状态比女性快。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107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大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只对情绪调节能力发挥直接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对数学空间想象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法.以4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取自Lang等人的国际标准化感情图片系统(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LAPS)a包括积极、消极、中性三种图片各104张,作为刺激材料诱发情绪反应,同时采用自编试题A和B考察数学空间想象力.结果: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平均成绩比在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的平均成绩要高,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数学空间想象力有明显差异.结论:个体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有利于数学空间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