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确立,是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电视传播实践认识到的。我认为,从采访学的角度讲,可以把电视采访分为屏幕上采访和屏幕后采访,镜头前采访和镜头外采访。现场报道采用大量的屏幕上采访,不仅是一个采访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信息传播问题。本文试从电视传播特性出发,探讨现场报道与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内在规律。一般认为,电视新闻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加解说词,第三代模式就是现场采访报道。在第二代报道模式中,已开始出现电视记者屏幕  相似文献   

2.
记者镜前采访的“潜在形象”湖北三峡电视台张建红镜前采访,也称屏幕前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现场采访(包括现场播报)。“电视屏幕把记者的镜前采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同时也把记者的采访能力、新闻业务水平一览无余地呈...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进行人物专访是以一种交流问答的方式对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采访,采访目的较为明确,通过屏幕传达信息的同时还能传达被采访者的形象,有些人物专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节目形式如《鲁豫有约》《人物专访》《面对面》等,但是这些采访的形式就显得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4.
张娟 《新闻世界》2012,(2):28-29
出镜记者的采访活动从屏幕之后走到屏幕之前,这对其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电视传播规律,还要懂得现场报道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文以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前采访。电视记者作现场报道、现场采访或者人物访谈类节目等,都要进行镜前采访。镜前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要善于观察、熟练掌握提问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已有不少文章专门加以探讨,在此不再加以赘述。这里主要谈谈电视记者镜前采访的形象问题。屏幕形象是电视记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是“形”“神”的有机统一。这里必须强调地是,电视记者在  相似文献   

6.
当越来越多的电视记者从幕后走出来登上屏幕,在采访现场,向观众介绍新闻的由来、时空、趋势、结果等等各种新闻要素的时候,电视新闻也就越来越有了自己的特色。于是,电视记者的服饰,电视记者语调、音量这些细节,也就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和研究。人们平日所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趣,选择自己的穿戴。但是,记者一旦拿起话筒,走上屏幕,他的穿戴就不能完全凭自己的意志了。记者的服饰要服从于工作的需要。首先应该跟他采访的场合相协调,西装革履地去采访正在工作的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媒体的日趋走向成熟,现场同期采访已成为一些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一些评论性专题节目,更是大量采用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让各类人物走上屏幕,向观众叙述新闻事实,或发表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评论,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这也  相似文献   

8.
采访,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还不仅仅是收集材料的准备过程.它有时还是向观众直接解释、阐明、传播新闻的方式。由于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殊性(如现场性、声画综合性、对象的参与性),采访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屏幕的传播效果。采访的作用,对于电视新闻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电视新闻采访活动的方式,不像报纸、广播那样有明确类别划分。体制与设备的特殊性,造就了电视新闻博采众长、全面出击的采访形式,它囊括清新闻媒介采访使用的全部手段:笔记、录音、摄影。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常用的形式有:一、按照采访线索,进行现场采录…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是当今电视传媒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表现方法。近年来,随着新闻传媒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的编写方法不断创新。过去那种单一的解说词加画面.声画两张皮的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不能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记者的身影活跃于屏幕.普通老百姓的面孔也出现在屏幕,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打开一份报纸,用手机扫描一段新闻,手机屏幕呈现出立体三维的人物和场景图像;扫描汽车广告时,手机屏幕出现汽车行驶的动态画面。打开电视机,您可以看到正在千里之外进行采访的记者的三维影像"出现"在了演播室,与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这些场景并不是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是AR技术带给受众的全新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两年前的全国省级电视台新闻部主任会议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领导曾对中国电视新闻界与世界发达国家电视新闻界的业务技能进行过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在敬业精神、采访作风、新闻主题表述和新闻背景掌握程度上找差距,重点和关键落在敬业精神上。敬业精神是抽象的,但是体现在屏幕上,却是非常具体的。屏幕上的画面生动与否、现场感的强弱、同期声的真实可感程度以及报道内容的深浅无一不是对记者业务素质、采访作风和敬业精神的展示。几年前,电视新闻界曾有人发出沉重的感叹:我们的“拼命三郎”太少了!几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来,喜爱收看电视深度报道的我,发现很多电视节目不尊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一些电视人患上了一种“屏幕哭泣综合征”。如,每当电视中的被采访对象在事件的推进中双眼有些潮湿时,  相似文献   

13.
李亭 《新闻世界》2014,(7):76-78
"海采"式报道把镜头对准百姓,把屏幕空间让给百姓。节目保留了大量采访过程,增加了真实感。采用全现场海采形态,这样的形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宣传中都是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喜爱收看电视深度报道的我,发现很多电视节目不尊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一些电视人患上了一种"屏幕哭泣综合征".如,每当电视中的被采访对象在事件的推进中双眼有些潮湿时,有些掌控电视镜头的采编人员就会表现出电视镜头的"兴奋感",其症状就是用镜头对准采访对象的脸,甚至是放大其一双泪眼的特写.  相似文献   

15.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记者基本上只提出一个简单问题:"你幸福吗?"接受采访的普通民众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趣的是,观众原以为"应该剪掉"的片段,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屏幕上。所谓的"神回答",以及人们回答时的种种神态,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三十年,经济建设是国家生活的中心,普通民众也都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8.
所谓“海采”,其实是我们电视节目制作人内部的叫法,一般在屏幕上新闻主播会正儿八经地把它说成“特别调查节目”。说白了就是发布话题,然后用采访的方式去采集各种人群海量的回答,所以叫它“海采”。不过更多的人还是习惯叫它“街采”。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09,(10):17-17
“今后手机屏幕将能够处理大量计算任务,数年内,手机将增加大量人们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新功能。”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接受外界采访时表示,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服务得到普及后,今后普通消费者的手机功能将日益复杂化,并逐步演变成可便携的"超级计算机"。施密特说:  相似文献   

20.
盲人当记者     
美国犹他州的《奥格登标准考察家报》录用了一名盲人记者,名叫诺兰·克拉勃.克拉勃幼年失明.他在中学时就爱好记者工作.他向该报求职后,报纸让他在电视打字机上训练两天,进行技术考试.克拉勃通过考试和试用,成了《奥格登标准考察家报》的实习记者.他的任务包括采访火灾等突发性消息以及奥格登的经济新闻.克拉勃打字技术非常熟练,消息编写得很好,内容很少增删.克拉勃外出采访一般乘坐公共汽车,有时也走路,用棍子探路步行.采访内容用小号盲文打字机记下来.当他需要阅读电视打字机屏幕上的文字时,使用扫描器.这种扫描器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