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各种信息呈爆炸式的速度呈现在公众的面前,使得我国司法体制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难度加大。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司法公开对保密工作形式带来的挑战,分析个人隐私泄露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司法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依据,分析传统安全领域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促进我国司法体制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但是也造成患者个人隐私的严重泄露。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患者隐私严重泄露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患者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保护患者隐私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当能够控制很多设备的时候,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的家庭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一是骇客帝国的时代会来临。机器智能带来的转变是我们下一个五到十年做网络安全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过去20年,互联网最大的力量就是实现了"网聚人的力量",把很多人连接起来。如今进入互联网新阶段,手机变成一个新的连接点,打破了原来对边界的定义,和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联结在一起,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杨波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8):168-170
互联网新型服务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带来巨大商业价值,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来源于数据本身,更多地来源于对数据进行二次挖掘与分析。因此个人隐私保护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分析大数据隐私保护的特点,从技术、法律和行业3个方面简述大数据隐私保护的有关机制,指出需多角度跨学科交叉研究以满足大数据隐私保护需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已经成了互联网发展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从而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功能的完善,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网络个人隐私变得非常容易。本文从现有的技术层面提出了保护网络隐私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三、保护个人隐私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管理目前尚不完善,还是一个"无警察"的信息交通公路,有时会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使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许梦云 《高教论坛》2023,(11):74-77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个人隐私泄漏风险日益凸显,法律法规虽对隐私权有一定保护,但仍然存在针对性较弱等问题。为此,厘清隐私权受侵犯的形式是对大学生隐私保护的必要前提,既能明确高校的管理界限,也能提高大学生隐私权自我保护意识。为了给大学生个人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护,应当要推进个人隐私立法、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学生维权渠道、增强学生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正以其快速、便捷和海量信息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飞速发展,受众群日益扩大。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受众造福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新媒体时代,要通过提高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不是互联网、传感网、产品电子代码,也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和"物"连接在一起,就意味着把破坏性创新引进到当今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世界。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物、网络、语义等视角的综合而形成的集网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融合系统。在物联网语境中,物联网技术像人一样形成了人为的自主特征。物联网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技术异化的环境:个人隐私以多种方式受到威胁。而现有对隐私的制度规约存在诸多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互相均不得主张对彼此的绝对优势地位。因此,必须清晰地勾勒出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区分出豁免公开原则宽松适用的特殊情形,并明确不同类型个人信息的保障程度,从而使个人信息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层级化保护,以缓释现行法律规范对"个人隐私"的绝对保护的理想与现实保障状况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科》2008,(1):51-54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②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③隐私权的真谛或本质。④公民对个人隐私的支配权。⑤尊重他人隐私应该具备的意识。⑥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⑦侵犯公民隐私权要受法律追究。⑧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07-113
应该了解广东省高校实行量化指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法对高校产生了哪些影响及存在哪些问题。采用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法,深入剖析嘉应学院利用量化指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发现其能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为精准认定提供一定支持等优点,但出现申请程序较为复杂、认定指标不够完善、认定过程对学生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不够、困难证明材料精准性不高等问题。可考虑从申请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创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手段、建立更完善的认定指标和探索"大数据+量化指标"精准认定新模式等方面共同推进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场所的个人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的个人利益。隐私权的保护也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公共场所的隐私及其保护就成为一个更为敏感和更具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众多的隐私侵权和隐私纠纷已经使公共场所的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成为我国民法人格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确立在公共场所中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原则,努力做到不因开放性排斥个人隐私空间;不因共享性排斥个人隐私利益;不因秩序性排斥个人隐私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会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艳照门"事件、"兽兽门"事件和"工行女"事件等等便是例证.如何有效保护人们的网络隐私权,并使之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适应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用户体验"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高频出现词汇,文章简述了对其相关研究的基本认识,旧的产品功能和视觉设计理念正在被其取代,"用户体验"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研究和实践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为他人知悉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侵扰干涉的一种独立人格权。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国际人权运动蓬勃发展,加强隐私权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而我国隐私权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采取的是间接、分散的立法方式,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隐私权保护理论体系。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对侵犯初中生隐私权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月丽 《班主任》2002,(12):18-19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无所谓隐私不隐私,更谈不到隐私权的侵犯问题,因此侵犯他们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所谓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之一。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我国诸多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对于青少年的个人隐私,我国法律有特殊保护。如《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和网络双重属性,这使得在其消费者安全权中"信息安全"应取代"人身安全"成为被保护的重点。目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权保护制度仍具有较多缺陷:这一方面是由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区别对待而产生的财产安全保护不公平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具体规则缺失而产生的信息安全保护难落地造成的。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权保护机制,必须针对这些症结,沿用存款保护和投资者适格制度给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以同等保护,并课予互联网金融经营者一些新增的信息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