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POP广告是视觉传达艺术的一种,需要与观者沟通。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平面视觉三元素:图形、色彩、文字的表现和创意形式,提出了POP广告设计是重视艺术整体设计性的艺术门类,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针对不同商品,站在消费者的个性层面,设计出更合适、更富有创意、更人性化的POP广告。  相似文献   

2.
闻燕燕 《职业技术》2006,(13):24-24
步入酒吧、咖啡厅,或逛超市和商场时,一幅幅醒目而漂亮的手绘商业促销海报不时会让你停下脚步,拽着你去消费某个产品,这就是POP,一种可以促进销售的商业手绘艺术。虽然我们身处电脑时代,想设计什么都轻而易举,但POP手绘海报的立体感、视觉冲击力和个性化效果,电脑无法企及。POP  相似文献   

3.
POP广告是商业意识和人文艺术的结合.POP广告,将是日益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广告形式.它在媒介中的分量感也日益被商家所重视,销售市场的POP广告也是随社会需要而产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各主流群体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来搞活POP广告市场.本文主要从POP广告起源说起,阐述了目前市场经济下POP广告的利与弊,分析了POP广告市场的现状,也预测了在未来几年里POP广告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带动了传媒产业的发达.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同地域的艺术在不断融合,不同画种之间原本清晰的界限也逐渐模糊.科学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艺术观念,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被不断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中.随着电脑被广泛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数字技术在艺术中的运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方面,它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却也为传统艺术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仅是现代艺术领域受到了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丝网版画艺术领域也因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了新的制版方式和新的版种.数字技术在丝网版画艺术中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得丝网版画语言得到不断突破与发展.如今,怎样展现它的优势并使之与时代结合,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认真地加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5新潮、波普热、后波普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波普现象已不再是主流或最前卫的艺术形式;真正的艺术是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使艺术向大众靠近。  相似文献   

6.
人们喜欢使用图像进行表达,这似乎出于一种天性,最早的文字就是一些简单的图画."商业插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商业插画艺术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是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一传播载体,商业插画艺术的这一特点注定了它总是打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征.分析商业插画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于引导人们欣赏插画或者创作出符合社会文化需要的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普艺术.在风格上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后期愈发形而上的抽象形式;在理念上对抗现代主义的纯理性思维和精英文化观念:它热衷于在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中需找创作基源,消解高级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积极面对后工业社会环境下商业因素对艺术创作、生产、营销等多方面的影响。波普艺术作为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流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艺术流派,在艺术实践和文化理论方面,为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POP”广告是近年来风行于全国的一种活泼而富有意味的广告形式。本是以POP广告的简介、POP广告的功能、POP广告的种类、POP广告的造型特点、POP广告的制作这个脉络来议POP广告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艺术家博特罗,是一位学习借鉴波普艺术的成功艺术家,其通过挪用艺术经典,借用大众传媒图像等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一定波普元素,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障碍,并深受大众所喜爱。在其探索的艺术道路中,其作品更能反映出自己的审美,更能表达自己情感,更能传达给大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以适应性为主要特点的大众世俗化的文化现象成为国内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对象,并由此产生了众多与通俗文化发生关联的艺术流派,如“政治波普”、“艳俗艺术”、“卡通一代”、“影像艺术”等,这些艺术流派也从不同层面展现了通俗文化在国内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商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POP这一便捷、高效、廉价的广告直销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市场中很多POP广告基本还是不重视整体策划,缺乏创意,只注重表现和制作,缺乏对POP广告在整个营销手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消费受众对自己广告的感受、竞争对手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使用的广告手法和策略、最终自己的广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等多方向的研究和分析。任何形式的广告设计都有策划,POP广告策划相对比较简单和随意,表现为及时性、便捷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社会中衍生兴起的通俗文化的界定和对通俗文化的缘起和发展,可看出通俗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尤其是五六十年代欧美波普设计的影响,包括电影、青年独立文化、流行音乐等与波普设计的关系。而设计活动的主体——设计师在通俗文化设计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提高技能促进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岗实习作为锻炼高职在校生职业岗位技能和预演就业技巧的重要实践环节纳入了教学计划,顶岗实习也是考验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程度的一块试金石。在顶岗实习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动积极引导的作用,有责任帮助学生加强对顶岗实习意义的认识,加强对职业岗位技能学习的指导。学生应认清顶岗实习过程对自己今后就业和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要学会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积极投身到顶岗实习的生产活动中去,在工作过程中掌握和体会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就业意识与就业技巧,实现广泛就业和满意就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邮件服务系统中邮局协议(POP)服务可扩展性的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该方案使得系统能够灵活扩展,并能均衡负载以避免性能瓶颈问题;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系统的实现机制,基于qmail系统建立了测试环境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数据说明系统具有高性能。  相似文献   

15.
The reputation disparity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stirred up an unending debate. The age-long notion that teaching and research overlap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academia. Consequences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ublish OR Perish (POP) ab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putations disparity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the rewards for these academic activities. It explores which, ou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search publications receive higher or less attention and rewards. Relevant existing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to establish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OP and its consequences of the reputations disparity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on these activities. Evidence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ed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POP reputation disparity as part of its consequences. A key finding is that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insignificant and unrewarded as research publications. Neither the effectiveness nor the number of teaching loads counts like the numbers of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精神与教育——关于教育价值理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理想和超越精神,它体现着对此时此地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其内涵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批判的思维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乌托邦精神与教育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将教育作为实现其价值理想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教育内在地具有一种超越现实存在、趋向完美境界的价值追求。教育的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在此时此地不具有完全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也存在着走向异化的危险。因此,要防止乌托邦精神的僭越,必须将其置于人类理性智慧的观照之下。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形式的辩证法似乎是一个怪诞的命题,它正是柏拉图辩证法的特征。柏拉图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念”论的思想。“理念”是事物的原型和根据,认识了“理念”,就达到了最高的认识。这种关于“理念”的最高知识,就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追求的目标。柏拉图的辩证法正好是对“理念”的认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的辩证法就是关于“理念”的知识,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起源于人类对理想生存环境的追求。中世纪的基督教把它理解为一种宗教信仰,理解为一种以爱为核心的精神,一种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以换取来世幸福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把它理解为一种范导性的社会理想,另一方面却又想将它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这实际上是把一种范导性理想当作了一个具体的实践目标来建构.由此陷入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