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 《新课程研究》2006,(10):42-42
1.情节式。 根据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纲,大家想像故事发展的整个轮廓,编写一个故事。例如,老师讲述一串情节:小明缺课了,同学们来到小明家,小明的妈妈得了重病,同学们帮助小明,小明又上学了。大家可以此为线索,发挥想像,添技加叶,写一篇内容充实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2.
林俊 《湖南教育》2001,(14):51-51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10块糖,大光给小明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10 2=12(块),大光的糖就有10-2=8(块)。所以,小明比大光多12-8=4(块)。  相似文献   

3.
无痛药水     
时间:新世纪某年某月某日。地点:小明家的客厅内。人物:爸爸、小明、小狗。(星期日,小明正在客厅里看家里仅存的一本化学书,突然,爸爸回来了。)爸爸:喂,小明你在家干啥呢?小明:(放下书)爸爸,我准备发明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叫无痛药水。爸爸:无痛药水?什么是无痛药水?小明:就是只要把它涂在患者身上,病人在打针时就不会感到疼痛的一种药水。爸爸您别忘了,上回我拉肚子护士给我打针时,疼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后来我想,如果我能发明一种无痛药水多好啊!爸爸:小明,你这个想法很……很有创意,也很适用,要是发明成功…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初上中学的那种成人自豪感、兴奋感已被自感应接不暇的众多学科的学习、作业所带来的紧张感逐渐代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各科的测验成绩很不理想。家长会上,老师就小明的学习状况向家长提出了含蓄的意见,希望家长多督促孩子用心学习。以往听惯老师对小明表扬的家长回到家里对小明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狂轰滥炸”,吓得小明不知所措。待家长气稍消,小明怯怯地向家长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听可也是,小明一不贪玩,在学校遵守纪律,放学回家就看书做作业;二是对自己要求很高,总说要考名牌,不缺乏学习动力。可为…  相似文献   

5.
题目小强和小明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强总比小明提前10米到达终点.如果让小强后退到离起点10米处,小明仍在起点赛跑,则:()A.他们同时到达终点;B.小强先到达终点;C.小明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谁先到达终点.分析小强后退10米和小明同时起跑,到达终点时,小强跑了110米,小明跑了100米,判断他们谁先到达终点,可用他们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比较.解析设小强跑完100米所用时间为t秒,则小强的速度是:v强=100/t米/秒.小强到达终点时,小明还落后10米,即小明在t秒内跑的距离是100米一10米=…  相似文献   

6.
一天,小明同学家一个卧室的电路发生了故障,合上开关灯泡不亮,电路如图l所示。小明先检查灯泡灯丝,发现灯丝没断,用测电笔测试A、B两点,发现两点都能使氖泡发光,这个问题可把小明难住了,B点接的是零线氖泡却能发光,灯泡又不亮。是开关坏了?还是零、火线相接短路了呢?小明想了半天都搞不懂,只好去问邻居电工李叔叔,叔叔告诉他,一定是BD间的零线断了,小明回家仔细一检查,果然肋间的零线断了,但小明却怎么也想不通。同学们,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吗?你会有困惑吗?  相似文献   

7.
自助笔     
8月9日 “呜,呜,呜……”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弟弟——小明,又哭了,原来他又被“野蛮”的爸爸打得鼻青脸肿,而批评的话在小明妈妈的嘴里早已成了顺口溜。因为小明总是写错别字,不是把“常”写成“长”,就是把“在”写成“再”……为此,小明也很苦恼。[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习了惯性的知识以后,只要同学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请看下面这个问题:小明站在一只做匀速直线运、划船尾上(如图1),当小船经过靠岸边的一棵树时,一根树枝挂了一条长纸正好垂落在小明的正上方,小明想树枝上挂纸条不雅观,很想把它取下来,但他必须跳起来才够得着,可他又不敢跳,因为他怕一跳起来,船向前一走,他会掉到水里,另一同学说不会掉下水的,请你们判断一下小明会不会掉下水里呢?如果你认为小明会掉到水里的话,我请你马上做一个简单实验,站在地上竖直向上跳起…  相似文献   

9.
年龄趣题     
初中代数中应用题的年龄问题,是很有趣的。有时,只是改变一下数字,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1小明今年6岁,他的父亲32岁,问多少年后小明父亲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分析:在小明年龄增长的同时,父亲的年龄也同时增长。等量关系:3(小明今年的年龄+增长的年龄)=父亲今年的年龄+增长的年龄解:设经过x年后小明父亲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依题意,得:3(6+x)=32+x解得:x=7第:经过7年后小明父亲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同学们在初接触这类题时,往往会出现小明(或父亲)的年龄增长而父亲(或小明)的年龄不增长的,甚…  相似文献   

10.
灵机一动     
实物演示教应用题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 10块糖,大光给小明 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 ?”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 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 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 10+ 2=12(块 ),大光的糖就有 10- 2=8(块 )。所以,小明比大光多 12- 8=4(块 )。   有一个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他直接用 2+ 2=4(块 )。我喜出望外,这正是我希望出现的简便方法。当问他怎样想时,他却答不出来。   我画出线段图,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急中生智,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同…  相似文献   

11.
角色点悟     
口语交际训练不仅仅要求语言的正确、流畅,更重要的是美好情感与正确思想的熏陶。———题记《该怎么办》是一堂一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的口语交际课。内容由3幅图组成:第1幅图讲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第2幅图讲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王爷爷就告诉小明:“你不收下,我就不让你取奶了。”第3幅图上,小明挠着脑袋说:“我该怎么办呢?”要求有三:1.说说这3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2.互相说说小明该怎么办。3.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课堂上,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提出请爸爸妈妈或居委会的爷爷奶奶帮忙说…  相似文献   

12.
1一5为非课改区试题,6一13为课改区试题1.小明的书包里共有外观、质量完全一样的5本作业薄,其中语文2本,数学2本,英语1本,那么小明从书包里随机抽出一本,是数学作业本的概率为() (2)如果小明的爸爸穿的一双42号凉鞋坏了,准备买一双同样尺寸的新凉鞋,那么应买一双多少毫  相似文献   

13.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14.
一、有关频数与频率概念的辨析 例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小明和小芳分别在各自班级里竞选班长。小明得了25票,小芳得了23票。可以断言,小明在班内受欢迎的程度比小芳高。 解析:不正确。虽然小明比小芳的得票多,但受欢迎程度不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数,而是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率,由于各班总人数没有给出,因此,无法计算出频率。  相似文献   

15.
星期六一大早,妈妈到小明的房间里喊小明起床:“小明,七点了,快起床吧。”小明听了,身体往被窝里缩了一缩,仍然闭着眼睛说道:“妈妈今天是星期六,你就让我多睡会吧。说完,翻个身,又接着睡了。妈妈来到床边,轻轻地拍着小明说:“你忘啦昨天晚上是谁向我保证以后周末要早点起床,帮妈妈收拾房间的?小明一个人做事可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啊。”听了这话,小明倒不好意思起来,乖乖地起了床。小朋友,“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只说而不见行动,或说得好听,做得很差。我们如果许下了什么诺言,就一定要去实现它,这样,才是一个守信用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很隐蔽,不容易直接看出来。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以免漏掉隐蔽条件。例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分析与解:这道题中的隐蔽条件就是“小红”,小红也算一个条件,和她的4个同学合起来就是5个同学。也就是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列式:20÷5=4(张)(答略)例213个同学站成一排,小明的左边有7个人。问小明的右边有几个人?分析与解:这道题的隐蔽条件是“小明”,小明也算1个条件,从小明开始往左共8个人,也就是13个同学站在一排,从小明开始…  相似文献   

17.
题目 一天,小明的妈妈要用电吹风机时,发现家里的电吹风机只能吹冷风不能吹热风.经检验,原来是机内的电热丝已经烧坏了.小明想用一根阻值相同的电热丝来替换,为此:  相似文献   

18.
人之幽默     
《阳光搜索》2005,(9):30-30
打瞌睡的境界 一次,小明又在课堂上睡着了.嘴里证说着梦话,嘟嘟囔囔的。同桌的小华不胜其烦.顺手拿起自己的大块橡皮塞进小明嘴巴里,让他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9.
小明读五年级,学习成绩平平,父母发现他学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天晚上,父母都快要睡觉了,可小明屋里还亮着,爸爸敲开房门,说:“小明,该睡觉了,要不明天起不来。”“爸,过两天我们班测验,我得看看书。”小明说道。“你这孩子,平时放学,看不到你的影子,这倒好,要考试了就来临时抱佛脚。”测验结果出来了,小明考得很不理想,他自己心里纳闷:“我玩的时候很尽兴,读书的时候还开夜车,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老是这个不懂,那个也不明白呢?”学习如果没有计划,就会陷入一种茫然无绪的状态中,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班里成绩优异,父母对其期望较大,平时对小明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要求严格。初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小明发挥失常,成绩不太理想,父母对他进行了几天的批评教育,斥责小明,说再这样下去,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之后更是剥夺了小明外出玩耍的时间,强制要求他在家学习。从那之后,小明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跟父母交流。偶然一次,小明的同学在QQ上收到了小明发给他的一段视频,视频里面小明多次用脚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