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寄宿制学校是当下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教学场所,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而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往往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因此,除了寝室、教室和食堂,图书馆则成为了这些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的最佳场所,也是现阶段小学生最该去的地方。然而,目前对寄宿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忽视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非常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功底。以下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条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寄宿生活对于有的小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寄宿生活上,学校对小学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大多数情况下,寄宿制生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要建立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小学生的寄宿生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地区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滞后的,此外,一些寄宿制的小学生在生活习惯上也不符合学校的要求,这给学校相关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因此,对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活习惯的培养提出一些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寄宿生活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安全、卫生、集体等方面的意识,并且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适当采用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着力教会学生自理与交往──寄宿制学校教育优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教会小学生自理与交往,促进小学生人格完善与发展”,则是我们发挥寄宿制学校教育优势的一个突破口。 对小学生来说,寄宿制学校是一个与家庭不相同的全新的环境,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自理,同时,对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必需的。但现状是,我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所处的‘独’的…  相似文献   

4.
何克亮 《甘肃教育》2022,(23):45-47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适应农村居住分散,而解决学生上学困难而实施的一种办学模式,目前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内部管理繁杂,教学实施简陋,家庭教育滞后,教学效率不高,其教育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和对多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学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寄宿制高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家庭教育缺失给学生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并结合农村寄宿制高中的实际,提出了优化农村寄宿制高中家庭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牧区寄宿制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离开家庭人住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难免不习惯.有想家的思想情绪。寄宿制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封闭式的,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友谊和关怀。可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常常由于心理健康欠佳,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有焦虑、恐惧、孤独之感,有的甚至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通过多种途...  相似文献   

6.
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容易引起小学生寂寞、孤立、无助等不良情绪或者难耐的精神空虚感。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封闭,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教室、食堂和寝室,和其他小学生以及教师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小学生,而且也能为小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使小学生走进图书馆,获取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和内容等。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寄宿制学校的独特优势,并有针对性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使小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更多的个人情感体验,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现本文就从"书香班级"的建设、"我是读书小明星"活动的举办以及课外阅读讲故事大赛的组织等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此为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杨丕信 《家教世界》2012,(14):123-124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的撤并和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大批离学校较远的小学生不得不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甚至有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见一面,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养成了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不懂礼貌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小学生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徐颖  付淑玲 《黑河教育》2013,(12):20-20
一、课题的提出及目标 小学生良好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就担负起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表明,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自我适应能力差、学习成绩不佳;宿舍容量大、集体生活不和谐;家校沟通不及时,小问题变大问题等。针对寄宿制学生的不适应情况,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寄宿制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分为全寄宿和半寄宿两种。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我们接触到的有5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原有重点中学内增加全寄宿的民族班。寄宿班的学生由学校提供食宿,享受全寄宿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方式使学生与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疏离,面临着学校教育功能异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社会教育功能边缘化等教育困境。本文基于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教育困境的探讨,提出通过强化家庭、完善学校教育、引入社会教育等方式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右玉县注重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校的学生生活服务水平。他们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队伍建设。针对本县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的特点,1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有低年级学生的还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保育员。同时,各学校还设立了专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招聘了食堂炊事员。二是注重设施配套。  相似文献   

15.
寄宿制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寄宿制学校四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现状与特征。方法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绵阳市2所寄宿制学校四年级学生共16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2.四年级小学生的孤独感总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均与孤独感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孤独感与合群自我意识总分均存在较高的负相关。结论对寄宿制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其对"合群"的认识与体会,从而减少孤独体验,为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寄宿制学校的大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其家长接触减少,其家长对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减弱。受隔代教育、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正我校是2010年教学网点调整时由12个村级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镇级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在校生615人,其中住宿生376人。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逐步摸索出一些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现仅就如何在寄宿制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谈一下具体做法,以期和同行交流探讨,共同搞好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针对寄宿制特点,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的撤并和寄宿学校的建立,大批离学校较远的小学生不得不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寄宿学校,学校不仅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担任为人父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翟忠国 《甘肃教育》2012,(24):20-21
农村中心小学寄宿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与中学、大学寄宿制学校相比,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更小、自理能力更低、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在父母的视线外独立的生活,对寄宿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培育学生健康品格,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