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激起他们心底的涟漪,激起他们智慧的浪花,唤起他们澎湃的激情,才是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孩子"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以语文课为"一石",激  相似文献   

2.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3.
庄云霞 《考试周刊》2012,(24):41-4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得到一些实惠……  相似文献   

4.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语言、丰厚的人文、多彩的情感交织成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就像孩子的童话,有惊喜,有惊险,也有深藏的道理。教师要领着孩子步入"这童话的森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让他们的小手举得高高,让他们的小嘴会说,让他们的思绪飞扬!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认为,能达到心与心交流的课才是好课,即上到孩子心里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呢?一、把孩子当成朋友,按需要设计教学了解孩子,知晓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的朋友,敢与你交流,敢在你面前表现自己。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构架的基石,以学生好学为基本取向(而非教师好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取向为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直喜欢孩子,一直喜欢语文。我家里的茶几上到现在还每天放着语文教材,最近添上了统编语文教材。这是我最喜欢的物品,每天翻一翻,心里才觉得满足。我也希望天气暖和点的时候能去学校里面转转,看看孩子们、看看青年老师们,看到他们我就高兴。还想能听听他们的课,问问还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事情。谈起语文教学,我研究了一辈子,一直觉得没研究好,没研究透,只能说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小学语文教材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导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之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小嘴说得滔滔……但是,如何做到这些呢?如果仅靠单薄的文本和传统的"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来维系任重道远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10.
陈露 《考试周刊》2011,(32):62-63
语文课极容易沉闷,因此语文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将语文和生活融合起来,将课本内容拉近生活,用艺术、形象、得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既可以增添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一书的第五讲第二节中,专门介绍了“李吉林情境教学法”。通过学习,我对这一教法在理论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主持实验成功的,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显著的流派。它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教材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拉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随之…  相似文献   

12.
直面一年多的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调研,欣慰之余,就语文教学的课改不偏离方向。感觉到语文老师应当胸怀“三本”。第一当以生为“本”,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第二当立足教材之“本”。合理运用与重建“课内资源”,压缩课时、协调教学板块,大力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应把握教学根“本”,强调语文课就是教语文。语文课应当体现语文味。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通过几年语文课教学的实践,我以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效果比较好。一、在讲解字、词、句和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我坚持把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国”字时,不仅浅显易懂地讲解“国”的意思,还引导学生组成了“中国”。“国旗”、“国徽”、“国家”……许多词语,又用这些词语练习口头说话…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八册和小学自然第八册上选编的同一篇名的课文,都是讲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语文课与自然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节约课时,又可以发挥两课的互补功能,使语文课和自然课相得益彰。 对于语文课本上的《太阳》一课与自然课本上的《太阳[一课的联合教学,具体做法可如下: 一、以神话传说激趣 教学开始,教师讲述“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的故事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故事完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后羿能射下太阳吗?夸父能追上太阳吗?(不能、为什么不能?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苏蔓丽 《考试周刊》2012,(68):46-47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它们落实到对“写”的指导上.使课文成为“现身说法”,使课文的写作奥妙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与语文课文阅读紧密联系起来,以课本为本,这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痕,应彰显生命的灵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心里去"。本文就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尽快解决的现象,从语文课堂同儿童心灵一起存在、成长和升华三个角度谈了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小学语文教材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导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之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小嘴说得滔滔……但是,如何做到这些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小喜欢上语文课,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呢?我觉得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老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影响教学效益,让我们试着用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杨玉梅 《文教资料》2005,(5):190-191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以爱为前提,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情感的交流,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心灵的对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文定教,以学定教,以生定教。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我们在欣赏中教学;在教学中欣赏,用更多的人文关怀去滋润孩子的心灵。把课上到每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享受课堂,享受语文,享受学…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