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过电影《祝福》的人无不憎恶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如果说那个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是在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下悲惨地死去,那么鲁四老爷则是直接把这个枷锁套在祥林嫂身上的刽子手。正是这个鲁四老爷一再说:“祥林嫂是个寡妇,不能用。”  相似文献   

2.
说话“含蓄”,“含而不露”,往往被看作是有修养而受到世人的尊敬。例如,鲁迅笔下的鲁四老爷就“含蓄”得可以。这位略通文墨的老监生,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孔孟之道竭力维护.因而,即使骂起人来,也“文诌诌的”,不跑粗,这颇有点“艺术化”之嫌。 以“祥林嫂初到鲁镇”这场戏为例:一天.正在河边淘米的祥林嫂突然被婆婆家的堂伯等人捆绑起来掳走了。时近中午,鲁四全家为找不到祥林嫂正闹得“沸反盈天”时,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的婆婆来交割此事了……。此刻,怒不可遏的鲁四老爷愤愤然,骂道:“可恶!然而……”──话…  相似文献   

3.
一次考试,我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把《祝福》中两个省略号的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答案五花入门。一个地方是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后被婆家捆回去,鲁四老爷知道后说了一句话:“可恶!然而……”四叔说。一个地方是卫老婆子准备再一次给鲁家推荐一个佣人,鲁四老爷又发话了:“然而……”四叔说。联系前后内容,对以上两句作以下分析:对于祥林嫂的婆家又是抢,又是拖,还用什么东西堵住祥林嫂,把她捆回去的这种粗暴的行为,鲁四老爷是不满的;同时,对卫老婆子给他家找了个不干不净的女人也感到不满,所以鲁四老爷认为他们可恶。然而,你祥林…  相似文献   

4.
《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当知道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之后,说了三次话,只有八个字第一次:“可恶!然而……”第二次:“可恶!”;第三次“然而……”。未说完的话,较之我们主观设计“完整”的语句,内涵要丰富得多。像这样因为特殊的情况,言谈间中途断了话路的,修辞上叫做“跳脱”。这种修辞现象在语言形式上或是残缺不全,或是间断不接,细细领悟,却有完整、连接的情韵。当祥林嫂被卫老婆子他们抢走以后,鲁四老爷只简短地说了四个字:“可恶!然而……”从具体环境中的含义理解,第一个“可恶”是说一帮山里人在大白天来家门前劫走祥林嫂,特别是还有中人卫…  相似文献   

5.
关于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一直有种看法,认为她死于套在她脖子上的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夫权、族权、神权。如此概括,看似很全面,其实似是而非。在小说《祝福》里,“政权”对于祥林嫂的压迫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鲁四老爷并未对祥林嫂施行什么高压手段,经济上也并未刻意盘剥;同时,作品也未把鲁四老爷写成地主,他只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可见,“政权”对祥林嫂的迫害找不到一点证据。夫权方面,祥林嫂有两个丈夫,第一个丈夫早就亡去,而后她被抓去卖给了贺老六。贺老六“年纪青青”,“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而且祥…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之死,是《祝福》情节发展的表层线索。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鲁四老爷家中的短工说“是穷死的”。仅仅是因为穷吗?《祝福》分明又是个人命案子,祥林嫂死了,谁是凶手?这是小说的深层线索。围绕这一深层线索,我们可以解读到《祝福》多元的思想意蕴。一、反封建礼教:思想革命的理性认识《祝福》的思想意蕴,首先应将其与中国的思想革命结合起来考察。这主要体现在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小说中祥林嫂赖以生活的家庭,是鲁四老爷的家。鲁四老爷是一个大骂“新党”、“讲理学的老监生”。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他“皱了皱眉”,分明是“讨厌她是…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28)
一次,偶然翻看一位学生的日记,被一段笔迹很重的文字深深吸引。该文对刚刚讲过的小说《祝福》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其中对鲁四老爷的评价几乎完全颠覆了老师的观点。且看——"我不赞成老师的说法。鲁四老爷只是一个小富农,而不是地主,因为在祥林嫂被其婆婆掳走后,四婶自己煮午饭,儿子阿牛烧火,可见其并不很富裕。鲁四老爷守旧、迷信和自私,厌嫌祥林嫂是个寡妇,这确实很可恶,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怎么死的?”她死于“厌见者”的“厌见”:鲁四老爷的“讨厌”,柳妈的“不耐烦”,鲁镇人的“烦厌得头痛”。祥林嫂死于三者配合形成的语言暴力——无可遁逃的软刀子,是心理扼杀。  相似文献   

9.
鲁四老爷的"表里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四老爷是《祝福》的重要人物,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因素。鲁迅先生对这个形象的塑造,着墨不多,仅仅是抓住其“表里不一”的特征进行反讽。作者的这种匠心有着深刻的用意。反讽之一:言与行的表里不一祥林嫂曾两次来鲁家做工。第一次鲁四老爷就“皱了皱眉”,对新寡的祥林嫂生厌,因为祥林嫂不是为丈夫殉节的烈女;第二次鲁四老爷也“照例皱过眉”,并且判定她为“伤风败俗”的罪人。对祥林嫂的两次来做工,鲁四老爷都是不高兴的。在他眼里,祥林嫂已是不干不净的“浊物”,是不吉不祥的“丧门星”,可是,两次他又都接纳了她,接纳的…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祝福》教学片断)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生:……师(总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人,他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他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1(迟疑地):我觉得鲁四老爷没有那么坏,他收留祥林嫂,没有扣过她工钱,没有打骂过她,能让她养的白胖起来,他比起我们今天许多老板要仁慈多了。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 ,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主人公之外 ,文中还刻画了一位和祥林嫂同样重要的人物———“我”。跟祥林嫂比起来 ,由于“我”这个人物形象缺乏祥林嫂的悲剧震撼力 ,所以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在《祝福》中 ,除祥林嫂之外 ,“我”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 ,《祝福》中的“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视角 ,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与传统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文章一开始 ,就让“我”与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进行思想交锋。鲁四老爷的思想腐朽陈旧 ,对社会革命极端仇视。因此 ,…  相似文献   

12.
对“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评价,似乎早就有了一个“套子”:“顽固守旧,封闭多疑”“自觉维护沙皇统治”“不但自己入套还要别人入套”等等,人们习惯于把他当作一个靶子来批判。即使承认他是一个受害者,也没有从其作为受害者的心态的角度加以关注。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物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从他维护沙皇统治的角度看,他与《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有相似的一面;从他作为受害者的角度来看,他也可与祥林嫂作一比较。鲁四老爷,虽然在小说中他的语言只能找到寥寥几句,但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人物命运走向的权威使他成为了鲁镇的实际主宰者。如果说鲁四老爷…  相似文献   

13.
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一个人的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生讨论。)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生2:鲁四老爷呗!生3:还有四婶。生4:柳妈也是的。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人笑)我这…  相似文献   

14.
小说《祝福》中鲁迅为鲁四老爷精心设计了一副装饰道具———字联,小说写道:“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一道具耐人寻味。l、揭示出了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室内装饰反映了主人的志趣修养。四叔———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的书房装饰自然讲究一点仁义道德,虽然这是虚伪的。尽管对他着墨很少,但看了他书房的装饰,再联系他对祥林嫂的态度,一个旧礼教的化身,—个假道学先生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2、…  相似文献   

15.
鲁四老爷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长期以来高中教参及一些作品分析资料都把他定性为“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反动的封建余孽,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刽子手之一。”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及对作品的细读深思,认为这样给鲁四老爷定性,是不公  相似文献   

16.
佟欣 《现代语文》2007,(2):94-94
看过《祝福》的人一定都记得祥林嫂吧。她命运多舛,死了男人再改嫁,改嫁后男人又病故,留下个儿子还被狼叼走。她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在咀嚼了她的故事后,她却像被嚼得没有滋味的甘蔗渣一样被人们吐掉,还要受人唾弃,就是死了也还要被鲁四老爷之流骂为“谬种”。鲁迅在作品中从多方面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行描绘,有三纲五常对她的约束,有周围人们的冷漠,也有其自身的性格因素。这里我们抛开那些大的方面,仅从鲁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几个小小的细节——祥林嫂的工钱,祥林嫂的身价和替身(门槛)的价钱来看祥林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对鲁迅小说《祝福》中人物形象作分析时,大都只着重分析祥林嫂,个别同志兼及鲁四老爷、柳妈和贺老六。却往往忽略对作品中的“我”作全面透彻的分析。我认为这是欠妥的。因为《祝福》深刻而重大的反封建主题正是通过“我”与祥林嫂以及鲁四老爷的对比来体现的。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处在“五四”后革命低潮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曾经积极参加过斗争,而在受挫折后则逃避现实。“我”是《在酒楼上》吕纬甫式的人物。面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不是积极地投入革命斗争,而是内心感到苦闷、彷徨,  相似文献   

18.
罗献中 《学语文》2009,(1):18-18
鲁迅的小说《祝福》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祝福时节的一个傍晚。“我”听到鲁四老节家的内室里有人在议论着什么,然后又昕到鲁四老节边走边高声地骂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怀疑与自己的到来有关。正在惶惑之际,碰巧鲁家的短工前来冲茶,于是就向他打听内情。短工神态“淡然”地回答了“我”的几个询问。原来是鲁四老爷家里以前的女工祥林嫂在祝福前死了。  相似文献   

19.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节小说类文本专题复习研讨课上,为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了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的例子。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进行分析,得出鲁四老爷顽固、守旧。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之后,又出现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追问:“还能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约两分钟后。一学生回答:“鲁四老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呢?”教师再问。“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传统课文。祥林嫂河边遭劫后,鲁四老爷两次吞吐其辞的“然而……”,在篇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然而”究竟有几解呢? 许钦文同志早在建国初期提出了意见,认为:两个“然而”,实际上只是一个“然而”,只有一解;意思是:婆婆把她劫回,也无可厚非。近年来,四川秦元宗同志提出了异议,认为两个“然而”,两解;前用许说,后一“然而”的意思是:然而要找到一个象祥林嫂那样……的廉价劳动力,恐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