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纸本怀恋     
张映芳  钟东 《图书馆学刊》2011,33(6):133-136
纸质文献孕育了中国丰富的治书之学。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如果抽取了纸质图书的时代,便成为空白,无以成立。读网时代,人们读书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整体而言,读网时代的人们欠缺了深思、细玩、体味。纸质图书给中国图书馆学所带来的人文情感,已经被时代冲洗得日趋淡漠。图书馆学人应当在纸书中重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学科根系。  相似文献   

2.
诚如蒙牛集团员工中流行的那句话所说的: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赢,但没有行动一定会输。书是“做”而不是“坐”出来的。市场当前,图书市场品种繁多,热闹非凡。但成千上万种图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凑热闹赶潮流,真正能激起浪花吸引读者的畅销图书可谓是屈指可数。怎么让自己的图书不成为“凑热闹”的积压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图书成为“摆堆”销售的畅销书?这里,笔者想说一个民间图书工作室的朋友周先生做畅销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是出版界难以说尽的话题,尽管对畅销书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但它实实在在的是图书市场的热点,是具有轰动效应、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图书。对它褒也好贬也好,但不得不承认,读畅销书的人总是比读其他书的人多,这也造就了畅销书的影响,使其出版单位名利双收,因此畅销书成了出版界长淡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历时两年创作、出版的纪实儿童文学作品《一个女孩朝前走》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的少年时光,用纪实文学的创作手法记录了这位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产党员的成长之路。图书于2021年7月出版,入选2021年8月“中国好书”榜单、中宣部“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11月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8月优秀畅销书榜单等。  相似文献   

5.
畅销书运作中的五种常用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众多出版社的参与和角逐,在国内的图书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引人瞩目的畅销书。于是有人便惊呼中国的书业已进入畅销书时代。一旦与名人结缘,图书就基本上具备了畅销书的“潜质”,今天,由大众媒体塑造的一个又一个名人的确为出版社提供了丰富而可观的出版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畅销书的包装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工序的问题了,而是一个高层次的艺术问题。如果真能把畅销书设计包装成一件艺术品的话,那它一旦亮相书市,单凭其外在的形式美也能吸引无数“眼球”。利用大众的“媒体依赖”情结,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的大众媒体对图书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已经成为国内畅销书营销运作的主要手段,甚至是一些出版社打造畅销书的不二法门。对于图书营销来说,品牌的开发和经营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推出与之相关的图书或其他产品,使这些“衍生”产品也能乘着原书的畅销之风而行销市场。  相似文献   

6.
王蕾 《编辑之友》1998,(3):57-59
畅销书(Best seller)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是指“销量极大的书”,如今已成为美英书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任何图书一旦成为畅销书,对作者、出版商和批发商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收入、轰动效应及可能形成的国际影响,从而为作者、出版社创下极高的知名度。因此美英出版界在畅销书市场的竞争格外激烈,一些依靠畅销书吃饭的出版社更是绞尽脑汁,拼死一搏。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书的解构”论断并不意味着图书真正地被解构和消灭,而是图书的后现代转型的理论基础.在经历了前图书时代、古典图书时代和现代图书时代之后,后图书时代正在到来.在后图书时代,书的存在形式日趋多样化,图书内容被“误读”、戏仿和颠覆,功能呈现出“超阅读”的多元化趋势,阅读方式也表现为“误读”、浅阅读、碎片阅读、互动阅读、视觉阅读等多种样态.  相似文献   

8.
权威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新书品种达到10.3万种,但是能够在书市上真正畅销的品种也就在20%左右,它们却带给书市80%的销售码洋,可见,畅销书是书市之“金”。 和畅销书相比,长销书则是书中之“宝”。在20%左右的畅销书中,最后能在书市上站稳脚跟、不会为时间和读者所抛弃的图书,更为宝贵!  相似文献   

9.
虽然人们还没有给畅销书、品牌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像《岁月随想》、《三重门》、《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图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销售量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它们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又如外研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等,这些图书长销不衰,不断再版、重印,是名副其实的品牌书。众所周知,畅销书是出版社的准入市场的拳头产品,在为出版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品牌书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生存…  相似文献   

10.
安华 《出版经济》2004,(3):58-60
畅销书榜代表"一般图书"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读书仍是美国人的主要追求,并且他们有很多书可以读.鲍克公司近年出版的<在版书目>,收录在版书多达150万种,同时,每年出版的新书还纷至沓来.不过,从能得到的所有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读者看的都是界限很清楚的大众市场图书,主要是畅销书,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美国大众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畅销书,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时代或者时间段,非常受欢迎的书,泛指所有销量大的书。而超级畅销书是指在大众阅读领域具有超常表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销售引起万众瞩目、口口相传、争相购买,甚至成为全社会关注议论的图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就出版社而言,出版者的角色定位一直是"来料加工",事实上,畅销书和其他大众文化媒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制作"而非"创造"出来的。关于畅销书,出版界未作严格的定义,"销量居于头等的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销售量大的图书"等等都可作为畅销书的定义。所谓畅销书,也就是指达到某一销量标准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畅销书优劣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畅销书,顾名思义,就是销售通畅的书。如果再故作高深一点,依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畅销书则是“某一时期在同类书的销售中销售量居于领先地位的书”。如果再引申一步并加进人们的价值取向,还可以说,畅销书就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深受人们欢迎的书。  相似文献   

14.
这里讨论的“书”和“读”,指传统的纸质图书,以及那种全神贯注、身临其境的“深度阅读”。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时代,鼓吹阅读纸质图书似乎显得有些“落伍”,不过,正是因为数字媒体的来势汹汹,“读书”才变得急迫起来。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01年度引进版、输出版优秀图书近日评竣。《谁动了我的奶酪》、《丁丁历险记》等十种书被评为“2001年度引进版优秀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等十种书被评为“2001年度引进版优秀畅销丛书”。《彼得森留学应考系列》等30种图书获“2001年度引进版优秀图书入选奖”(含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等20种书被评为“2001年输出版优秀图书”。  相似文献   

16.
据考证,“畅销书”这一称谓是在美国孕育而生的。1895年,文艺月刊《学者》登载了在美国19个城市中的零售书店中最为畅销的6种最新出版的图书的一览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畅销书目”的出现。1897年,该杂志第一次发表了关于全国“畅销书”的调查情况。1903年每月都推出6种书,而且把这6种书的书目称之为“6种畅销书”。这便是“畅销书”的最初的由来和最早的使用。当时,出版社、书店的智慧的经营者们,从扩大图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有人就曾不无偏激地说:“这个时代,哪怕让人批评都可以,至少证明了你的存在。最可怕的是没人议论你,人们根本忽视你的存在。”所以,人们宁可喜欢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棱角分明的人,也不喜欢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面瓜”。那么,一个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畅销书的诞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没有做任何营销运筹工作,不知不觉就诞生了;另外一种是经过超强的营销攻势,被锻造成为畅销书。翻开历年的畅销书榜,我们不难发现,地毯式营销成就了《学习的革命》、高校直销成就了“无领到白领》、卖场促销使《成功一定有方法》破冰等等。在所有的畅销书中,可以认为,有90%以上的畅销书是经过精心的营销筹划而打开市场,取得佳绩的。仅有不足10%份额的书是源于图书自身的品质、知识点、时效性而畅销。  相似文献   

19.
选题策划的重要,恐怕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好选题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选题大概是万万不能的。什么是好选题,可能仁见仁,智见智,各人有各人的标准。如果不抬杠的话,在当下的语境中,大概不外乎指畅销书与常销书两类。曾见某名出版家提出“常盛书”的概念,作为未来出版的鹄的,意在解决畅销书“畅”而不“常”和常销书“常”而不“畅”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或许是大众图书出版的一个转折点。畅销书层面,相较于往年,50万册、100万册的大书不是很多。虽然大书不多,但去年中间阶段的畅销书各家都涌现不少,像中信、博集天卷、磨铁、新经典、读客、果麦、时代华语等,2014年都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图书出来。观察市场上这些书,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的效率在提升,打造产品的能力在提升,浮躁之气、追求规模的冲动在消失。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新时代的产品"在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