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基督教传入豫南。为了更好地传教,教会开办学校和医院以期吸引教徒。基督教这些教育、医疗机构主观上是为传教服务,但客观上却推动了近代豫南地区新式医疗卫生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了豫南地区第一批西式医护人员和接受西式教育的学生,促进了该地区教育、医疗和思想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来中国铁路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十多年来,学术界对铁路史的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成果主要集中在与铁路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关键历史人物、铁路外债问题、铁路与社会变迁等方面.此外,学者还对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概况特征也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当然,研究中的不足显而易见,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国自西方引进的近代交通工具有两种,一是轮船,二是铁路。两者都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工具。轮船打开了中国赖以闭关自守的海禁,铁路则克服陆上的险阻,使中国堂奥洞开。两者相较而言,铁路的作用比较更为重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内陆国家,轮船所及的范围只限于海岸线和内河沿岸,而广大的内陆则任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铁路驰骋,其影响比轮船要大得多。近代中国先进的人们(主要是洋务派)为了救亡御侮,提出“借法自强”,把铁路这一19世纪新兴的交通工具引进到中国来,从而使中国在近代化的路途上迈出了  相似文献   

4.
淞沪铁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目前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尚存很大分歧。有认为收回、拆毁淞沪铁路是封建颃固派的守旧,以及与洋务派的斗争有关;也有认为收回拆毁是维护中国主权的正义行动。笔者认为在对待淞沪铁路问题上,维护主权的正义和颃固守旧的愚昧矛盾地交织在一起,重新评价围绕这条路铁所展开的各种活动,对于中国近代铁路史的研究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碧石铁路是与滇越铁路配套的铁路网,它既是滇东南地区近代实业救国的典范,又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是在滇越铁路的震撼声中滇东南地区的实业家和爱国乡绅自己倡导、筹资、建造、经营的民营企业。这是近代中国、近代东南亚殖民铁路格局中的奇迹。个碧石铁路的修建不仅是滇东南地区民营企业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典范,是滇东南地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者被植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诸多碰撞、冲突和调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闽地乡民铁路利权观念转变、铁路沿线乡民筑路态度转变、生活方式转变三方面来探讨漳厦铁路对近代闽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了解铁路比较早的重要人物,目前学界对此已论及颇多,但对李鸿章早期竭力反对、盲目排斥、坚决禁阻铁路的原因,到逐渐形成对铁路问题的较为理智的认识,最终发展到“自我兴办”铁路的强烈主张,乃至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铁路规划建设方案,虽有提及,仍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述。本文力求对此问题做一梳理,试图较深入地揭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中国近代铁路工业开启之艰难。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况。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到了20世纪60年代,获取在中国的铁路兴…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沉沦与上升、发展与不发展这种看似矛盾,实乃真实情景的客观现象。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入侵日益加深,中国不断沦入半殖民地深渊;另一方面,各界仁人志士甚至包括统治者,也一直围绕着救亡图存的目标,向西方学习而致力于中国的独立与富强。因此,近代中国自晚清即开始呈现出“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余明侠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十分复杂的人物,是非功过,集于一身。本文拟从近代铁路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陈述自己的某些看法。可以说,中国近代之有铁路,是与李鸿章的努力分不开的。在他的倡导下,开始用火车站代替驿站,用蒸汽...  相似文献   

11.
铁路运价是影响近代晋煤外运的关键因素。1907年至1937年晋省煤商、正太路局等利益相关方围绕正太铁路运价不断展开博弈。随着运价升降,晋煤外运量也随之波动,总体上历经了20年代前晋煤外运平稳增长、20年代中后期晋煤外运受阻与30年代晋煤外运恢复增长三个阶段。正太铁路运价与晋煤外运量的互动变化过程,不仅展现了正太铁路运价与晋煤外运之间的强关联性,也彰显出铁路运价变动对近代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铁路筹建与清末广西边防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动力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特征.由于中央政府与广西地方政府着力统筹的全局存在着不同的出发点,因此,尽管都认识到铁路筹建在广西边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认识到铁路筹建和边防建设的紧迫性,但包含完整铁路网在内的近代战略交通网络并未能在广西最终形成,也没有在近代国防体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这是近现代广西社会乃至西南社会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沉沦与上升、发展与不发展这种看似矛盾,实乃真实情景的客观现象.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入侵日益加深,中国不断沦入半殖民地深渊;另一方面,各界仁人志士甚至包括统治者,也一直围绕着救亡图存的目标,向西方学习而致力于中国的独立与富强.因此,近代中国自晚清即开始呈现出"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百年基业 历史贡献 开滦煤矿历史悠久,名声显赫,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便是由开平矿务局开办的。而开平矿务局则是开滦集团的前身。同时,开滦煤矿也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除自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还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桶水泥——麒麟牌水泥、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煤炭码头——秦皇岛港。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该行设立之初,主要是为了建造铁路,振兴实业。官僚资本家盛宣怀突破了重重阻力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在客观上为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同时他也欲借银行成为统率全国商务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在为期三年的创办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官与商之间实力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山西铁路的相继竣工通行,铁路沿线兴起了一批近代煤矿业,铁路在其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煤矿业的崛起又进一步推动了山西工业化、近代化进程.但由于存在铁路路线稀少、战事频繁及运费高昂等诸多问题,铁路的运输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煤矿业发展极为缓慢,从而导致丰富的山西煤炭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采,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晚清动荡复杂的政局中,中国近代铁路事业艰难起步,其发展伴随着纷繁复杂的政治纷争与利益冲突。因此,铁路事业的曲折历程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个缩影。而文人丰子恺,同时也是乡野阶层的代表,通过文章、漫画等文学艺术形式阐释了对于铁路、火车等近代器物的认识。其中的科技观,反映了铁路、火车等现代科技发展与民众心理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内部历来存在着派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龙云、卢汉为首的云南实力派与把诗中央政权的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附蒋反共-防蒋自保-联共反蒋的曲折演变过程。这种历史轨迹为大多数地方实力派所共有,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买办和买办阶级在近代中国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以买办为视野,分析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与发展,剖析买办在开拓与沟通国内外市场和发展内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作用,论述近代商业贸易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