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2.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文艺复兴以前的近千年,欧洲社会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宣传现世苦难、追求幸福来世的基督教思想,这种基督教文化违反人性,束缚了人的思想精神,遏制了人们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因此改变现状的新文化、新生活的出现就成为历史必然,而这种新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属于感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范畴,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学是在复兴古典文化、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旗帜下进行的 ,但是人文主义历史家对古典史学的传统并没有简单地全部继承 ,对基督教史学也没有简单地一概否定 ,而是在新的时代予以新的创造 ,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如果文艺复兴运动存在着本文所要论证的潜文化意义的话,那么,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就不只是表现在人文主义对封建宗教的反抗上,同时还表现在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文化冲突时的认同与融合上。如果这一观点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对文艺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关于人的观念是在基督教教义肯定人的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圣经》是希伯来文学的总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影响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处在基督教文化大背景下和信奉基督教家庭的小环境中的莎士比亚,继承了基督教教义中益于人类的合理成分,同时溶入了新的时代内容,终于成为属于所有世纪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互动。犹太思想被人文主义者以古代神学之名补充进入了人文主义思潮中,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文主义思潮也塑造着此时的犹太思想,犹太人文主义者主张采用人文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圣经,努力将人文学科纳入犹太思想体系,力图探寻古典理性、异教文化与犹太教真理之间的和谐。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的互动,植根于文艺复兴时期犹太社会和基督教社会独特的环境和文化需求,两个群体中人文学者的交流也为这种互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多集中在戏剧,他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受关注相对较少。通过对《维纳斯与阿都尼》的文本细读,并联系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看出:长诗中体现的莎士比亚独特的文化思考,既有对当时人文主义中张扬个性的认可,也有对传统基督教文化中节制忍耐的继承;作品中人物形象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批判继承,剔除了教会禁欲主义的极端成分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人文主义的温情。  相似文献   

8.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表现出"乐观--失望--回归"的变化轨迹,但是始终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宗教信仰探索过程,探索历程就是寻找、认同各种宗教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历程.但在林语堂的思想观念中,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这正是促使林语堂最后阪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物塑造上分析贯穿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基督教情怀.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将人文主义理想与基督教情怀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艺术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同时也凸现出基督教情怀.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残酷杀戮,是一种挣扎于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曲折而艰辛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双重文化视野,分析哈姆雷特在复仇前后内心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莎士比亚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始终未能成为主导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儒学化”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它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但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它却在漫长的渗透历程中,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到了本世纪,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主体,迅速被中国知识界所接受,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既呈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又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视角.莎士比亚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体现在借鉴圣经中的叙述结构,人物原型,意象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更加深化对莎比亚戏剧的认识,从而丰富读者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李尔王》中人物的激烈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在基督教及人文主义关照下的人性观。文章深入剖析剧本深层的隐含意义,解读圣经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对莎士比亚的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人性中兽性的渊源,然后对两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揭示莎士比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在谈及西欧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神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出现误解、误读的现象:认为文艺复兴在彻底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种全新的"人本观"。持这一观点者大多认为,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解放和自由是天然的,它的价值源头仅仅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资源和人文因素,它猛烈抨击着基督教神学的蒙昧和禁欲学说,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神学的思想是不相容的。有教师甚至认为,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人文主义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文化积淀。在人文主义视域下审视教育,对人们深入认识教育的人文性质、揭示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人文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目的的人文体现、教育内容的人文选择、教育价值的人文取向。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人本"教育、"全人"教育、"主体"教育在教育领域得以弘扬。人文主义主张人性、人权、肯定人生价值、追求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视域下的教育发展必将走向教育自由、教育民主、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对其中国弟子影响至深,颇为适合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重建中国文化、启蒙国民性的需要。面对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坚持走人文主义启蒙之路,将新人文主义思想运用于高等教育实践,对东南学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外文系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他的许多剧作中直接或间接地书写英国的瘟疫。《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关于瘟疫起源的叙事,既来自于基督教的神谴论,又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剧中关于瘟疫应对措施的叙事,既强调早期现代英国世俗统治者的隔离政策,又从精神领域强调基督教的忏悔祷告。基督教会,尤其是激进清教徒对当局的隔离政策既有反对又有妥协。剧中瘟疫叙事所体现的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与世俗统治者及人文主义精神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实际来自莎士比亚本人对基督教的矛盾态度及其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20.
关于莎士比亚的妇女观是新型的人文主义说,几乎已成公论。但是,无论是从他的戏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关于家庭主妇的观念,还是关于寡妇以及少女的观念,都明显地反映出他那与基督教文化精神和教会世界观一脉相承的等级、秩序、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在本质上并不是人文主义的,而是传统的教会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