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策略,包括完善通识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全面评估学校实际情况,层类合理、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双一流"大学建设与文化自信具有耦合关系,大学的基本职能和"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任务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文化自信作为支撑,而文化自信又在"双一流"大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得到体现。需要在文化自信引领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重要来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指引,实现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研究型大学和现代大学的研究功能,协调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剖析研究性教学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建立科研性和实践性教学,实现学校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向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转移;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特别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大学与社会、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这三大关系的定位与处理,必须分别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个基本方向、特色发展争创一流这个基本途径进行准确把握,从而理顺关系、精准定位、明晰方向,推动"双一流"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双一流"建设面临大学和学科排名的困扰。在排行榜的影响下,排名的一流成为"双一流"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为摆脱排名对内涵式发展的困扰,大学需要超越以排名论一流的话语方式和政策取向,重拾古典的卓越传统,以澄清大学发展的核心价值。从传统到现代,从理论到实践,真正的"好"大学始终是从理念到行动均朝向卓越的大学,而不是从思维到行为一路追逐排名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28):193-194
深入研究"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阐述教育教学各项重点质量保障工作环节的内涵及运行机制,针对"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持续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中坚力量,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双一流"建设的真正成效。"双一流"建设既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崛起的希望与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变革的压力与动力,以及高校发展模式的转向,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通过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的机遇,探寻地方高校崛起的出路,指出地方高校的崛起,离不开系统的顶层设计,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要以优势学科、一流学科培育为抓手,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及交流,创新管理制度,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突破口,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要求我国大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向着"双一流"目标迈进。随着大学、社会、政府、市场的关系日趋密切且复杂,在合作和应用中生产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获取自身发展,已成为大学实现"双一流"的重要路径。在知识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大学应运而生,与传统大学不同,新兴大学更强调结合社会的多样化、开放性需求进行创新、改造与突破。从战略管理视角来看,创业型战略顺应了新兴大学的特质,它是"双一流"背景下新兴大学的一种战略选择,它为新兴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5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学英语虽非独立学科,但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办学和学科建设中均应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首先简要分析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然后着重讨论大学英语有"责任",也有"理由"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最后,文章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筹"双一流"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西部地方院校因其办学水平及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在"双一流"大学建设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办学活动。西部地方院校需要参与"双一流"大学建设,这既是"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需要,也是这类院校自身发展水平、自身比较优势及地方政府外驱推动的需要。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讲,西部地方院校需要采取变革理念、提升质量、凝练学科、寻求政府支持、面向实践、创新制度等措施参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并赢得新型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世界"双一流"建设政策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我国世界"双一流"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合理因素;重科研工作,轻教书育人;重政府控制,轻大学自治等问题与偏颇。面对困境,我国世界"双一流"建设要做到对"双一流"名单要进一步调整;创新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重塑大学自由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推动了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发展的结构优化,提升了科学公信力和强化了科学理念指导,有助于优势特色学科与特色专业的共进建设。结合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大学优势特色学科的确定要突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注重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科研原创性水平、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和满足国家需求。综合来看,要抓好内涵建设、调适行动逻辑、重视成果培育、强化平台建设,以此从多维层面考量发展理路,最终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经济社会、高等教育、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高校应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特色、深化改革和开放办学的创建"双一流"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能力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大学为保障,努力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视阈下,高校工会要在目标内容上有力促进和推动"双一流"建设,在行动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双一流"建设核心要义,在角色定位上既是"大学校"又是"代言人"。通过对四川大学的实践考察,发现学校工会在融入"双一流"建设理念与行动方面,存在思维转换滞后、思想引领不足、紧贴实际不够等问题;在有效服务"双一流"建设能力方面,存在自身建设缺乏内涵、普惠服务体系运行不畅、主动参与学校治理不够等问题;在职能地位方面存在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有限、职能设置交叉重叠导致职权虚化无效以及地位弱化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视阈下,高校工会应主动适应新形势,通过加强对教职工思想引领,深化"双一流"建设理念认同,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娘家人"公约,全面提升工会工作"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效激发工会工作生产力,优化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拓展有效参与治理格局,真正提升工会参与"双一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面向世纪中叶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一流大学的建成需要有一流的功能体系以及一流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学战略管理,要进行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用战略引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因其具有巨大的光环效应而备受高教界关注,由此也引起了高校对"双一流"席位的激烈竞争,而"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反而被忽视。基于此,就必须对"双一流"建设的机制和基础做一个系统审视。毋庸置疑,"双一流"建设担负着民族复兴光荣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提升学术水平与影响力的一个契机。然而它面临消除传统利益固化机制的难题,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冲突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从强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入手,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大学自身加强"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应避免走入唯指标化和去改革化的误区。我国大学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点,通过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建设来提高学术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到整个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坚守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提出,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选择,是对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校正,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一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社会、教育,都起引导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而且是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建成的。在当前"双一流"建设中,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目标应该体现多元化的选择,促使高水平高层次大学、普通高校和应用型大学分别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中国教师》2009,(17):26-27
<正>1997年,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并书写了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校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方面,即"学"与"行",也指明了学校培育人才的两个目标,即"人师"与"世范"。校训所强调的"学"与"行"正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所注重的。  相似文献   

20.
一流的大学必然拥有一流的学科,而学科的交叉融合又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当前,我国高校正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保持现有学科的“一流”及打造新的“一流学科”,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唯有打破禁锢,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聚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育适应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载体,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交叉管理运行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交叉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