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性德育课程的构建既是基于封闭式课程弊端的现实逻辑结果,也是基于道德的本质要求和人的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课程,开放性课程的构建必须从个人与集体、知识与生活、灌输与对话、学校与社会、单一与多元等多个纬度入手,实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空间以及德育评价主体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
赵德俊 《成才之路》2023,(11):133-136
“道德认知”是构建德育课堂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要以导向性为基础,并重视培养过程。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存在教育方法有误、教学观念有待优化、德育与课程分离等情况,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道德认知模式的内在原则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团队的教育方法,以内容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德育的一体化,以此构建高效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显得越来越综合化和系统化,道德内化在德育中也显得日趋重要。文章以道德内化机制为视角,从道德内化机制体系剖析影响道德内化的因素,并将影响因素与德育课程建设进行关联性分析,探讨了内化机制与德育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德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檀传宝博士新作《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对象的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从如何发挥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确实提高德育实效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原理的几个基本命题──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德育环境等,作了深入系统的探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第一,从人的社会生活出发,把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人作为德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原理》将德育定义为“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  相似文献   

7.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问、生生问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只有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当今,世界性的道德危机日趋严重,迫切要求德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对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涵义、特点及其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德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关键平台,对于德育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推进者,两者应当相互协同、相互辅助,才能全面开展德育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德育应当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融合。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德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道德叙事应用在学生德育教学实践中,指教师通常借助口头表达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将具有道德性的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小场景艺术地进行叙述,使学生在听故事时获得德育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可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开发道德叙事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实施道德叙事,探究其应用路径和有效策略,通过寓教于事的道德教化、陶冶、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德性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概念理解的多元化,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课程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还是德育文本?是学校道德生活事件还是德育传播媒体?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还是凝固化了的道德生活经验?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德育过程的概念进行重构,以充实学校德育资源、拓展德育空间、激活德育过程,从而为改变僵化、低效、程式化的学校德育现状,创新学校德育的样式、方式、途径,贡献新的教育智慧。与知识学习不同,道德学习是一种全时空的学习,充斥着学习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德与生活结伴而行,在生活中不能有道德的盲区。因此,完…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粹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是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德育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课程不仅仅是指德育课程的文本,而且是指在特定道德场景中的生活事件、德育活动、道德规范等因素相互联结、相互影响、彼此沟通而呈现出来的道德生活事件的连续体。这一概念的确立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学科式德育课程的弊端,防止那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无效德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中德育课程的转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九年一贯课程”的统整化、一贯化、弹性化,台湾地区国民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编制发生重大转变,突出表现在道德教育扩展到价值教育,道德课程为社会学习领域所涵盖,课程指导思想由道德教学观向道德学习观、课程实施与评价由权威模式向校本模式等的转变。这些变化对超越德育课程的传统模式、深化德育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生活德育的提出既是对知性德育的反思,也是一种新的德育方式的尝试。正确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对于建设和开展德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其全新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发现生活德育在促进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促进道德智慧的生成等方面,最终通过在特定情境中的实践、交流、反思,使学生学会过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分析大陆高校德育课程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比较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思量两岸高校德育改进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许多教育工作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经济或学术上的,它更与我们在道德和品质上的一些缺陷有关。如果我们从“课程理解的范式”去思考的话,德育至少应该成为早期教育课程对话的一个部分。也许幼儿间所有的活动都有其道德含义,也许幼儿园所有的课程都拥有一种道德本。然而,这些德育资源都需要教育去发现和整合,幼儿只有去体验、理解和实践后才能将德育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面临不同道德情境时做出及时合适的行为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德育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方法:改革传统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护理道德培养,在实践与理论教学中渗透德育。结果:德育渗透可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与护理道德意识。结论:德育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与护理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并将其看作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以赋予道德与法治课程新的内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扩充;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素养的提升,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同步进行。鉴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现阶段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试着从“营造好的德育环境”“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内容”“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组织开展趣味十足的德育游戏”“适时增设德育方面的探究环节”“进行学科德育方面的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