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章太炎不仅深入研究过佛学.而且造诣颇深.他在研究佛学的过程中融会了国学思想,故其佛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章太炎不仅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考辨大乘源流,评判中国佛教流派,呼吁佛教改革,还将佛学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佛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学术观念这样两大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是重点所在.由佛学思想而带来的对传统思想的新的诠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应是相当重大的,<文心雕龙>讨论文学创作的心物、神思、虚静、体性、养气等许多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亦当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交融会通的深刻作用."语词分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联系<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整体来考虑,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即要注意"语词意义生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二祖智俨致力于《华严经》圆融思想的开掘;将佛学引向新的温和形而上学的方向.三祖法藏全面地吸收改造法相唯识学说,批判其绝对主义思想,从而完成了华严宗温和形而上学佛学体系的构建,为华严宗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文会作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站在佛学的立场解释老庄,在本体论、心性论、修行观和言意观等方面全面融会佛道思想,为近代佛学的振兴弘扬作出开创性贡献。杨文会对老庄思想的佛学解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使佛教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推动了近代知识界对时代先进思想的创造性吸收和不失民族特色的改造,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其佛学思想对匡正当今的世道人心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沙景岑在我国佛教文化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人物,但是研究者甚少.从长沙景岑禅学命题看,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有以下方面:强调佛身乃是人身,不离现实世界求佛,佛不在世外,人佛无异;深化了"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乃真修行;景岑继承了前辈的般若空的思想,并把这种般若空更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境界--"无佛亦无人",彻底扫除学人的一切念头.因此,本文认为景岑秉承师祖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学风范,继续慧能的"顿悟"宗风,在身体力行中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禅宗更进一步人性化、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本文对推进南泉普愿禅师佛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以及了解我国佛文化演变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他的佛学般若思想,在他对佛经的注解中以及在诗文创作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杨仁山信佛缘由及思想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复兴中国近代佛教的杰出人物,对近现代代佛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杨仁山走上佛教之路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杨氏毕生虔诚信佛是个人际遇、家乡文化和社会历史等综合原因所致,并且还认为他的佛学思想的是受到其家乡九华山佛教文化和徽文化中的理学的深刻影响,以及直接渊源于佛教典籍<大乘起信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影响深远.探索如何将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不仅是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特征,我们应分析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对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谭嗣同体育思想的生成背景、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侠义""主动""平等""延年"等体育思想,构成了谭嗣同相对完整的独特的体育思想体系.谭嗣同体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近代政治、文化、教育和体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谭嗣同体育思想强调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体育精神,体育既要"育体"更要"育人"的价值观,"德、智、体"并重和"主动"思想,对于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